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行业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印刷与数字出版的“碰撞”

2022-12-27杨梦晗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碰撞产业转型

摘要:网络冲击下的出版行业经历了由纸质出版一家独大,到被数字出版迅速占领半壁江山的转变,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替代的纸质媒介,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文章以多样的纸张印刷方式和印刷材料为例展示纸质出版不可替代的优势,调研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及其迅速成长的原因,进而在明晰两者处于互补状态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利用两种出版形式的“碰撞”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以推动出版行业在网络时代继续前行。

关键词:纸质印刷品;数字出版;守正创新;出版融合;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209-03

一、前言

出版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尤其是文学、艺术与音乐创作等领域的信息。大众媒介作为出版行业的载体,其形式多种多样,从最初的纸质印刷物到现在的数字出版物,从线下出版到线上发表,这些都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影响。当社会迅速迈入数字化时代,无数的疑问和争论袭来:纸质出版会消失吗?纸质出版的未来在哪呢?然而时至今日,纸质出版物依旧随处可见。无论是办公室桌子上的员工手册还是校园里学生手里拿的课本,无一不是纸质出版物存留至今的“见证者”。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数字出版在现代的传媒产业中以快捷、方便的优势占领了大片市场,但是纸质出版物从来没有消失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公众仍旧依赖于各色的纸质出版物,它正依托新技术并根据新产业的需求做出自我改变。本文调研纸质印刷的历史,进而从三个方面总结纸质印刷品的独特价值,并分析数字出版的优劣势,最后对两种不同出版形式的“碰撞”提出展望。

二、纸质印刷的历史

出版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传递,当口头转述和笔记记录不能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时,纸质印刷的出现将信息变得可视化和共享化。纸张作为早期大众媒介,为出版产业提供了载体。雕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唐代,传至宋朝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由于汉字数量多且繁杂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人约翰尼斯·古腾堡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发明了印刷机,开启了欧洲印刷的时代。由此,印刷业在欧洲大陆上迅速发展起来。最初,人们印刷的书籍大多是与宗教有关的,到17世纪初期才出现其他形式的阅读物——期刊。期刊内容丰富,定期出版,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由此可见,在纸质印刷问世时其就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内容丰富的书籍、图文并茂的杂志,以及可以随时了解天下大事的报纸,这些都为传统出版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纸质印刷品的独特价值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数码产品逐渐普及。在“劲敌”数字出版的打压下,纸质出版物仍时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它默不作声,时不时地带来惊喜。这些都离不开它特有的“品质”。

(一)纸质印刷品的情感价值

传统纸质印刷出版的优势并没有被数字出版替代。不同的油墨、不同的印刷方式、不同的纸张都能使印刷出的成品变得独一无二。纸质印刷除了为读者提供视觉上所接收的信息以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其他感官体验,例如触觉和听觉。这是纸质印刷品特有的优势,也恰好弥补了数字出版形式单一的缺点。

比如在笔者此前参与的书籍设计项目中,通过不同纹理的艺术纸张,结合手工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出了一本独特的艺术书籍。因为纸张的纹理不同,所以触感不一样,每页印出来的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能让读者通过触碰纸张、翻阅书本直接地感受到这本書所表达的情感,这就是纸质印刷品的神奇之处。

每一种纸,每一种印刷技术都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正如每种颜色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一样。纸质阅读调动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与读者互动。纸质印刷是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个方面与读者沟通的“有情感的静物”[1]。

反观数字出版物,像电子书这类产品通过局限的屏幕呈现出单一的文字,使得一些带有大量图片的杂志和颜色丰富多样的书籍无法真实地展现。在很大程度上,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理论知识的过程,还是读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的过程,而数字出版在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却忽略了读者的审美享受。

