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2-12-31陈丕徐莉

当代党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校史

文|陈丕 徐莉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思政巨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实践的理论总结、规律把握、价值结晶。高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要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14年3月,学校红色文化厚重,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萧楚女、恽代英、朱德、刘伯承、刘伯坚、陈伯钧等革命家都在学校留下历史事迹,百年校史红色资源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学习百年党史和红色校史,推动“六个结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努力塑造“红色思政”品牌,突显“红色高校”特质。

学编结合,“百年党史+故事创编”

历史已成过去,需要常学常新。学校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编写,让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跃然纸上,让师生在故事中感知英雄人物、感悟高尚精神,汲取前进动力。

学校以校史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叙事展现历史真实,把革命先烈的故事和事迹编印成红色故事读物,用文字赓续红色血脉。现已编写《刘伯坚:生死不渝报国情》《萧楚女:一支永不熄灭的红蜡烛》等红色人物故事15篇。在图书馆设立红色读物专区,通过开展“读红色经典,做红色传人”活动,让红色故事走进图书馆,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从红色经典书籍中汲取知识、充盈智慧、砥砺行动,丰富“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学演结合,“百年党史+剧目创演”

把党史故事搬上舞台,演绎故事,再现历史人物、事件,是以党史为基础的二度创作。学校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作用,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思政课堂动起来。

学校组织师生300余人创编演绎大型红色艺术思政课——舞台剧《他一直都在》。全剧包括5大部分,内含6 首原创歌曲,创新运用音乐、舞蹈、诗歌、话剧等艺术形式,以党的百年历史和重庆幼儿师专红色校史为背景,用隐性和显性两条线索讲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接续奋斗的动人故事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

学校还创编创演了红色故事剧《信仰的力量:校史中的红色记忆》,用剧目演绎“历史”,把道理讲成“故事”,融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用艺术形式呈现“大思政课”的打开方式,让党的百年历史在舞台上闪耀真理光芒和时代风采,使党史学习教育可亲可感可信,产生震撼心灵、触及灵魂的力量。

学讲结合,“百年党史+实地研学”

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各种力量和各类资源,突出实践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课堂教学与现实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生态。

重庆幼儿师专于2011年建立校史展览馆,该馆被认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馆内用五大篇章再现革命先烈在下川东的奋斗身影,学校还在校史馆原有展览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音视频设备,让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使红色资源“活”起来。故事需要讲述,场馆需要讲解,精神需要传承。学校组织校史志愿讲解队伍和思政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把一个个校史故事讲深讲透讲活,做到思政教学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校园里营造学习红色传统、当好红色传人的浓厚氛围。目前,该馆累计接待本校师生近1万人和渝东北机关企事业单位80 余家、3000 余人进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推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该馆成为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张名片,搭建了“大思政课”实践大平台。

学写结合,“百年党史+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内容要用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把红色党史、校史故事编进教材,让思政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故事体系化、教材使用校本化。

学校设立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以“熔铸红色师魂,培育幼教英才”为目标,通过收集学校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学校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学校红色文化历史,编写校本红色教材。目前,该中心已牵头编印《重庆幼儿师专校史简编》《革命摇篮光耀三峡》《重庆红色人物故事》等红色校史读物5 本,开设线上精品课程《重庆红色人物故事》,立项党史类课题7项。红色校本教材成为选修课主要内容,成为社团活动的生动教材,彰显第二课堂的红色主题。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地方性,解决教学内容“变”与“不变”的问题。该中心还推进红色党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学悟结合,“百年党史+线上体验”

坚持守正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让教育手段信息化,让教育情境可视化,让教育视域智能化。

学校精心制作“网上重走长征路之红军过草地”VR 作品并在全校推广,3000 余名师生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身临其境体验“爬雪山”“过草地”艰辛历程,感受“遭遇暴风雪”“身陷泥泞”等困境。情景式、体验式教学让“大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实现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思政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知识内在逻辑需求,有效提升“大思政课”的感染力、震撼力。学校还持续开展红色资源微视频制作,统一审查,统一上线,推进红色文化育人信息化、智能化。

学用结合,“百年党史+互动学习”

思政教育要学用结合,实现教育效应外溢。让红色故事走出校园,让教育活动走向社会,让社会服务充满多元特色。

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组织学生3000余人走进幼儿园开展“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活动。通过与幼儿一起开展画革命烈士肖像脸谱、剪纸、刺绣、民间游戏等活动,讲演革命故事,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青年学生与幼儿互动。让伟大的革命精神走进幼儿心灵,将红色基因种子播撒在幼儿心田。

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高校的重大使命,“六个结合”推进红色基因素材可知可传、教育教学内容可视可读、教育实践可观可感、教育教学手段和情感体验可亲可融,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方法手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党史学习教育多元化、常态化。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校史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校史故事演出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