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困境 优化线上教学

2022-12-31王慧珍山东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场效应科学家长

◇王慧珍(山东: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前言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停课,但不停学,教师使用QQ、腾讯会议、钉钉群等进行线上直播教学。那么,小学科学在线上教学时遇到哪些困境和挑战?该怎样突破困境,有效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科学线上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线上教学绝不仅是教学方式的简单改变,还有学生居家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这些变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等都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依旧是照搬线下教学的模式。比如,有的教师这样组织课堂:“我就喜欢认真学习的学生,请你们坐端正,我看哪个学生的小腰板坐得直。”这在线下课堂上没有问题,但是线上教学时,师生之间隔着电脑屏幕,教师看不到学生是坐端正开始学习了还是跑一边玩去了。这样的线上教学对学生来说,既无约束力,又无吸引力,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怎么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二)实验教学有难度

探究与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但线上教学给科学实验带来了很大冲击。一是学生居家学习,缺少实验材料。一些实验材料比较复杂,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找到或者找到替代品,加之疫情防控期间商店关门,物流停运,家长也无法购买实验材料。很多实验学生不能做,无法亲历实验操作过程,无法在科学探究中不断试错、反思、总结、完善,影响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团队合作有困难。学生居家学习,即便能做实验也是“单兵实验”,无人合作,没有表达交流,无法通过评价和交流完成提问题、做假设、订计划、集证据、得结论、做反思这些科学探究目标,影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无法及时掌握学情

线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生生互动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反馈,课堂教学中有预设有生成。但是线上教学受到空间距离的阻隔,教师看不到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生生互动受限,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预设,缺乏动态生成,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情,影响以学定教。线上教学中,教师成了讲知识的“主播”,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较难形成“场效应”

认知心理学家用场来解释人的心理世界,课堂就是一个典型的场环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流,心理环境、心理空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并产生场。场效应是一种客观教育环境的能量辐射,是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结果的传递。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与作用,互相激发与感染,会让课堂上产生积极的学习场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线上教学时,师生、生生见不到面,互动有限,信息交流不顺畅,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难以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人与人、人与环境无法互相激发与感染,很难形成积极的“场效应”。

(五)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小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一般在15~20 分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居家学习干扰比较多,没有了教师的现场监管,学生自律性比较差,自制力也弱,很容易走神。有些家长虽然在家,但不懂如何陪学生学习;有些家长疫情防控期间一直正常上班,无法监管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线上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还要经得起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的检视监督。教师自身的素质,对知识的把握,对学习的组织、引导,能否经得起这一检视?有没有教师受到家长类似“教师就这么上课吗?我去讲都比他讲得好”的质疑?同时,学生居家学习把家长推到了教师助理的位置,承担教师的很多工作,这对没有一些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大挑战。

三、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线上教学的困境就是研究、探索的方向,我们要努力寻求突破,以提升小学科学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重整学习内容

1.调整教材的学习内容

基于科学探究的需要,优先选择教材中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进行线上教学,方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实验材料或替代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实验器材受限,或者在家里实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学习内容,就留待复课后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比如,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热的传递”,里面有不少实验必须在学校实验室完成,我们就把第三单元“春夏星空”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提到前面,进行线上教学。

2.增加小实验和科普阅读

教师从生活中选取实验材料录制拓展实验小视频、制作任务清单发送给学生,指导学生看视频,完成实验,并在规定时间提交完成情况。拓展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科学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当然,科学需要探究、动手实践,也离不开阅读。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家长普遍担心网上学习会影响学生视力,所以尽量不做网上直播教学。除了布置拓展小实验外,教师主要推送科普阅读书目,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神奇校车系列》等,指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优化线上教学模式

1.增强线上教学的趣味性

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或3D动画等,多角度展示科学知识,丰富线上教学内容。比如,学习“春夏星空”一单元,可借助一些观星软件、科普视频,让学生近距离、多角度、直观地观察星空图,了解北斗星的变化。生动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增强线上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创建积极的学习“场效应”

线上教学时,教师应熟练运用教学平台,打破互动交流的壁垒,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情,“去教师中心化”,让教学回归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为了保证网络畅通,提高互动效率,我们限定每次开麦人数,比如,课堂上每次随机找10 名学生,放开他们的话筒使用权,然后全班学生循环开麦。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用字幕发言,教师及时反馈,及时展示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互动交流、评价。让学生真正参与线上学习,活跃线上学习氛围,尽最大可能创建积极的学习场效应。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心理场的核心是“动力和整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的场效应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前置学习任务清单

线上教学时,教师应制作任务清单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前准备好学习,尤其是实验材料。例如,《认识光》这一课的任务清单如下。

时间内容:

明天下午1:30~2:00 为科学学习时间,学习的内容为《认识光》。

学习任务:

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源的分类,并对生活中的光源进行分类;猜想光的传播方向,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实验验证,证明光的传播方向(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

蜡烛或手电筒、激光笔等光源;中间带孔的硬纸板3块,不带孔的硬纸板1块,可用卡纸。

作业(拓展小实验):看实验小视频,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家长有时间,欢迎您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并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留下实验照片和影像资料,于今天下午上交。

前置学习任务清单,有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前做好探究实践准备,有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习效率;寻求家长帮助,既能和谐亲子关系,也有利于线上教学期间的家校共育。

(三)加强项目式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时间长,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比如,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有《种子发芽了》和《种辣椒》两课,我们组织学生以“一粒种子的旅行”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制订观察、记录计划,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需要的光照、温度、水等,以及种子从发芽到幼苗到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给辣椒做一份生长档案。如果家里没有辣椒种子,也可以种花生、大豆等;可以种一种植物,也可以同时种植两三种。回到学校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和交流。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劳动实践贯穿全程,学生是在“做科学”和“用科学”中“学科学”。

(四)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线上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加大教研力度,充分发挥教研的指导、引领作用。一是积极打造“烟台空中课堂”,并收集、整理优质课程资源,供教师线上教学使用;二是建立了教研员巡课制度。市县校各级教研员根据课程表,每天都进入教师直播课堂听课,进行在线巡课。课后,教研员到学校教研群进行教学研讨,就巡课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及时分享巡课中发现的经验做法。每天一调度,每天一反馈,为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指导与服务。市区教研员还对薄弱学校开展“驻在式云教研”,给予重点帮扶指导;对线上教学的一些典型经验,及时组织区域观摩研讨,进行示范引领。三是加强学校集体备课。利用网络平台,集体研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组织有效、对学生的评价精准到位,不断优化线上教学,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场效应科学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点击科学
场效应晶体管短路失效的数值模型
科学大爆炸
基于CH3NH3PbI3单晶的Ta2O5顶栅双极性场效应晶体管
家长请吃药Ⅱ
科学拔牙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的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