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陶艺形象中的复古元素
——作品《星期天》创作后感

2022-12-24李兆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陶塑塑像复古

李兆斌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6

《星期天》李兆斌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传统美术的框架内,形象塑造一贯遵循着自身的系统,虽未诞生如西方一样的美术理论,但依靠其自身的协调特性,依旧揭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美术道路。当代的中华文化,在经历了学习、成长的阶段以后,正越来越多地想要展示自身的特性,弘扬中国所特有的工艺精神,“复古”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陶塑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一抔看似普通的泥土,在富有创造力的人手中变化出各种形状,可以说正是陶土承载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出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在使用陶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陶土也成为了人类早期探索美和传递情感的载体,例如早在绳文时期就诞生的土偶,再到后世中国蓬勃发展的泥塑,这些事物的出现看似偶然却有着历史和文化的必然,其中的每一件都沉淀着丰富的文明观念和精神内蕴,通过复古的陶艺形象我们可以相对更简便地重现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明。

一、人物是陶塑表现永恒的主题

人作为万物灵长,视整个地球为自己的家园,在努力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人也在不断地尝试了解自身的奥秘。对于人物形象的挖掘,不同文化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相对于西方塑像强调人物比例,精准的美感,中国的民间美术形象则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回馈,重意象而非形象。不过无论中西方塑像,人物都是陶塑表现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对人的形象塑造,都是一门大学问,中国陶塑在历史上有极具代表性的兵马俑,有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的塑像雕塑,其中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便是日常流行的泥塑,此类题材的作品主题通俗易懂,人物生动形象,其美术表现贴近大众的审美,更有着基于不同时代所带来的独特魅力,相对于宏大磅礴的兵马俑、恢弘壮观的大型宗教塑像,民俗风格浓郁的日常塑像更能够表现出中国文化质朴的底色,作品《星期天》就选取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日常人物形象来加以创作。

二、作品《星期天》中的复古元素

时代的不断变化,工艺水平的提升,人的审美也在水涨船高,通俗的民间塑像题材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作品《星期天》的创意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星期天》中的场景是中国人熟悉的学生时代,有人亲身经历过那个时期,有人亲眼目睹过那样的场景,这件作品就以生动的肢体语言以及真实的场景设计,用相对简单的轮廓,完美地再现了那一幕场景。这件作品创作最为精彩之处便在于,其完全摒弃了西方雕塑艺术那种注重写实的形象塑造,而是以一种模糊的轮廓,展示场景中的一个个细节,正因为这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回忆中那令人熟悉的一幕,这种模糊的整体轮廓塑造以及逼真的细节局部,相融相洽地集合为一个整体,令人回味无穷的同时,还展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美术特色的复古元素。

相对于西方人物塑像那种重人物比例,重五官、手足细节的精确塑造,作品《星期天》则在人物的脸部、四肢部位刻意地采用中国古典泥塑常采用的模糊手法,以虚带实地结合整体的材质营造出具有特定时代感的人物场景,撇开任何一个局部,这样的塑造都是不完整的,但整件作品所有的局部组合在一起,就会呈现出和谐、圆满的感觉,如同时光定格一般,将回忆中的那一幕“星期天”再一次呈现出来。

结合人物的塑造方式,与人物相搭配的桌、椅、书本,也都采用了摒弃精准直线的做法,利用人类视觉感受的惯性,用略微偏转的线条来代替现实中的直线与斜线,使各个物体局部的塑造更加贴近人的精神世界观,从而获得一个与主题相适配的形态效果,这很符合中国传统美术重意轻形的视觉塑造。

三、结语

在中国传统的美术形象中,并不强调西方美术那种精确的人物及造型比例,很多意象的作品所呈现的是一种精神感受,由于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审美共性,这种精神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获得统一的,作品《星期天》所创造的便是基于这种共性所带来的意象塑造,而这也正是古典美术创作所常见的手法,当代陶塑艺术创作中的复古,绝非是要在现代重现古典时代的各种创作题材,而是借用古人的形象表现思路来呈现现代中国人的感受,并以此来寻求共鸣。

猜你喜欢

陶塑塑像复古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秋日的复古之约
礁堡·塑像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陶塑
复古“轻”暗黑
浅析中国原始陶塑的艺术特征
ManueIDeGotor 多层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