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啃读经典,做教育的睿智者
——一次习作教学的思与行

2022-12-31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心小学张建弟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董存瑞游览写景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心小学 张建弟

岁月如流沙。在恍惚中,我已走过25年的教育生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自己循规守矩,闭目塞听。面对头脑灵活、知晓大量信息的孩子们,我有些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教育教学的变革如盛行的电子产品,瞬息万变,我岂敢落后呢?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虽然自己已有长达25年的教龄,内心对教育的狂热并没有消退,反而更痴迷与狂热。教育家朱永新指出:阅读经典书籍,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既然大师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不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呢?

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启了啃读经典书籍之旅。《给教师的建议》朝夕相伴,督促自己严以律己,研学慎思;《静悄悄的革命》指引课堂,走下讲台,建立以应对为中心的润泽教室;《人是如何学习的》照亮教育黑暗的死角,挥去教学的雾霾……在啃读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让自己的教育生命更加明亮而跃动。

由于自己平时喜欢写点文字,很是热爱习作教学,因此总是期盼着孩子们的笔尖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出文字,每个星期五的习作教学俨然成了我的教学试验田。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喜欢上了习作。每当我外出学习回来,孩子们总会围着我问:“老师,咱们什么时候上习作课呢?”望着孩子们的笑靥,我感到很是欣慰,习作不再是孩子们的梦魇,而成为孩子们愿做、乐做、喜做的好玩的事情了。

教师是教育的火种,要点燃孩子学习的火焰。孩子们习作的火种已经播下,那如何呵护它,让它保持火热的温度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迎来了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___》,对于写景习作,我也是力不从心。那怎样焊接自己的短板呢?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突破自己习作教学的局限,创建完整的习作教学整体结构认知。

纵观教材 明晰目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写景习作教学,我翻阅了三年级上、下两册以及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纵观写景习作教学的教学要求,思考本次教学的基点与着力点。

《这儿真美》要求利用关键语句来引领全文,写出景色之美。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可以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可以利用想象的手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四年级下册《游______》的习作要求,有了游览的路线,要求注意详略得当,尤其是过渡句的衔接,要使景物的转换自然,是本次习作学习的难点。

斟酌了三、四年级的教材,我明白了孩子们已有的习作基础,清楚了孩子们习作需要提升的空间,让本次的习作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了学习的方向,我不再是无头苍蝇,做到了有法可寻,有据可依,让我本次教学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甄别认知 栖居本土

对孩子们应有的习作基础,了然于胸,但孩子们到底能够写出怎样的写景文章,我还是不能全面掌握。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学生带着有关世界的前概念。那学生的前概念在哪里呢?他们的习作认知深度与广度如何?面对自己的疑惑,我按照惯例利用讯飞语记,让孩子们口述一篇写景习作,发到班级群里。

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把暴露出的习作问题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写景习作写成了叙事文,过度情感化。另一类是写景的顺序混乱,方位词运用不正确。在写景物特点时,没有详略,不知取舍。第三类就是此时我已经过渡语句过于单一化,只是往里走、看了某个景点、来到了景点等等,不知道怎样自然过渡衔接。

甄别好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水准,扣准了写景习作的脉搏,找准了习作学习引领的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针对《游______》,我计划着和孩子们共同来一次有目的的“旅游”——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

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是我们家乡著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周六,在家长们的陪同下,我和孩子们来到了烈士陵园。走进陵园,我们游览了各个景点,我也是有目的地进行了介绍。瞻仰烈士的雕像时,孩子们只是注意到了雕像的外在形式,却很难捕捉到英雄精神的豪迈。对于这样的神圣之地,孩子们没有庄重、严肃之感,只是一味地玩闹,根本没有对英雄怀有的敬畏之情。没有情感的认同,习作怎么会具有生命力呢?本来信心满满的我,对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在头脑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于英雄的敬畏之感,我再次布置了家庭作业——观看影片《董存瑞》,以此来拨动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体会英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爱国情怀。