(二)纸质印刷品的可塑性

在纸质革命中,纸质印刷不再限于平面的二维世界,这相较于数字出版为读者增添了些许乐趣。其中Pop-Up书籍就是最明显的代表。当你翻开一本看似普通的书,页面呈现的竟然是立体的插图,你顿时觉得这本书有趣、好玩,吸引你继续翻到下一页。Pop-Up这类书籍制作起来工序复杂,但是呈现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为儿童设计的带有声音的书籍,这很好地引导了读者与纸质印刷品交互。

系列侦探小说《冒险小虎队》即注重与读者的交互。这本小说每章节的最后都有一页空白页,空白页中隐藏着本章节的线索,读者如果想解开这个线索,需要用一张特殊的灰色透明卡片,将这个卡片放在空白页上就会出现答案。这张灰色的卡片利用的是偏振镜片原理,读者通过解密游戏参与进小说中去,实现深度互动,开启了纸质读物的游戏化互动模式[2]。

现在,一些在移动端发布的文章也借鉴了这个设计。作者将文章设计成试题答卷形式,答案就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当读者想获得答案时需要点击空白处,然后答案就显示出来了。不得不说,数字出版也在借鉴纸质印刷品的设计亮点。

纸质印刷品的可塑性是人们肉眼可见的,这也是在当时互联网还没有兴起时,它依据自身特点进行的自我创新、自我尝试。但后期因为出版流程烦琐、印刷量大、设计复杂等,这类个性化、颇具趣味性的纸质读物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不少出版社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提高印刷产量、扩大生产规模,渐渐淘汰了这类纸质读物。然而,谁曾料想到,受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商们不得不捡起这些设计复杂、制作烦琐的纸质读物,作为在产业巨变下存活下来的出路。

(三)纸质印刷品的收藏价值

与快节奏的数字出版相比,纸质出版更像是唇齿留香的名茶。一些书籍或者报纸因为内容,或装订方式,或出版的时间而产生收藏价值,这是数字出版无法实现的。比如仿古装订的四大名著,四本书的内容都采用了古代竖写版的方式,书籍的内页是传统的毛边纸,纸质偏黄,装订方式用了由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手缝线装。这些都使得整套书充满了历史感。也正因如此,一些典籍、字画等才得以流传千年。

四、数字出版的发展潜力

数字出版始于网络。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数字出版呈爆发式增长,并且迅速成为出版业中的强劲力量。据统计,1999年我国第一次上网率调查时,只有3.7%的人使用互联网,数字化阅读的概念还没有体现。时至今日,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电脑、手机、电子书、平板……形形色色的数字阅读载体将数字出版的发展推上了“高潮”[3]。

所有的出版都是为了向公众传播信息而存在的,数字出版也不例外。发布者利用网络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无论是建立网站让别人浏览,还是电脑码字打包把文件发送给别人。实际上,随着按键敲击已经完成了发行的环节,快速实现了纸质出版中的按需印刷,并且能够实现出版物零库存。

数字出版基于网络的便捷使分销渠道发生了变化。由出版商将文件发送至分销商和零售商,然后读者便可以自行下载到自己的设备上。这中间省去了传统纸质出版的繁杂流程,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大幅度增加,这也促进了电子出版市场的繁荣[4]。

五、数字出版的优势

与传统纸质出版相比,数字出版迎合了当下读者群体的消费观。数字出版有着无限的复制能力,这也是数字出版工作效率迅速的原因。尤其是复制成了现代媒体的必需品,它对分配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电子出版的复制能力,使得电子出版物人人可以共享,并且是随时随地的。比如,当一本书被制作成电子稿件,电子出版商就可以直接将文件复制,然后发送给分销商和零售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将这本书的电子版放在自己的平台上销售,读者可以直接付款浏览或者下载。这有效解决了纸质出版中出现盗版书籍的问题。

