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古文:文言散文复习的“滋补品”

2022-12-27浙江杨琦晖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类古文文言

浙江 杨琦晖

文言散文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庞杂,加之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语料一般是课外的,因此,备考时,师生常常疲于应对,收效甚微。穷则思变,笔者尝试在复习时适当引入医学类古文,丰富教学内容,为相对枯燥的文言散文复习过程增添一点调剂。实践下来,笔者发现,医学类古文在文言散文复习中具有补兴趣、补能力、补品性等多种“滋补”作用。

一、补兴趣

不少学生对文言散文提不起兴趣,平常除了教材和试卷几乎不看文言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学生从相对浅易的文言小短文读起,遇到学生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自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获得感也会增强,从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散文的兴趣。

可能有人要问:“医学类古文浩如烟海,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最合适呢?”笔者认为,择取篇幅较短的记叙类文本为好,如引入文言版的中医小故事:《壶翁》记载了卖药老翁的神异之术,“悬壶济世”一词就源于此;《杏林》记载了三国名医董奉的高尚医德,“杏林”一词由此而来;《橘井》记叙了苏仙公用橘井水治疫病的故事,后人常以“橘井泉香”喻仙丹妙药。这些故事亦真亦幻,既似历史传记,又似人物小说,极具奇幻色彩,可读性强。再如医学小品:《不服药胜中医》(叶梦得)以俗语“不服药胜中医”为题,指出庸医妄投药物的危害,直斥服食之弊;《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吴曾)记叙范仲淹以良相良医为抱负,将经世与济民相统一;《赵三翁日灸奇法》(洪迈)记述了宋代赵三翁以艾绒盖肚,乘日光灸,借太阳和艾草的双重阳气,为虚寒症患者治病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日灸法的神奇效果;《叶天士妄言巧治》(青城子)记述了清代名医叶天士以精心搓足而治愈目疾之事。这些小品文夹叙夹议,在较短篇幅里就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维认知、情感态度,对学生阅读其他稍长些的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记体文章具有指导作用。

二、补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解题能力不会凭空而来,得法的训练很有必要。高三常见的文言文阅读训练是以高考真题、各地模拟题为主,其间穿插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翻译等考点的专项练习。这样安排针对性强,学生能够在练习—纠错—反思的周期学习里逐渐提升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

1.理知识

教师可提供《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原文及译文,让学生在古今文本的比照中,自主整理古汉语知识,特别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在此过程中,注意联系特定语境与课内所学知识,达成二者互相参照与补充的效果。如“发鬓颁白”,句中“颁”通“斑”,指头发花白。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同样用法:“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如一词多义:①“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中,“春秋”指年龄,而《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中“春秋”指一年;②“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中“敝”通“蔽”,遮蔽,而“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中“敝”应解释为“疲惫,衰败”。如古今异义:①“丈夫八岁”,根据前文“女子七岁”,可以推断出此处“丈夫”意为“男子”;②“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此处“不过”是“不超过”的意思,与《逍遥游》中“不过数仞而下”中的“不过”同义。

2.去注释

教师可将《扁鹊传》注释版印发给学生,但要注意将一些重要实词、虚词的注释隐去,让学生随文推测词义,以此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其间,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印证法(教材、成语等)、并列结构推断法、通假推断法等。如“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谨遇”一词,在文中应为“恭敬地接待”之意。“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间”此处作“私下”解。“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这里的“间”意思比较特殊,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是“病愈”的意思。“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中,“专”可以解释为“独掌”。从上下文看,“言未卒,因嘘唏服臆”中,“因”可以翻译为“于是”。“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这里的“蚤”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一样,都是通假字,通“早”。“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该处“伎”通“技”,指的是技能、医术。如果学生能记得《论语》中“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一句的意思,就能猜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可以解释为“遵循,遵从”。

3.做试题

教师精选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医学类古文,如《用药如用兵论》(徐大椿)、《三国志·华佗传》(陈寿)、《伤寒论·序》(张仲景)等,筛选网络或纸质材料中已有的文言文习题,稍加整理,让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这些习题,学生一方面能够了解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如《用药如用兵论》通篇运用类比手法,谈及用药与用兵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接着从夺其未至、保其未病、除其宿食、防疾合并、辨经用药、反用之方、一病分治、数病合治、病进保元、病衰除根等方面,说明治病之术皆合用兵之法;最后以治国为喻,指出应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而确定使用药物。

