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为载体,训练“内心跟进”

2022-12-31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李志恒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汤勺桌布文具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 李志恒

小学生作文,我们期盼有个性的灵动,追求有细节痕迹的厚度;希望孩子的文字能写意生活的情趣,抒发真实的情感。细想想,这些期待,单靠人、物的表象描写是无法完成的。而内心活动描写这巨大的语言资源渗透加盟,就能给人、物的表象赋予内涵,变得厚重而深刻。

读小学生低年级作文,其直白单薄的感觉,恰恰就是缺少了如影随形的内心跟进。试想,我们生活的一分一秒,都离不开内心活动吧。听人说话,大脑会有所反应;别人做得好,我们会暗自赞叹;看到个性举手投足,心里会评价论道……“内心跟进”,作文语言有了宽度,表达意境也走向深邃。

举个例子,见证一下心理跟进的奇迹效应。

霉事找上门(原文)

下午一进教室,咦,我的桌布上咋有几团墨汁?我正胡思乱想,坐在我后面的小斌走过来,拿指头往我眼前一点,引着我的目光在教室里划拉了一圈,一脸的坏笑。往他身上一瞧,这家伙的前襟上也有好多墨水。

铃声响了,不管了,先上课吧。

刚上课,就听见身后“咯吱咯吱”,真是的,上课也不让人安生。老师的“惊堂木”“啪”的一声——我抬眼一看,老师的脸已经青了,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往老师背后一看,哈哈,老师板书的“报”写成了“抱”。“谁在捣鬼?”老师用目光把我剜了一下。这时候,后背突然被一个硬邦邦的“尖刺”顶了一下。我扭头去一探究竟,老师又把目光移到了我脸上。“有人扭头说话了。这节课几次了?”

哎哟,你说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评说:这篇短文取材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真实、富有亲和力。桌布上的“墨团”,被老师两次误解,三个“微点”连缀成串,难怪题目叫“霉事找上门”呢。文中辅助人物小斌的动作描写,老师的神态描写很细致,再加上“啪”“咯吱咯吱”的拟声词点缀,真的把读者带进了故事情境,现场感很强哟。

思考:三年级作文要高水平地呈现生活,在于细节。而细节的关键,在于内心跟进。这篇写事短文文从字顺,而内心活动却是一大缺失。桌布上惊现墨团,咋来的?本该“猜猜”的,却只用了一个“胡思乱想”带过,忽略了“想啥”的具体内容。顺承而下,“小斌的手势”想让我看什么?他为什么坏笑呢?上课后,身后“咯吱咯吱”,这声音是谁发出的?在干什么?惊堂木为什么“啪”的一声呢?即将会遇到什么情况?……我们把这些心理微点融入情节,短文会是一张什么面孔呢?

【酷酷变】

霉事找上门

下午一进教室,咦,我的桌布上咋有几团墨汁?上午放学还干干净净的呀!这一个中午教室没人,难道有天外访客光临。可是,即便有天外访客,也不会只在我的桌布上留下一个墨团吧。为了给我添乱,从外星飞到地球,得费多少汽油?划不来!那会是谁在作怪呢?小柯,这会儿还没来呢?小斌,有可能,这家伙这两天攒着劲儿给我找茬呢。

我正胡思乱想,我的怀疑对象——坐在我后面的小斌走过来,拿指头往我眼前一点,引着我的目光在教室里划拉了一圈,一脸的坏笑。他又不知道我的桌布遭遇,想让我看什么?难道真的是他所为?想把我的侦破方向引向别处吗?看他一脸的坏笑,有可能!抬眼往他身上一瞧,好家伙!他的前襟上也有好多墨水。他平时“不拘小节”,自己的汗水鼻涕随手就往衣服上招呼,身上洒点墨水,嘿嘿,这算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对!他身上有墨水,我桌布上也有……

“丁零零——”铃声响了。不管了,先上课吧。

老师开讲,我刚静下心,就听见身后“咯吱咯吱”,像凳子腿来回扭动,像直尺在锯桌棱,又像摆弄破旧的文具盒。谁呀?这么不省心!真是的,上课也不让人安生。老师的“惊堂木”“啪”的一声——瞧,老师发现了吧。这下可好,李唐僧的“紧箍咒”一念,没有十分八分钟是不会圈句号的。刚好,上周的作文几乎所有人“走麦城”,联系起来,有头没尾啊!

