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互融 符号再造
——论古陶纹饰在紫砂刻饰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2-12-2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器陶艺

李 玮 李 洲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6

一、陶瓷装饰自然纹饰源流

陶器作为大自然的人化器物,最具有人化特征的就是造型装饰,其中尤以生活陶器为最。陶器装饰具有自然的属性和特征,从原始陶器开始到明清两代,中国传统陶器的装饰一直以自然纹样为主。绳纹陶器和席纹陶器是商周时期制作的,春秋战国时期农用陶器的纹饰大都是暗纹陶,装饰纹样有弦纹、曲折纹、山纹、漩涡纹和S纹等,在当时作为纹饰较为常见。暗纹陶器是一种在坯体还未完全干燥时,用硬物压印出各种图案的装饰方式。这种压纹线的深度很浅,只有在光线照射到它的时候才能隐约看到。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匠人特别注重纹饰,白底黑花纹饰主要以各种花卉、龙纹等各种植物纹饰和纹样为主,还利用剔花技法使整个装饰洒脱、奔放,写意的笔墨形式与严谨的装饰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了自然、清新、质朴、大方的艺术语言和品格,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这些历史上的器物艺术都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以自然为出发的原点和终点的趋势。几千年的时间流逝并非偶然,它应该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刻意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一种为将个体生存创作均融于自然的努力。

据考古资料显示,宜兴窑的历史大约有7000多年,制陶活动始于新石器时代。宜兴新街镇考古发掘了骆驼敦遗址,其代表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制作方法基本以手工捏制为主,也有轮制。商周时期宜兴陶业在当时发展迅速,从考古遗址出土有灰陶和几何印纹陶,烧制温度已达到1000℃左右。

二、紫砂陶刻饰技法与特点

紫砂陶装饰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当时的陶刻艺人只是用竹刀在壶底上刻划而已。明代,文人及士大夫出于对茶道的钟情和热爱,他们将诗、书、画的艺术意境融于茶器,其用意是在将文人艺术理念与紫砂壶的结合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传授给下一代。文字和符号刻在陶瓷上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就是刻在陶器上的。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供春壶”的壶身上也刻有小篆“供春”二字,这应该是紫砂壶上最早的刻字。明万历时代江西婺源人陈仲美原本是景德镇的瓷雕大师,后来到宜兴制作紫砂器,他把瓷刻与紫砂壶装饰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紫砂陶刻装饰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传统紫砂刻饰主要以书画为主,刀法基本分为两种,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它的刀法也是围绕书画“笔味”来设计的。紫砂陶刻从传统技法角度来分析,首先是双刀正入法,即从墨迹的两边下刀,用来表现书法的中锋;其次单刀侧入是从墨迹的一边下刀,刀杆略侧,用来表现书法的侧锋。陶刻装饰的题材很广泛,但目前传统题材仍占主流地位。虽然紫砂陶器的刻饰方法有很多种,但成功的创作都是基于特定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使用了其他辅助方法。在雕刻的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思驰骋于陶坯上,用刀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艺术情感,这样刻制的作品刀刻的韵味必定自然丰富。

三、紫砂陶创作的艺术与技术

艺术和技术是两个各不相同的概念,其内涵各有所指。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艺术常常会被有意淡化,有些紫砂陶纹饰虽然看起来相当前卫和抽象,但值得思考的是,它同时也是一件成功的科技杰作,更准确地讲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或者是技术艺术化的结晶。紫砂也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材料、工艺技能和艺术性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紫砂原料是成型的基础,没有原料就没有相应的紫砂工艺,工艺就是原料与人理性实现的中介,没有工艺技术也就没有艺术造型,缺了工艺装饰也就没有了工艺美术品的存在。工艺技术不仅是一种以加工和转化材料、使用生产工具来达到特定目的之手段,而且是手段、过程与目的性统一的产物。