在忐忑不安中,我给孩子进行了两次革命英雄事迹的熏陶,使他们了解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成长历程,渴望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英雄神圣的光辉形象,为本次习作学习积累了真实的习作素材。

共话英雄 共写习作

写景习作教学准备就绪,我和孩子们踏入了学习的殿堂。

课伊始,为了营造神圣、庄重的氛围,我和孩子们首先利用视频和精准文字的解读,回忆了董存瑞牺牲的壮烈时刻,从画面和文字两方面感染了孩子们的情感认知。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说了说自己观看影片的真实感受。李文博说道:“当我看到董存瑞炸碉堡的一瞬间,我想起他只有19岁就有如此抱负和博大的胸怀,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呀!当他喊出‘为新中国前进!’这句话,我的眼泪不断地流下来。他撑起炸药包的同时也撑起了对胜利的希望。”

倾听了同学心灵感悟,结合百字短文的触动,孩子们此时没有了嘻嘻哈哈的表情,产生了对英雄伟大精神的情感共鸣。对董存瑞爱国情感的敬畏之情,内化于心,满腔的庄严、敬仰情感集结于一身。在孩子们缅怀烈士之际,我和孩子们共同描绘了游览路线,再次游览了烈士陵园。孩子们沿着路线图,走进了烈士陵园,瞻仰了烈士的雕像,游历纪念馆,仰望纪念碑,清扫墓地……他们不再是玩闹的孩童,而是怀揣着对烈士的景仰,肃穆于烈士面前的阳光少年了。

孩子们把景点熟记于心,能够把每个景点的特征运用方位词准确地表达出来。彭佳玉说:“老师,既然写董存瑞烈士陵园就应该重点描写他的纪念馆。”“老师,雕像也应该重点写,写出他精神的伟大与豪迈,表达出英雄气概。”快嘴的卜筱涵说道。不甘示弱的白晓抒说:“既然是有烈士陵园,那就应该把英雄的形象展现出来。”“老师,也可以写陵园的环境来渲染对英雄的怀念之情。”……孩子们明白了重点景物描写的精神内涵以及习作详略的技巧。观看着路线图,在小组合作训练中,孩子们娴熟地说出了游览顺序。

那如何让孩子们把各个景点用自然的过渡语句联结起来呢?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明白了要用贯穿南北的小路为游览主线,能够把游览的景点连贯起来。孩子们手拿游览简易地图,小声地商量着。我信步走到孩子们中间,静静地站立着,说:“进入大门,沿着小路向前,就可以看到董存瑞烈士雕像”。“也可以这样说: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董存瑞烈士雕像。”“进入大门就来到了董存瑞烈士的雕像前。”……慢慢地,“转过雕像、走出纪念馆、绕过纪念碑”等流畅的过渡语句的运用,已经从孩子们的嘴里说出来了。习作的难点就这样在孩子们的互动中烟消云散了。

孩子永远是我们教学智慧的源泉,时刻提醒我们教育者要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上,我倾听着孩子们讲述游览过程。他们清晰地表达游览的顺序,自然地叙述景点的转换。我此时才深知孩子们才是写景习作的小能手。正如佐藤学所说:“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个学生,倾听到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及时做出恰当的应对,才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一次习作教学的研思成长,让我品尝到了啃读经典书籍的蜜点;一次习作教学的方寸度量,让我触摸到了啃读经典书籍的微光;一次习作教学的缜密决策,让我体验到了教育睿智的幸福……啃读经典书籍,做自己成长最好的老师,以最美好的姿态享受教育的幸福时光。

啃读书籍,全民阅读行动已经舞动全城,我愿自己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教学中,趁此良机,啃读教育经典,漾起教育的一层涟漪,做教育的睿智者,采撷教育职业生涯的曙光,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

猜你喜欢

董存瑞游览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我最崇敬的英雄2
河北省隆化县新兵出征仪式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写景的妙招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美术馆游览指南
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