对于高考真题,很多学生可能读了多遍仍然不得要领。精短的医学类古文所选内容相对集中,学生阅读障碍不是很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大意。一次次小成功定会在一定时间后积累出乎意料的良性效果。

4.命试题

教师事先挑选好对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适中的医学类古文,引导学生根据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形式,自主命制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题目。这一做法能让学生以命题人的身份面对陌生的文章,促使他们去认真思考、研读文本,从而增进他们对于文言文的认知,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笔者曾把明代吴宽的《医俗亭记》作为命题素材,让学生在摸索中认知,在对比中反思,在整合中提升。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笔者检索了关于《医俗亭记》的信息,发现可供参考的只有译文。据此推断,该文大概率未被命制成文言文训练题。这样的情况让自主命制试题更具挑战性,迎合青少年的好胜心态。从学生所交的作业来看,学生的命题能力不容小觑,好多试题都自带亮点。笔者将任教班级学生的优秀原创试题整合,再进行必要的修改润色,就有了惊喜的智慧结晶。不少学生关注了“士俗坐无竹耳”中的“坐”、“余少婴俗病”中的“婴”等在课文中学到过的实词;推敲了“余病其起也耶”中的“其”、“长公不余秘而授之”中的“而”等虚词的含义。更难能可贵的是,个别学生在理解文意题选项设置上极具专业水准,充分考查了细读文本的能力,如“作者年少染上庸俗之病,用各种方法都没有取得疗效。种植竹子之后,病情有了好转。古时俞跗、秦越人也因为竹子治好了俗病”。此表述与文本是有出入的,原文“古之俞跗、秦越人辈,竹奚以让为”这里的“让”作“辞让”解,可以翻译为“为什么不用竹子治病呢?”据此可见,俞跗、秦越人没有用竹子治病。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命制了这样的断句题:余少婴俗病/汤熨针石/咸罔奏功/而年日益久/病日益深/殆由腠理肌肤以达于骨髓/而为废人矣。这一句要断得对,需要掌握根据名词、句式特点等切分的方法。翻译题的选择上,学生也有意识地聚焦了“明年”这样的古今异义词,“庶几”这样的固定词,以及“功绪”这样需根据文意推断词义的生僻词。

三、补品性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医学类古文学习是“以文养德”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研习文本、探讨问题中能逐渐明晰中华名医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了解古代医者、文人在事物认知上的美好德行。教师以文为媒,在医学类古文的学习中注重对德行因子的挖掘与呈现,能够让“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阅读孙思邈《大医精诚》,就会知晓成为大医所必须具备的两个素养:一是“精”,即医术要精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文章饱含作者对医者的殷切期望和对病人的慈悲情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此外,读此文还能感受到孙思邈“与物共生”的和谐观:“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学习嵇康《养生论》,能了解声色酒食伤体、喜怒哀死伤身而有损人寿,只有做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守之以一,养之以和”,才能延年长寿。品味吴宽《医俗亭记》,能具体感知竹子的空虚、挺直、通彻、有节、有纹理、有差别、经冬不衰等品性及多样用途对于个体修身的价值。“吾量之隘俗也,竹之虚心有容足以医之;吾行之曲俗也,竹之直立不挠足以医之;吾宅心流而无制,竹之通而节足以医之;吾待物混而无别,竹之理而析足以医之。竹之干云霄而直上,足以医吾志之卑;竹之历冰雪而愈茂,足以医吾节之变;其潇洒而可爱也,足以医吾之凝滞;其为筩、为简、为箭、为笙、为箫、为簠簋也,足以医吾陋劣而无用。”

[注]本文系宁波市第六届课程与教学专项个人课题《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实践研究——以语文选修课程为例》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2021KJ021。

猜你喜欢

医学类古文文言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强化医学类本科生管理制度的背景分析及设想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