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课与科学课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

2022-12-31甘肃宁县早胜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活动课科学素养教学活动

◇马 敏(甘肃:宁县早胜小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采用实践、观察、演示等方式,结合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提升数学学科教育的科学性。数学与科学在本质上具有共性,都是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去探究其内在真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活动的学习方法,进而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根据可靠的原始数据,开展具有科学性的教学研究。如,在小学教材中,对物体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测量误差等问题。通过提高精准度的方式,提升教学的可行性、科学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科学课的关系

数学课程与科学课程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为彼此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撑。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将科学学科的教学体系应用于数学教学,有利于促进数学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数学学科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与技巧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而科学学科的教学主要是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培养科学态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会获得观察、探究、分析、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方法,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在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科学课整合的意义

小学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要求,因而内容较为简单、浅显、表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本质,透过表象去探求事物的本质,获得深度学习理解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体系与架构,增强学科知识的探究性与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科学的角度,开展数学活动课程,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采用科学测量、分析探究、猜想验证等方式,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参与活动课时,可以使自己的沟通交流、口语表达、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要想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思考。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包罗万象,运用数学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开阔,获得科学能力的提升。

将科学引入数学教学,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科学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数学学科。引入科学的探究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具有科学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具备比较、探究、观察、分析、批判、质疑的意识,进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有利于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科学课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

(一)统一教学目标,增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活动课程相较于学科课程具有差异性,主要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来说,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相对一致性,都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的能力。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侧重于学生的参与度,而非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想使数学课程与科学课程获得更的融合,需要统一教学目标,增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善于运用科学教学手段,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应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问题,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问题须紧扣教学目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具有科学性的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提出“课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你们知道需要怎么计算吗?”这一教学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需要先对课桌的长和宽进行计算,但是课桌的长度以及宽度并不是整数,需要用到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于是,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后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逐渐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小数计算的方式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进行探究知识的同时,很好地锻炼了自身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形式上具有共性,都是通过开展延伸课程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但也存在着差异性。课外活动作为课下补充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趣味游戏等娱乐方式开展,学生想参加就参加,具有随意性,起不到很好的教学作用。尽管课外活动能起到一定的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动的特征,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科学的学习态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不明显。但数学活动课程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保障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活动课程具有严谨性、科学性、体系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固定的教学时间。它可以使学生逐渐确立学习主体地位,获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的能力。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为例。加减法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围绕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课外活动内容设计。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算数问题进行记录,然后通过列出算术式的方式,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自身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设计有计划性、科学性的数学活动课,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精神。

(三)开展数学竞赛,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延伸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学竞赛作为课程的延伸,也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活动课的开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由于竞赛知识的难度较大,不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程的方式,将课程教学与数学竞赛进行有效过渡,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进阶,促进专业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组织各项数学活动前,应当注意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难度过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完前七个单元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会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实施数学活动课。通过对“1、2、3 组成两位数,每个数字的十位数与个位数需要不同,问:能有几组搭配?”这一问题的探究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搭配、组合、规律等相关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的进阶思维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运用制作表格的方式,将有可能的搭配写下来,避免出现重复以及遗漏的现象。通过在数学广角这一部分开展活动课程教学,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竞赛能力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应用教学评价,促进数学与科学深度融合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应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课堂评价的方式,能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整合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学教学要求与科学教学要求趋于一致,都是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对本节课程开展教学评价时,不应按照传统的测验方式进行单一的教学评价,而应当结合科学学科,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开展综合性评价。教师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更应当注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课程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当观察学生对于平均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科学课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伴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教师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更加注重对其核心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要通过科学课程与数学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保障数学活动课程正常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活动课科学素养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活动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