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序展开数学实验教学

2022-12-31周海荣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实验数学

◇周海荣(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实践出真知,在数学教学中亦是如此。然而,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会直接使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导致学生难以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刻体会数学的精彩魅力。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能激活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亲历构建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对数学实验的重视,并积极地创建项目式的实验形式,促使学生在逐一完成学习项目过程中,逐步总结数学知识。

一、有效提出项目,明确学习内容

(一)依托教材内容,确定具体项目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精简,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定实验项目时,教师要认识到实验项目的存在价值,它是为教学所服务的。因此,离开教材直接谈项目,是毫无意义的。对此,在为学生确定实验项目前,教师不妨对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基于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地安排实验项目,以便后续基于项目的要求,细致地安排项目中所需的材料,让数学实验更加顺利地开展。

比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这一课中,教师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不是”,为此,教师为学生设定“摸球”的学习项目,并基于这一项目,为学生准备不透明的袋子、几个红色的小球和几个蓝色的小球等材料。在活动中,教师先将三个红色的小球放入袋子,提出“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摸出放回,摸三次,每次摸出球的颜色是什么?”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摸球活动,使学生在猜测、实验中,对“完全确定”进行初步感知。随后,教师将两个红色的小球、两个蓝色的小球放入袋子,再重复之前的摸球过程,并向学生提出“每次摸出球的颜色是否一致呢?你能精准猜测出摸到球的颜色吗?”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项目,理解“不确定性”的含义。

教师围绕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实验项目,让学生依托实施项目的过程,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感知,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二)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定项目

早在许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将学生比作花木,认为教师应当像培育花木一样,为学生创建更加适宜的学习方案,以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长的养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实验为学生创建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也应当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创建多个学习项目,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将项目当作台阶,促进数学素养的节节攀升。

比如,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一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几个置于网格之上的多边形,并基于这些图形为学生提出“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呢?”等问题,请学生猜测。当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将学生划分为提高层、基础层两个层次,并为提高层的学生设定“想办法将左边的图形转换成右边的图形”的学习项目,为基础层的学生设定“通过数格子的方式,计算两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否相同”的学习项目。通过完成难度不同的学习项目,全体学生都能对两个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判断,为后续的学习开启闸门。

教师先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分析,再分层安排实验项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项目感知数学知识,逐步减小彼此的差距,共同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实效。

二、优化实施细节,加速实验进度

(一)立足学生个性,精心分配组员

较为复杂的实验项目,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单枪匹马地攻克难关,获取数学知识。新课标着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平台,以便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走上成功的殿堂。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设定学习项目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互补为原则,精心分配各小组的成员,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辅助的关系,以便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数学实验。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请学生在课下收集长方体、正方体纸盒,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先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再组织学生对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进行观察,以便带领学生逐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以便据此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随后,教师为学生提出“将手中的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找出前面、后面和上面,以及它们的对面”的学习项目,并以互补为原则安排实施项目的小组成员,促使学生在相互协助中共同完成学习项目,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征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的原则为学生分组,能更好地凝聚学生的集体力量,促使学生携手突破数学实验中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彰显个人价值之余,更加享受探究数学实验项目的过程。

(二)细致安排流程,顺利完成实验

项目的实践色彩,使得每一次项目的落实都需要一定的步骤作为支撑,如果学生直接对项目进行探究,难免会误入迷途,以至于白白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数学实验立起心墙,抵触数学学习项目。对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实验的内容,预设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以便学生在按部就班中探究新知,顺利地完成数学实验。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提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的问题,请学生激活思维,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当有些学生说出“量一量不就知道圆的周长了”的想法后,教师顺势肯定“这是一个好方法”,并提出“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测量呢?与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吧!”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测量的步骤。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毕后,教师鼓励每个小组说说本组的具体操作步骤,以便结合学生的设想,为学生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明确测量圆周长的具体步骤。随后,学生再按照预设的步骤展开项目,在有序操作中完成对圆周长的测量。

教师先请学生设定实施项目的具体步骤,再为学生进行纠正和修改,能帮学生厘清未来展开数学实验的流程,促使学生在有序完成操作中,深入数学的世界,提升学习的质量。

三、明确教师定位,助力项目落地

(一)着眼学生表现,解答疑难问题

尽管项目式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充当“甩手掌柜”,以观众的身份静静地看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相反,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更好地扮演“辅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基于实验为学生创建项目式学习方式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关注,以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小学数学《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课中,教师先为学生提出“估计数1 亿本练习册需要用多长时间呢?”的数学实验项目,并为学生创建小组,请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实施项目。但是,在刚开始开展项目时,教师发现,许多小组毫无进展,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建议:“不妨先算算数一百本练习本需要用多长时间,再进行推算。”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迅速地获得灵感,加快探究数学实验项目的进度。

教师认识到学生能力的局限性,主动地留心学生实施数学实验的过程,并及时地帮助学生,能让学生迅速地找到数学实验的切入口,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数学实验项目,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做好专业评价,补足学生短板

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后会获得一定的探究成果。这一成果既代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学生实施数学项目时的具体态度。对此,当学生完成数学实验后,教师要主动地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并请学生介绍具体的操作过程,以便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短板。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互评的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意见,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后续的数学项目中精准改进。

例如,在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设定“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的身高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看一看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的数学实验,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当学生完成数学实验后,教师要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并讲述自己在绘图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以便教师和其他学生了解每一幅图背后的制作过程。随后,教师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评活动,使学生从同伴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教师再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促使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实验中精准补足短板,提高实施项目的质量。

可见,教师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主动邀请学生展示数学实验的项目成果,能够更加客观、更加细致地对学生进行点评,辅助学生精准改进,以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持续成长。

总而言之,在数学实验的教学中创建项目式学习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荆棘和坎坷。所以,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坚定教育改革的决心,披荆斩棘,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在调整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细节、完善数学实验项目的评价环节中,带领学生畅游数学的海洋,让学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双手,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强化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实验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做个怪怪长实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