数字出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实时更新内容,轻松编辑修改。对比传统的纸质出版形式,最繁杂的环节就是编辑、校对,相关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遍又一遍核对信息,一旦印刷出成品就无法更改,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在日常印刷中也很常见,大量印刷出来的纸张因为个别的错误或者错字而被丢弃。对此,零纸张的数字出版恰好弥补了这个缺点。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存在也为数字出版打造了“高定礼服”。数字出版依托屏幕呈现色彩丰富的界面和各式各样的装饰文字,对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吸引,再加上大数据的算法技术,将符合读者喜好、关注领域等内容直接推送给读者[5]。而在传统出版模式下,读者只能一本一本地查找。

电子出版物可以很轻松地和读者产生互动,界面上的按键促使读者点击,文章滑动阅读、实时标注等。中国作为教育大国,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相当大。随着近些年数字教育出版模式的日趋多样化,从最初单一的纸质课本,到如今的网络课程、网络试题,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出版模式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其中[6]。

六、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弊端

每种出版形式都有各自的缺点。比如纸质印刷的成本高,不同材质的纸张费用不同,而且传统的出版方式需要在内容编写上花费很长的时间,尤其是书籍编写。反观当代的读者群体,其以快速消费为主,生活节奏也很快,因此一些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纸质出版物不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传统纸质印刷的不可更改性是目前无法改变的。内容一旦印刷到纸上,就无法更改。正如笔者之前所说,这样很容易造成纸张的浪费。纸张印刷本身就不环保,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张纸,使它物尽其用。此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都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并不方便携带。

虽然数字出版弥补了纸质出版的一些缺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数字出版物依赖网络,发表、复制和传播作品都变得很容易。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上传作品向大众展示,这就造成了作品混杂,优劣、真伪难辨的弊端。

版权保护在数字出版领域成为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随意转载或者复制、传播原创作品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原作者的版权权益。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字出版保护机制,加强数字版权的司法保护和技术保护[2]。

此外,人们阅读数字出版物时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分散注意力,比如关不掉的弹窗、一直闪烁的广告等,这都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七、结语

传统纸质出版如何在数字出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转型?首先要保持并提升自身优势。依据书籍的美学价值和意义,从装订方式和书籍类型两方面去改变和塑造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一本不分正反面的书,打破传统书籍的排版方式,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方式。其次,相较于数字出版,传统纸质出版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在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彼得罗·阿雷蒂诺用印刷信件的方式与读者探讨书籍内容,并从中得到读者们宝贵的反馈,彼得罗·阿雷蒂诺此举使其被视为使用博客的先祖。所以,传统纸质出版应该多考虑如何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例如举办创意书籍设计展、书籍签售会、手工印刷课程等活动,使读者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纸质出版物的魅力。此外,同本书籍的版本多样化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便于携带的小型书籍,这不仅可以满足读者对纸张阅读的需求,还能使读者不困于书籍的体积和重量。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它与网络密不可分。正如托马斯·布朗在文章《出版商面临的持续挑战》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阅读场合已经从有限的场合转变为永远在线、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存在,我们日夜接触和访问内容,即使我们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我们每天都在与网络接触,不经意间浏览的一篇推文都是数字出版的产物。数字出版在加快信息传播和流动方面具有传统出版业不能比拟的优势。自我出版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言权。面对自由的网络环境,数字出版业应该以严肃的法律自我规范,创建平等的传媒平台。

二者应相互借鉴彼此优点,弥补自身不足,站在读者角度进行自我革新。出版行业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充分学习成功转型的案例,结合我国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复合型人才,研发新思路,抓准时机,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媒体出版业。

参考文献:

[1] 王芳.书籍五感对书籍设计的影响与推动[J].今传媒,2013(5):99-100.

[2] 王海平.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战略探讨研究[J].传媒论坛,2020,3(10):76-77.

[3] 刘峣.数字阅读能否取代传统阅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5-19(008).

[4] 夏坤.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新启示[J].现代视听,2018(5):78-81.

[5] 祁庭林.傳统出版该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J].编辑之友,2007(4):4-6.

[6] 王雪威.新时期如何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8(2):42-43.

作者简介 杨梦晗,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视觉设计与传媒出版。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碰撞产业转型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当金牛座的父亲与汽车发生“碰撞”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