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2-12-23白玺王萍丁成智白丰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肺结核肺部

白玺 王萍 丁成智 白丰玺

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2020 年统计结果中肺结核是导致人群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1-2]。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有较大的结核病患者群体,且患者普遍存在营养状况差、治疗依从性低等特点[3],虽然结核病宣传和防治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仍有较多结核病患者在初次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4],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肺结核疾病复发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和影响,干扰素作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多功能蛋白质[5],在同种细胞上可产生广谱抗菌、抗病毒效果,对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6]。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并进一步调节结核菌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7-8],从而对肺结核患者病情产生影响,但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而言,IRF-1 与其抗结核疗效临床关联尚不明确,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河南省胸科医院连续收治新诊断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 周岁。②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9],且为初次接受治疗。③均为本地户口,持续接受治疗6 个月以上。④相关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治疗中途失访或转院者。②合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对治疗药物不耐受或中途更改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中IRF-1 水平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血清IRF-1 和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开始治疗前1 d 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2 份,其中一份常规分离为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RF-1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纪宁生物公司(人干扰素调节因子-1ELISA 试剂盒,货号:JN19646)。根据IRF-1 检测结果,将患者平均分为高IRF-1 组和低IRF-1 组。另一份血样使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液将其分离为单个核细胞并将细胞调至1×106个/mL 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h17 和Treg 细胞水平,其中Th17 细胞以CD4+IL-17+标记,Treg 细胞以CD4+IFN-y+标记,并自动计算得出CD4+/CD8+,所用NAVIOS 10 流式细胞仪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所有抗体均在避光条件下依次加入。

1.3 临床评估

患者初治方案均为2HRZE/4HR 为主,其中H 为异烟肼,R 为利福平,Z 为吡嗪酰胺,E 为乙胺丁醇。所有患者均在规范治疗6 个月后接受临床疗效评估,且治疗期间每个月进行1 次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痰涂片转阴、肺部浸润影消失和临床治愈情况。临床治愈标准:连续两个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浸润影基本吸收且至少连续3 次痰检结果阴性[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治疗开始前IRF-1 水平对患者治疗6 个月不同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高IRF-1 组和低IRF-1 组初治肺结核患者性别、年龄、户口、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和合并咯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分组高IRF-1 组低IRF-1 组t/χ2值P 值n 55 55性别(男/女)30/25(54.55/45.45)32/23(58.18/41.82)0.148 0.701年龄(岁)40.86±4.55 40.62±4.50 0.278 0.781户口(农村/城市)15/40(27.27/72.73)13/42(23.64/76.36)0.192 0.662体质量指数(kg/m2)23.53±3.28 23.70±3.31 0.271 0.787合并糖尿病(例)6(10.91)5(9.09)0.101 0.751合并咯血(例)10(18.18)12(21.82)0.227 0.634

2.2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和IRF-1 水平比较

高IRF-1组CD4+、CD4+/CD8+、Treg低于低IRF-1组,CD8+、Th17 水平高于高IRF-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和IRF-1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and IRF-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和IRF-1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and IRF-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分组高IRF-1 组低IRF-1 组t 值P 值n 55 55 CD4+(%)32.34±3.40 36.53±3.51 6.359<0.001 CD8+(%)28.40±3.28 24.67±3.10 6.129<0.001 CD4+/CD8+1.14±0.35 1.48±0.38 4.881<0.001 Th17(%)8.34±2.01 6.97±1.88 3.692<0.001 Treg(%)4.34±1.28 5.53±1.32 4.800<0.001 IRF-1(ng/mL)64.53±18.64 46.34±13.72 5.829<0.001

2.3 两组治疗6 个月后临床结局比较

高IRF-1 组规范抗结核治疗6 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率、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浸润影消失率低于低IRF-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6 个月后临床结局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n(%)]

2.4 开始治疗前IRF-1 水平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6 个月不同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

ROC 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前IRF-1 水平预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6 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痰涂片转阴和肺部浸润影消失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792 和0.775,截断值分别为54.34、56.73 和53.86。见表4。

表4 开始治疗前IRF-1 水平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6 个月不同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Table 4 Predictive efficacy of IRF-1 level before starting treatment on different clinical outcomes of 6-month treatment-naï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3 讨论

随着卡介苗接种的普及、公共卫生措施的推广以及各种标准化治疗手段的完善,肺结核发病率在本世纪已明显改善[10-11]。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肺结核诊断技术有很大提高,但由于TB 清除较为困难,服药周期往往较长,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出现毒副作用风险也逐渐加大[12],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存体验,有必要对肺结核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

T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免疫功能损伤是患者肺部出现结核重要原因[13],研究[14-15]表明,IFN-γ 可诱导IRF-1 表达,随后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及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另有研究[16-17]表明IRF-1 在MHC I 类分子的诱导性表达及凋亡中起重要作用。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可以有效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其中CD4+细胞则经由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来介导机体免疫反应,可以发挥诱导体液免疫,帮助促进T 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细胞作用[18];CD8+细胞在机体中通过抑制B 细胞抗体生成以及T 淋巴细胞活性发挥抑制免疫功能作用;CD4+与CD8+细胞在机体中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机体免疫状态,CD4+/CD8+比值则有效反映了这种平衡状态[19]。此外,Th17/Treg 免疫细胞轴及其释放细胞因子在机体感染及抗感染过程中免疫作用发挥重要作用,Th17介导的炎症反应和下游细胞因子主要发挥促炎功能[20],而Treg 介导的炎症反应和下游细胞因子则主要发挥抑炎功能[21]。本研究发现高IRF-1 组CD4+、CD4+/CD8+、Treg 低于低IRF-1 组,CD8+、Th17 水平高于高IRF-1 组,机体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水平变化显示机体成熟T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CD4+细胞免疫诱导作用减弱,CD8+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免疫功能减弱。同时对肺结核患者而言,促炎反应失调可能是病原发挥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Th17 细胞促炎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血清IRF-1 水平可反映初治肺结核患者T 细胞免疫功能,且与患者规律治疗6 个月临床疗效有一定关联。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肺结核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