APP下载

大概念科学视域下的单元整合探究

2022-12-31四川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垃圾概念科学

◇李 斌(四川: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基于单元整体,把核心概念转化为教学内容,就要依据单元目标,确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属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一、设计单元导入

大概念科学视域下,单元导入对学生加固已有概念结构、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促进核心概念单元进阶、建构大概念科学认知体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单元首页编排了一幅单元主题的图片、一段引言,引导学生回忆原认知,回顾前概念,聚焦单元主题。现实中,“单元导入”往往被忽视。科学公开课常见教师富有新意的“新课导入”,但从未见过对单元引言的处理,即便是执教单元第一课,教师也是直接从本课开始教学活动。常态科学课堂教学中,“单元引言”只是学生自己阅读的一段话。

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首页,以一幅精美的图片揭示单元主题:阳光穿过树叶缝隙投射下来,在氤氲雾气中宛如瀑布直泄,清晰可见一道道光路,被照亮的树叶晶莹剔透。第一自然段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激发对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第二自然段描述光的来源,引出光的特性、光源的概念,既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知,又触发学生对原有认知的诸多不确定,引起认知冲突;第三自然段三个提问指向单元核心概念;第四自然段激励学生探究光的世界。

“单元导入”应以单元引言为基础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回忆与本单元核心概念相关的生活体验,梳理生活中对核心概念的感性认识,甄别出可靠的认知。小结前一阶段学习建立的概念体系并进行结构化整理,在此基础上列出本单元核心概念,明确单元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等。

“单元导入”的方式因学情而定,开始时,教师可以安排在课中进行,设计“核心概念逻辑框图”,引导学生填写。学生掌握方法后,“单元导入”可安排在课外,分学习小组或个人独立进行,鼓励个性化设计与表达,但要组织有实效的分享交流。

二、开发教学资源

以单元整体结构推进的探究学习实践,不仅体现了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更能突出探究活动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发展,将课标中的毎一个具体要求,以最优的认知方式编织到学科核心概念体系中。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能够在一个较长的学习时间内(一个单元的学习大约要一个学月时间),以连续性的学习情境,将分布在不同主题下的具体学习内容,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用逐渐发展的概念体系解决越来越专业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结构化构建。

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统整教学资源,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科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典型单元。单元编写从宏观入手,整体感知,贴近生活,真实体验,不仅注重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指向“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的理解。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有一定认识,部分学生还参与过一些环保活动。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是点滴的、零散的,需要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第四课《解决垃圾问题》,聚焦板块提出“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应通过学生体验感受生活中存在哪些垃圾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在“垃圾问题调查表”中列出“产生垃圾的地方”:家庭、学校、建筑工地……要求学生先假设列出垃圾产生的地方、垃圾的种类,再实地调查填写。这在科学课堂上无法完成,开发教学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开发。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准备探究材料、实践调查、查阅文献,自己开发的资源在课堂上应用,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开发。教师设计“垃圾调查”微课,设计“校园垃圾调查方案”,组织学生(小组)连续一周调查校园垃圾及处理情况,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开发教学多媒体资源、文献资源;等。

协同开发。科学教研组与学校其他部门协同,组织学生小组(五年级各班学生代表)开展外出(建筑工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考察,形成调查报告、图片、视频资源。

共享开发。开发的教学资源充实到科学教学网资源库,供本校教师及校际共享。

三、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要对大概念进行单元层面的精细分解。弄清每个课例之间的内在关系,每一层级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汇集到大目标、大概念中。只有将大概念转变成课堂上可操作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科学探究活动在突出科学本质的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属于学生的研究。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科学概念发展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设计体验、认知、实践等不同梯度的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达到学业要求。例如,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聚焦对光本质的认识和对光的性质的应用。“光”单元是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又是抽象的。怎样从学生的视角去认识光、研究光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光、探究光的特性。

设计“认识光源”探究活动,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并做出推测和解释;设计“光的传播”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再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设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以及烟雾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光传播方式的理解,并与影子的成因建立联系;设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探究活动,进一步解析光的传播概念,用光传播方向的改变来认识折射现象;设计“光的反射现象”探究活动,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设计“制作一个潜望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光的知识,通过制作体验,激发对光的研究兴趣;设计“制作一个彩色转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光有不同的混合色。探究活动从学生生活体验引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回归生活,建立光与自然及人类生活的联系。

探究活动设计要关注科学的思维特点(感性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模型建构、科学推理与论证)和科学实线的方式方法(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立场,为学生探究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把文本引向探究实践。

四、进行多元评价

评价是科学课重要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主体水平,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的努力得到鼓励,方法得到点拨,知识得到梳理,概念得到重构,获取改进学习的信息,以促进科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随时观测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学习方法、知识理解、学习困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判断其心理变化,以评价为导向,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

学习状态激励。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组员分工协作,主动承担,细心观察现象,获取可靠事实,记录得到的数据,分析梳理得出真实的结果,交流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词汇发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词汇进行表达,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用不断增加的事实和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阅读引导。科学阅读是与科学家对话,了解同一主题科学家做了什么。引导学生课内阅读“科学家这样做”专栏中科学家的故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科学史料,课外阅读科普书籍,查阅文献资料,养成科学阅读的习惯。

学习方法指导。在探究活动中及时发现好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评价并推荐给其他学生。总结学生探究活动中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指导。

单元概念进阶。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反思概念建构过程,明确学习目标达成度;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自我反思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完成科学大概念单元进阶。

猜你喜欢

垃圾概念科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垃圾去哪了
幾樣概念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倒垃圾
倒垃圾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