我怯怯地抬眼一看,老师的脸已经青了。怎么样?被我猜中了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顺着老师的黑脸往他背后一看,老师的板书的“报”写成了“抱”。哈哈,老李啊老李,您平时怎么要求我们的,发现一个错别字,扣分!重写!抄课文!您该怎么惩罚自己呢?

“谁在捣乱?”老师把目光定格在我脸上。干吗?我的嘴上沾了“502”,嘴唇都没动啊!您可不能冤枉好人啊!再说了,我还为这生气呢!恰在这时,我的后背突然被一个硬邦邦的“尖刺”顶了一下。一定是小斌!他可能觉得我在老师的目光笼罩下必须保持“纹丝不动”,不敢还击吧。胆大妄为!要是老李发现,包你吃不了打包走。

想着想着,我禁不住扭头去一探究竟,老师的叨叨停了一秒,再次把目光移到了我脸上。“有人扭头说话了。这节课几次了?”哎哟,老李,我没说啊!您是不是故意啊?我受到了骚扰,您知道吗?让我任人宰割吗?

哎哟,你说我冤不冤?

从300字到900多字的语言升华,从特色上说,内心细描给语言涂抹了多彩的情趣;从语言的宽度和纵深上看,好比一个一穷二白的人一下子富有了。

心理跟进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我们就要在作文课堂指导中多加重视。而重视不能仅仅说教技法,要设计易操作的载体,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行为上,把脑子中的联想、想象、评价、猜测,让细致的内心活动跟着作文情境走进作文。逐步推进,形成心理跟进的意识。

现在的学生,能自始至终专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很少。大多数孩子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夹带点“私活”。而这些“小私活”大多是无意识状态下的产物。我们不妨把“无意识”放大,让它变成有意识,而且有心理支持的“故意”行为。

体验“磨叽”,我是这样操作的。课前,我安排一位家长按照“脚本”,让孩子表演并录像。

玩:餐前摆弄筷子、汤勺,筷子与汤勺做游戏……

看:用汤勺舀起来,仔细、反复地分辨八宝粥到底有几样材料……

数:哪样儿多,哪样儿少;多多少,少多少;数着数着迷糊了,继续数数……

挑:对餐桌上的一盘炒豆芽挑刺儿:葱花、辣椒、姜丝、豆芽……看颜色、闻气味、比较材料多少……

课堂上,打开课件超链接,播放这段两分六秒“水米没大牙”的录像。录像中,我们只能看到主人的神态和动作——全是表象。如何让内心加盟呢?现场采访旁观者——

“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触呢?”

“他可能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猜测

“他可能不舒服,胃口不好。” ——猜测

“也许他在等妈妈做的另一道肉菜吧。” ——猜测

“他太挑食。八宝粥多好吃啊!” ——评价+独白

“这么长时间没吃一口饭,也太磨叽了。” ——评价

……

这些猜,是孩子们自己生活的“切入”,来得较为肤浅,也不好往深处说。而小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得小主人独白。

“高梓龙,你这么磨叽,当时在想些啥呀?”

“我拿起筷子仔细看看,得确认上面有没有新冠病毒啊!汤勺呢,怎么和昨天一个样,一点也没有生锈。哎,对了,它俩打架一定好玩,谁能胜呢?叮叮当,声音挺好听……”

“这内心,绝了!说说你‘玩’粥是为什么呀?”

“开始进餐吧,哎呦,今儿这个稀饭真不错:红豆、燕麦、花生、玉米、大米、小米、黑米……咱数学老师不是最爱这口了吗?‘今儿这个多多少,明儿那个少多少……’我就练习练习,数数它们各有多少吧。筷子扒拉着,往汤勺里拣着,心里百转千回:一、二、三……三十一、三十二……”

如此,跟进动作行为的内心真切细致,一顿早餐就能解读为一篇丰满的好文。

独白的威力大,那就让孩子们都体验一下。

“看人家玩不过瘾吧。这会儿,大家都来练一练‘磨’功:任务是用一分钟写一个‘人’字。规则是手不能停,脑子也不能停。干什么呢,你随意。谁用的时间最长,获胜!”

