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2-12-31马芬兰甘肃临夏市八坊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信息技术

◇马芬兰(甘肃:临夏市八坊小学)

道德与法治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幼稚,为人处世往往不会考虑长远,如果缺乏教育引导,就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都离不开该课程的引导,而信息技术与道德法治课程相结合,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改变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师和学生集中在规定的教学场所进行教育,由于设施有限,教师只能在三尺讲台上运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授课。为了方便全体学生都能够看懂教师所写的内容,教师写字必须保证字体干净整洁,所以在写字上通常会耗费大部分课堂时间,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并且因为要大声讲课,教师都会有喉咙时常干涩疼痛的职业病,这都是在教学时为了保证学生都能听到教师讲述的内容。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传播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益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授课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更新和升级,学生也拥有更多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也节约了粉笔擦布等工具的教学成本,将教学内容放映在多媒体设备上,不仅能保证字体完美,而且节约了写字时间。扩音器的使用,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聆听教学内容,还保护了教师的身体健康。

此外,如今的教室大部分都已配备了摄像头,有了监控设备提供的方便,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对于教室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总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不仅会感到不自由,而且教学内容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无趣,为学生心理和身体带来双重负担,无法专心学习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学生的课堂带来了诸多趣味,一方面,教师教学都会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教师备课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常会选择引人入胜的幻灯片题材,并且在知识点讲授的同时,加入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拓宽教学渠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拓宽了教学渠道,特别是网课教学在近两年尤其热门,教师经常利用一些如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中小学教育网、掌门一对一等网课平台,还有腾讯会议也是教师组织网课的一大软件。教师将所讲授的课程上传平台,学生使用手机号或者学号,输入密码,进入班级就可以加入教师的直播间,也可以学习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

通过上网课的途径,学生在家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沟通,以直播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大大节约了上学出行所花费的时间。进行网课学习有许多优点,网课以视频的形式可以永久地保存在平台上,学生只需使用账号和密码就可进入平台进行反复学习。

二、发挥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幻灯片教学材料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在当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是煞费苦心,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保证课件不能脱离教学的主题。为了平衡两者,教师的课件内容可以以教材上的理论为主,在文字的旁边添加一些与其对应的图片。比如,讲述“四通八达的通信”时,教师可以寻找一张融合打电话、发传真、QQ与微信通信的图片,简单易懂,让学生迅速明白该单元的主题。

又如,在“让生活多一点绿色”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为什么生活要多一点绿色存在疑惑,那么教师就可以寻找一个地球上的绿化带正在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灰蒙蒙的一片,表示树木正在遭受破坏,从而呼吁人类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并推行保护措施。视频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绿色的部分正在遭受着猛烈的摧残,而绿色代表地球健康的身体,人类要做的就是延续地球的健康,所以生活应该多一点绿色,这就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了。

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也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如今每个家长都配备了一部手机,为了让学生实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搜集与当堂课相关的题材,如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或在看电视的时候找到的一个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片段等,然后,让家长配合孩子,在家长群中上传学生所搜集的素材。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课件,安排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就自己搜集的素材,给大家讲解自己的感想和从中学到的道理,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引入视频辅助,体现抽象理念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甚至没有学习的欲望,加之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某些方面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其融入道德法治课堂,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目的。大部分小学生对动画片、有趣的段子都没有“抵抗力”,会不自觉地被其吸引,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寻找或创作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视频以及动画片,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点进行讲解,渗透其包含的道德法治知识点。

例如,在“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其教材内容强调了人类要保护大自然,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动画片《熊出没》以一个伐木工和两只热爱家园的狗熊以及一些其他的动物配角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系统而全面地演绎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破坏森林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许多学生都十分喜爱这一部动画片,它所传递的正能量和有趣的动画内容值得被引入教学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学素材。教师在为学生播放这部动画片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紧密地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不可偏离教学主题;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适当地在为学生解说,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画面相结合,从而学得更加轻松容易。

视频教学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并牢记于心。除此之外,小学生还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给学生展示的视频,学生通常会在课后或放学与同伴一起演练或者回家后表演给家长看,并在表演的过程中还会复述教师讲过的道理,这便自然而然地加深了道德法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遵守这些行为准则。

(三)结合热门App,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生活中发生的时政热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学习道德法治知识时,也要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理解。当下,人们获取新闻渠道很多,一些热门的APP 常常都会显示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多学生也会在闲时使用父母的手机查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项了解时政热点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写明自己所了解的事件,简述事件发生了什么,其中包含了哪些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这个任务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例如,在《正确认识广告》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区分广告的真假。教师可以抛出“广告都是可信的吗”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讲述原因;之后,再总结性地让学生明白广告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许多人都遭受到了网络诈骗,而诈骗就是以广告的途径博得人们的兴趣和信任,从而骗取钱财。教师授课时,可以整理一些广告诈骗案例的视频,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学生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保护好自己的物品。

为了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延伸知识的宣传,如,给学生推荐一些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公众号,让学生在家也能够感受到道德法治知识的滋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不得不说,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不容小觑。

三、结语

本文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法治课程融合的概述,通过讲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和与课堂相结合的意义,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式理应得到优化和改进,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是对学生负责和对教学事业的尊重。用信息科技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落实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任务,但是两者的结合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熟练掌握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技能,从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信息技术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