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幼儿身心发展设计活动

2022-12-31杨秀萍甘肃广河县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知识点科学

◇杨秀萍(甘肃:广河县幼儿园)

当前,在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衔接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笔者从幼儿园科学活动现阶段展开的现状与困境出发,对幼儿教师将如何对幼儿园现阶段的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现状与问题

(一)选题范围狭窄内容趋同

目前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要局限于进行单纯的游戏。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希望通过科学活动的展开来消磨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设置的科学活动不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选题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翻来覆去只能想到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之类的活动,至多就是带领幼儿通过折纸,利用彩色卡纸练习手工,幼儿园和幼儿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科学活动分界,活动内容趋同。对于家长来说,也正是由于幼儿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他们希望通过幼儿园之间的科学活动来提升孩子个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去哪个幼儿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二)偏向科学知识的学习

除了选题范围的狭窄和内容趋同之外,幼儿园在活动方法和过程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幼儿教师虽然设计出了较为科学的活动,但是在活动方法和活动过程上,特别是在幼儿学习感受分享与交流环节上更偏向于科学知识的讲授,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幼教活动以结构化实验为主导。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幼儿采用更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更多让幼儿主动动手操作的形式。但在目前的幼儿活动设计过程中,根据笔者观察,多采用的科学活动方法有结构化实验、综合探讨、观察讨论、科技制作和系统讲授五种方式,而其中大约有60%的活动设计会选择采用结构化科学实验的方式。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更希望通过结构化实验来发现某个科学现象,培养幼儿深入了解世界的能力。二是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沦为教师单向的知识讲授。由于语言表达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部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内心感受,也能加深他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科学活动设置过程中,表达和分享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锻炼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在科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让幼儿尽可能地与同伴交流,或向教师汇报科学活动阶段性成果。但笔者在对周边幼儿园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在表达和分享环节有超3/5 的教师会包揽总结活动,由教师直接向幼儿传授科学活动所蕴含的知识点,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这也使得幼儿主动对科学的客观世界进行探究的机会被剥夺。

(三)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进行科学活动设计时选择的内容远超幼儿的接受范围。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活动知识点膨胀,幼儿难以接受。笔者对周边幼儿园的走访和相关数据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进行科学活动设计时,科学活动中承载的知识点明显存在超载现象。不仅有近1/3 的活动设计偏离了原有的设计目标,还会存在知识目标无止境增加的情况。例如,在认识海洋生物的过程中,原本“认识常见海洋生物的外形特征”,这是一个知识性目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又会增加“按食用和观赏内容分类”“哪些海洋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等知识点,使得不仅科学活动偏离了原有的目标,课堂容量也不断膨胀。二是活动设计单一,不能串联起来,缺乏系统性。由于幼儿目前的身心发展阶段属于探索阶段,对一切都很好奇,但目前幼儿园在科学教育活动的延伸上,却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有很多教师在活动设置上会选择“回家将你的发现与家长分享”这一环节,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却往往表现得仅仅只像一句话而已,不能针对幼儿的疑问和课堂上表现的问题进行整体串联,也没有办法了解幼儿在家里是否进行了相应的衍生活动。这就使得教学设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大下降,科学活动整体呈现出单一、孤立的特征。

(四)小学化学习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让幼儿提前了解太多,甚至在幼儿园就逐渐掌握了小学低学段所学的知识,短期内确实会让他们在小学学习中轻松很多,但在这种重复性学习下,极易产生一种“我都会”的认知偏差,反而失去了探索了乐趣,也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这正是超前教育的弊端。

另外,要想真正地做好幼小衔接,家长需要在幼儿园之外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准时接送、上学不迟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培养孩子思维方式、逻辑思考能力等。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思维更灵活,也更容易吸收课堂教学的知识点。

二、着眼幼儿身心发展设计科学活动

(一)确认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科学教育方向绝大部分都是以应试为目标的。尽管幼儿园升小学一般是通过学生所居住地区来进行分配,但家长在幼儿园的选择上,也会更侧重于关注幼儿园科学知识的教学,希望能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完成幼小衔接,使孩子未来的学习更轻松。但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教师缺乏探究经验和体验经验,自身的科学学习也只是对相关概念的机械记忆。而正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对教师的跟随性又极强,在这种环境下,幼儿的科学教育很难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发展方向上,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确认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更侧重于培养教师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寻找科学现象、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对教育多样化的理解

由于幼儿接触世界方式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只能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对客观世界进行了解。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传授的不是纯粹的科学知识,而是生活常识。因此,幼儿教师更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科学环境。这个环境要更具生活化,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交流、对话和扩大知识储备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加强对科学活动设计的理解,用更多样化和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来培养幼儿对于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以锻炼幼儿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知识并进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好听的声音”为例。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课堂中展现出声音如何产生以及各种不同的声音,以科学化游戏为出发点,站在幼儿的角度,从自然到生活再到自然的延伸,让学生感知各种“声音”的魅力,将其融入社会以及艺术等教学领域,丰富幼儿对“声音”的理解,提高幼儿的整体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为更好地锻炼幼儿教师科学教学的能力,要帮助教师锻炼如何平衡幼儿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对于一切的客观事物都很好奇,并且很难理解更深层次的科学内容。因此,要如何既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传递出科学知识,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教师有了充分的创造空间,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些活动设计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幼儿不像小学生,他们对于一切的知识点吸收都只能停留在较为表面的观察阶段,分析能力有着极强的限制。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学前教育的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项培训,努力探索更多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知识点和生活逻辑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渠道,助力幼儿科学活动能够更良性地运行下去,让幼儿得以吸收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比如,根据幼儿园本身特点,构建家、园以及教育部门三方合作的良好格局,探究科学化的活动设计,丰富科学活动的内容。在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师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做好教师培训,特别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开设讲座,进行理论性的学习,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三、结语

在未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将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以创造一个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场景,让幼儿能够更为投入地参与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感受并体验科学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活动教育的目的,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知识点科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