一个好的紫砂艺人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熟练的工匠,然后才是陶艺家。工艺是关乎人和技能之间的特定关系。泥条手工拍打成型工艺和陶刻技艺就是紫砂壶造型和装饰的基础,陶艺创作的激情与灵感表达都必须以技术为中介,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克制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灵性转化为创造力的过程。陶艺创作中的惊喜之处就是将狂热的情感和激荡的心灵通过技术完全转化为艺术品,这也是技术艺术化和艺术工艺化的过程。只有当工艺与艺术的理想与计划相协调和融合时,其技能与艺术方能趋于完美和统一,否定或淡化任何一方都意味着否定自己。强调技能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承认工艺技术的独立价值,并不意味着淡化艺术在陶艺创作中的重要价值。就紫砂而言,或许现代与传统的根本区别,或者精品与普品的区别,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艺术观念和表达的异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是陶艺创作最基本、最低限度的保证。一件好的作品必定是技术优秀的作品,而技术上完美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的艺术品,陶艺评判的尺度应该主要还是在艺术方面。我认为现代紫砂的发展也不在技术上,主要还是在艺术上,在艺术素质和艺术观念层次方面的提升。虽然现在人们可以制作出比古代更薄、更轻的紫砂壶,但在如此精湛的技术下,却很难创造出超越古代、超越经典的作品来。将技术转化为艺术,如果缺乏艺术的创造与思维的观照,技术就没有生命力和意义。古人在陶瓷成型和刻饰方面的技术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但其作品的自然艺术性却令现代人仰视。因此,当工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引领,才能使技术更好地融入其中。现代紫砂的发展更应该强调向古人学习,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为艺术所用,创造独具特色的作品。工匠和真正的艺术家是有区别的,现代紫砂人必须要求这两者在自己身上统一,才能使紫砂艺术之路走得更远,紫砂事业的未来也会更辉煌。

四、紫砂壶装饰艺术中的符号创造

进入21世纪,紫砂出现了一些探索和创作活动,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追求雕塑感性的作品和充满原始气息的自然风格,但作品中的现代意识由于受传统影响较深而仍然薄弱。现代感的紫砂作品本质上应是自由的产物,由于传统和世俗对创作者的心理约束,人们能够学习传统紫砂工艺技术,却缺乏对当代艺术和当代陶艺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对于传统紫砂内涵、核心艺术部分也同样缺乏足够理解和认识,长期处于特定的环境和心态中,容易产生程式化审美观念和制作趋向。作为人类追求情感的感性旗帜,商周时代这种粗犷略带原始的风格出现在现代陶艺作品中,其重要性和影响性是深远的。受工匠祖先所创造的自然纹理和自然质感粗犷之美的影响,刻绘一直被用作紫砂陶艺装饰发展的主线。追求精神质量的原始形式时常发生,有限的追求是肤浅的。紫砂陶艺家突破传统陶艺,追求完美、和谐、精致、高贵理性的态度,将为紫砂陶艺的创作带来更为自由和个性的空间。

紫砂壶艺要求形式的外化和内在精神的统一,艺人们既要展示技艺,也要追求表面的原始性风格,体验泥火交融的生活。在国内古朴原始性在陶艺创作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一定的创作风格和特点。现代紫砂迫切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前卫的突破性创新精神。无论什么样的形式,只要深切而真诚地表达了陶艺的个性和生命力,就具有自身艺术的存在价值。事实上,在紫砂和民间陶艺领域也有不少成功的探索性作品,如紫砂《明道壶》就是利用紫砂段泥材质特性,结合作品的造型大胆创作的案例。多变的章法与自由的刀法、放射状的构图,图形与聚散、线条与节奏,作品以陶刻装饰技法对形式转换与表达做了一定的探索。观赏者在感受作品丰富的刀痕肌理视觉美感的同时,可领悟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真正含义,好的作品外在形式与思想内涵必然互融一体。

工艺的最高境界其实应该是技术与艺术完全交融而达到不留痕迹的自由境界,即“大匠不雕”。只有在这种超越创造力和创造自由精神追求的境界中,才有可能体验和表达紫砂陶艺创作作为一种工作的生活方式,也只有在这种自由境界中才可能将工艺提升至创作,将技术上升为一种理想的创造,即所谓“技进乎道”。

五、结语

多年来,国内陶艺家始终在研究中国传统和现代陶艺,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陶瓷技艺?如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重振光华?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而不是总以祖先的创造来装饰自己。我们当代紫砂陶艺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教育、交流、研究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诚然,中国陶瓷有过令世界惊羡的伟大创造,但那些旧有的传统样式风格已经是历史生活的产物。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的新时代,应该拥有具有时代气息、适合现代生活美学的陶瓷器具。从近年国内一些陶瓷艺术交流展的作品来看,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紫砂陶艺家已经开始确立自己的坐标,在作品中显示自己特定的语言符号,这是现代生活的象征,也终将成为现代紫砂陶艺发展的典型之物。人们在陶艺创意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努力,不仅标示了紫砂陶艺发展的方向,也表明了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器陶艺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疯狂”的陶艺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学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