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2022-12-31林丽蓉福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数学教师双减

◇林丽蓉(福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新时代对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以“双减”为主线,重点讨论了小学数学作业中的一些问题。

一、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训练的负担,使他们在学校里就能完成学业,而在校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造性探索。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数学教师要从整体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认真研究教学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合理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以前,教师非常注重数学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习更加深入。但是他们并不注重数学作业的质量,很多教师都是依靠教科书来布置作业的。他们总是布置大量的重复的习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另外,以前的数学作业,很多教师没有认真考虑过,布置起来很盲目,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控制,减少学生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给他们增加压力。

二、传统作业设计的问题

要真正把“双减”政策贯彻落实,首先要搞清楚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习题的方式来布置课外作业,而大量的课外练习虽然能巩固基础,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但是会使学生觉得无聊,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长期的消极学习,学生感觉不到数学的魅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许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会把一些典型的试题放在试卷上,而忽略了实际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双减”政策要求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外作业形式太单调乏味,既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观念,也不适应小学生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双减”的宗旨,要适当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作业

“最好的教师就是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从消极的学习态度向积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所以,在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同时也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再限于看书。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矩形与正方形”时,教师在解释了矩形、方形的大小、圆周等运算法则后,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有些学生会出于好奇去考虑书桌的大小,教师可以据此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两名学生合用一张课桌,那么每个学生会占据多少桌子面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和大小。它的优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学生出于好奇心,会主动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把握好这节课的重点,避免实际教学内容脱离课堂的主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近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可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往,使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更紧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差异化的作业

过去,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课外作业都是一样的。事实上,每个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些人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甚至会有逆反心理,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差异化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较高难度的作业,但在设计时要注意采用“适度”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设置基础练习,通过实践,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三位数乘以二位数”的时候,可以使用三位数、二位数数值较小的数字,用来做乘法练习。如果数据太大,会影响运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效率。这时教师可以介绍整百的三位数,让学生对三位数的基本操作规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逐步地运用三位数、二位数的较大数值,使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许多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并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只知道快速答题,而忽略了正确的答案。这就导致学生做了很多的习题,却不能保证正确的答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习惯需要持之以恒,而小学生又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我监控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和协助,要求学生在完成所有的练习后进行一次校核,并把校核的整个过程记录在课后的作业中。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并逐步提升自己的答题准确率。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的真实目的并非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将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条形图”的基础上,可以安排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到住户家中实地考察,并把用水量记录下来,制作成条形图。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会积极地考虑条形图的纵轴与横轴各有何意义,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地调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外活动时,应注重与现实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有些教师在布置生活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例如,作业的难度系数太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种家庭作业在无形之中对父母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与“双减”的思想背道而驰。在小学数学生活作业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来完成任务。在小学数学生活作业中引入小组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团体活动,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四)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它的抽象性、逻辑性,让学生难以理解。许多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是因为学生没有把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零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有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没有注意重点知识的衔接,造成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却忽略了原有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以前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把以前的知识内容导入新的题目中,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巩固基础。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上《小数的加、减》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小数的性质和含义联系起来,考虑到小数加、减的计算规律,让学生自己来预习,把已学过的知识引入预习中,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再把预习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安排。这样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数学逻辑的框架,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能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复习以前的知识,以促进自己的总结、归纳,逐步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开始时效果很好,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学习起来也会越来越困难。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尽管记住了这些公式,但是使用起来却并不灵活,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新知识与老知识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教师应明确“双减”的设置理念、设置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安排课外活动,掌握作业难度和数量,把生活内容与小学数学作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潜力,积极地探索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使学生逐步脱离对父母、教师的依赖,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设计课后作业,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和效用,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数学教师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