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对策研究*

2022-12-30黄智孟葛

砖瓦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侗族村落

黄智孟葛 金

(1.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当地人缺乏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科学手段,这些村落正处于灭绝消失的危机之中[1]。城镇化进程不仅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的环境、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形式有所影响,更是对侗族的乡土文化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侵蚀,建筑等出现大面积损坏的现象以及原有的地貌、植被等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保护。所以,在当今快速的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使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界定

所谓乡土文化景观,主要是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其中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中的戏台、祠堂、牌坊、森林景观和农田景观属于乡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此外,一些民俗节日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信仰属于非物质景观,同时它也是当地历史文化景观的体现。

据相关调查研究广西侗族传统村落可以看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建筑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村寨聚落、河流湖泊、侗族鼓楼、戏台、自然环境等都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与皇家宏伟的历史遗迹区别很大,但也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文化景观与其他遗产景观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直观且深入的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与背后的故事,同时也能够更加的看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地域及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总的来说,广西侗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构成了侗族独特的乡土文化景观,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文化内涵[2]。

2 保护与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重要价值

2.1 历史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其乡土文化景观具有重要价值。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在现存的民居、鼓楼、风雨桥等物质文化遗产中,也体现在当地的语言、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侗族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帮助,对史学家研究少数民族发展提供借鉴[3]。

2.2 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数量相较于20世纪有明显的减少,其乡土文化景观也随着人们的保护不当而在减少。在艺术方面就侗族的传统建筑、鼓楼和风雨桥一直为现在的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干栏式建筑与其建筑构造,常备建筑学家和相关学者拿来借鉴和研究[4]。

2.3 旅游审美价值

广西侗族现存人口最多且保护相对较好的地区是三江,它位于广西、湖南和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地形以山地、丘陵、河谷为主,其中榕江、旬江、苗江纵贯三江侗族。三江内不仅有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侗族建筑群、鼓楼、风雨桥等景观,还有一些节日习俗如打花炮、斗牛、侗族大歌、百家宴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景观足以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5]。三江侗族传统村落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资源丰富,吸引来的文人墨客、研究学者留下了许多相关的千古名句和学术研究,对后世的侗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城镇化进程中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面临的问题

3.1 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和幸福的追求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慢节奏带来的生活乐趣。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可以通过节假日的外出旅游来实现,这也就促使一些地区越来越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投资开发,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其中所带来的各种隐患,在缺乏保护的意识下发展经济。在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挑战,例如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建筑缺乏保护意识、现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设计思维以及对于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传承,这些都对广西侗族的乡土文化景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2 商业气息浓重

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有所注重,但是发展过程中对于其文化价值的关注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反而更加注重商业所带来的价值。许多传统村落为了吸引游客,会在景区内设置很多具有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属于现代都市的酒店、饭店、娱乐场所以及大型停车场,或在周围建一些与村落风格格格不入的古建筑等,其中有些当地政府更是将这些传统村落进行私有买卖,使得传统村落的质朴中多了一层商业化的气息。

虽然许多传统村落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个人收入和就业率,但是乱收费、要高价的现象比比皆是,忽略了环境承载力。许多服务场所的污水和垃圾直接堆放在街道两侧,垃圾随意丢弃,久而久之环境会越来越差,导致传统村落失去了原有的古朴与典雅。

3.3 建筑形式趋同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下由于商业原因,大多数建筑很少按照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进行重建,而是按照标准的城镇化要求进行重建,在改造或者新建的建筑外观上做统一的装饰,传统村落的原居民不容易接受这种建筑风格,且该建筑风格不能够很好的融入整个传统村落的规划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疏离感[5]。例如三江侗族的售票区的建筑基本雷同,体现不出侗族的文化,导致游客对于侗族的建筑文化理解有误。

3.4 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近年来传统村落旅游的加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渐渐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的中心,源源不断的游客到此旅游,但一些游客的素质问题使得他们在旅途中对传统村落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等,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游客的素质问题只是其一,还有原住民的自主建设而导致的破坏,以及政府的开发建设的破坏和自然损毁的破坏等。原住民落后的住房观念,认为盖新房子是自己有实力的象征,导致破坏了传统村落原本的样子。开发传统村落是发展传统村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以旅游开发为主的大拆大建导致传统村落的破坏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损毁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传统建筑的修缮费用往往都很昂贵,加之现代社会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管理,损毁日渐严重。

3.5 “空村化”加速

目前,广西侗族传统村落的居民收入大都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为主,但是农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疫情对旅游业的沉重打击,一度导致村落的居民收入下滑严重,入不敷出的后果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形成了“空村”现象。而且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村落的生活环境、工作机会以及公共服务等条件的落后,居民陆续离开向城市去工作甚至定居,他们的外出不仅导致了村落“空村化”的加速还带走了侗族传统村落的部分记忆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3.6 保护意识薄弱

根据广西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发现,广西侗族传统村落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6],同时很多年轻人外出工作,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儿童和老人,文化程度可想而知,加之出行不便造成剩下的居住者与外界接触较少,导致居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薄弱。

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历史悠久,但是木结构的保存有一定的难度。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村民都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又因为地方宅基地的规定限制,所以只能拆除原有的建筑重建或者在原有的建筑上装修,这就导致原有村落建筑群遭到了破坏,使得群落空间减小。还有些居民因为村落在保护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利益,往往不愿意配合开放和保护的工作,最终导致传统村落里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 城镇化背景下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4.1 保留当地传统村落景观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大族之一,其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更是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保留侗族的传统习俗,有利于外来游客了解其风俗习惯。要想有效地保护广西侗族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首先是要保护当地的传统村落景观,维持原有的村落风貌。尽量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路网规划,不拆房建新房,不改变村落景观的格局,延续传统村落景观,为侗族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城镇化的发展路线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提高当地居民保护意识

提高广西侗族传统村落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是传承其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与自我保护[7]。在当下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要有效地对侗族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制定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让当地居民切身感受到保护和传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当地居民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体,是发挥保护作用的带头者。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加强居民的保护意识,让村民时刻维护村落的整体环境问题,为保护和发展做好第一步。侗族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从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宣传,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让当地居民和游客能够学习和了解侗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广西侗族地方景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8]。

4.3 适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侗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立足广西侗族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将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与市场相结合,也可以将侗族的特色文化深入挖掘,让居民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培育了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例如,将保护建筑鼓楼、戏台等侗族特色建筑设置为参观的对象,供游客游览;可以将广西侗族的传统元素设计运用到文创产品中,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9];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可以结合此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广西侗族的特色风俗。但是,必须避免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在此的基础上注重侗族村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4 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协调好城镇化建设和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各方面优势的协调和共同发展[10]。在城镇化进程中,侗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是首要问题,既要保护侗族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又要保护侗族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协调城镇化建设和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仍然是重点工作。由于城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导致破坏了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应该以保护为首要出发点,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对的保护及适度的发展,避免过度开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侗族村落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要素系统研究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