计时开始,我转了一圈,发现孩子们有的在涂黑空心“人”,有的在画美术“人”,有的翻着书包,有的用文具摆弄通话……趁机在“钉钉”上拍了几张照片。

体验结束,进入交流环节。打开照片,请“照片”主人剖白摆弄时的心思。

玩文具者说:“文具盒里啥时候装了这么多笔?我写作业,是用钢笔还是铅笔呢?钢笔,铅笔,铅笔,钢笔,算了,还是点兵点将吧。闭上眼,我摸摸摸……哈哈,逮住了一支钢笔,就用它!我拧开笔帽,咦,怎么笔尖缩脑袋了?拿出一张纸裹住笔尖,用力向外拉了拉,墨水透过纸沾了一手,气死我了!算了算了,本宝宝不和你计较了……”

填空心字者说:“老李老说中国字就是画,我就写一个‘艺术品’吧。拿尺子比着画个轮廓,先上后下,再画一只踢出的‘脚’。一不小心,画成了一把大刀。哈哈,大刀向小鬼子头上砍去……赶紧涂黑吧。翻来覆去选了一支铅笔,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哎,时间怎么都到了?我还没玩够呢!老李的计时器不准吧……”

……

孩子们一边交流,我一边归纳板书:来自文具、来自字体、来自身体、来自外人,这些磨蹭的资源都在诉说:时间白白流失,都怪“别人”,不怪自己。

放大了“慢”,不能把孩子引向歧途啊,我得再把主题拉回来:“再给你个一分钟‘赛道’,请大家抄写这几句话:‘一分赛道长又长,终点放个博雅奖。各位选手赛饿狼,谁写多了谁得奖。’看看你们谁能得到‘博雅奖’。”

体验结束,“两个‘一分钟’,你有什么想法?来真的!”

“我觉得,平时写作业慢,都是我不专心。”

“我回想,我过去写作业就是这样的。”

“我今后写作业,再也不走神了。”

……内心跟进有了着落,孩子们还受到了教育,何乐不为呢?

“老磨”在行动

王冠璋

从桌兜里拿出文具袋,不小心碰到桌沿,掉在了地上,哎哟,沾了那么多的灰哟,你让我好心疼!给你拍拍吧,你别躲呀,是不是怕疼啊?惹我生气了,给你洗个澡。

我顺手从桌兜里取出一瓶“康师傅”牌矿泉水!我的天呀,“康师傅”是日本控股的企业,小日本赚我们的钱,制造先进武器再来夺我钓鱼岛,我竟然还喝他们的水!要是被同学们看见了,不把我揍扁!我悄悄又把瓶子塞进了书包。吐口唾沫在文具袋上面抿了几下。这下可好,文具袋又脏又湿,还夹杂着唾沫的臭味。放在窗台晒晒吧。

我拿起一支笔,锋利的笔尖闪烁着耀眼的寒光,多像一把尖刀!我得意地把它转了几圈,像飞机螺旋桨一样呼呼有声。糟糕!墨水甩出来了,本子上那么多。哎呦,我得赶紧把丢失的墨水吸回来,不然……我拧开笔杆,这儿有一滴,我捏扁气囊一吸,那颗墨珠就不翼而飞了。接着找下一颗……

我开始答题了。咦,这题怎么没有见过?让我想想,手托着下巴,目光在天花板上徘徊。天花板上怎么那么多黑点?不是我的墨水吧?哎呦,头有点痒,我挠,我挠,我挠挠挠!怎么腿也痒了?我像龙虾似的一弯腰,把手从裤脚处伸了进去。

等我坐直身子一看,同桌已经写完了!

瞧瞧,孩子们在这方平台上,触摸到了“想”的根,顺着这个主根,发散出无数的须,延伸到其他生活空间,触及到更深更广的生活内涵。

猜你喜欢

汤勺桌布文具
汤勺里的你
我的文具我做主
桌布上的国家
奇奇怪怪的文具
大海桌布
大海桌布
小猴卖桌布
We Love文具
米粒四射
菜、汤方便分离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