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滑稽艺术中度春秋,在上海腔调里觅知音

2022-12-17文/钱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卷气滑稽戏喜剧

文/钱 程

姚慕双

(1918.4.26~2004.9.20)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图为姚慕双在滑稽戏《满园春色》中饰演4号服务员。

周柏春

(1922.12.22~2008.3.25)

原名姚振民,第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八、第九届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图为周柏春在滑稽戏《满园春色》中饰演2号服务员。

诞生于1918年的姚慕双和诞生于1922年的周柏春是上海滑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对滑稽昆仲和杰出的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

上海滑稽包含滑稽戏和独脚戏两种不同的表演样式。在姚、周 1938年从艺之前,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上海滑稽戏正从“新剧”(中国早期话剧)华丽转身,而1915年由“新剧”名家钱化佛“始作俑”的上海独脚戏自1927年起已见诸报端。虽然以上两种表演样式都已初具规模,徐半梅、丁楚鹤、张冶儿、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等超群绝伦的开拓者、前辈艺术家等也都已有杰出建树、非凡成就,但在上海滑稽艺术领域里,由姚慕双、周柏春带入的“书卷气”连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戏剧追求,使滑稽戏和独脚戏上升到崭新的“文化”层面,无疑成了上海滑稽的一面旗帜、海派文化的一处标杆。

姚慕双、周柏春于1950年创建的蜜蜂滑稽剧团便是现在的上海滑稽剧团,这里是他们毕生从事艺术实践的基地和培育后人的摇篮,也是上海滑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见证。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上海曲艺剧团(上海滑稽剧团),向两位大师学艺达25年之久。何其有幸在艺术上与姚、周相处,尤其是周柏春老师,每次外地演出或出访,他必要选择我与他相伴,工作、吃住都在一起。周柏春老师曾教导我:“没有文化内涵的‘笑’是滑稽,有文化内涵的‘笑’是幽默。”姚慕双、周柏春一生驰骋于上海滑稽天地,他们毕生所追求带给观众的“笑”始终是带有书卷气的幽默!

诚如周柏春老师所言,滑稽、幽默都是让人产生“笑”的艺术,但滑稽和幽默的内涵不同、层次不一,当然,从喜剧形态与喜剧性来考量,除了滑稽与幽默,还有讽刺、机智、荒诞等类型。在《滑稽列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人把“滑稽”两字当作一个大概念,意为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疏无阻难,其中同样具有幽默的内涵。然而从上海滑稽早期的表演形态去考察,在并不算短的时期内,“滑稽”还是流于较低层次“笑”的范围内,属于喜剧的初级形态,它有趋于油滑的危险。相比来说,“幽默”的“笑”,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笑”,是一种人生态度,反映了艺术家对客体的温和与宽容。幽默常用“暗示”“含蓄”的手法,将“谜底”藏于“谜面”之中,较之滑稽的“浓烈而意浅”,尤其显得“味淡而旨深”。探寻“幽默”一词,由学者林语堂把英语“humour”一词翻译而来,指出幽默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幽默”体现了主体超常的智慧,渗透着实现审美理想的高度自信力,往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会心微笑和由此产生共鸣的极度快乐!

那为何后来将上海的滑稽戏和独脚戏并归为“上海滑稽”?对比来看,从美学范畴观照上海的滑稽戏和独脚戏,都是具有喜剧性特征的表演艺术;而从表演艺术层面来考察,滑稽戏则是专演喜剧的一个剧种,独脚戏是以搞笑为使命的一个曲种。因此,上海滑稽在当时的背景下借用古人“滑稽”的大概念为剧种和曲种冠名,意为既含幽默,也包括讽刺夸张的打诨,以及令人发“噱”的逗趣。

笑,能排忧解愁;笑,能延年益寿;笑,是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笑,也是讥讽黑暗与恶浊的锐利武器。于是,不管秦汉唐宋,无论古今中外,从东方朔至卓别林,一批播撒笑声、引人发“噱”、给人欢快、发人深省而美名远扬的滑稽大师便应运而生。我国近现代戏曲中,滑稽戏与独脚戏的历史只有100多年,并不算长,却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滑稽演员,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然而,称得上“滑稽泰斗”显贵尊号的必有姚慕双、周柏春昆仲。姚慕双与周柏春,恰如一对铮亮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们的优秀节目和精彩表演倾倒观众、粉丝无数,其至尊地位在戏曲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并被大众所公认,至今无人撼动!

在一众滑稽戏与独脚戏中,姚慕双、周柏春兄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内容到表演形式都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性改造,由他们表演的滑稽戏与独脚戏清新脱俗,文雅亲切,力求“幽默”的同时通过笑声弘扬正气、树立新风,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或切中时弊、或针砭陋习、或讽刺不允不公,一经播放,短期内在电台迅速唱火,旋风似地风靡大上海、波及大江南北,红遍大半个世纪的魅力至今不减,兄弟俩的大名在沪上乃至江浙一带家喻户晓,其影响远及海外。

除了幽默风趣,他们创造的节目最为人称道的特点就是此前提到的浓郁书卷气。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炉火纯青的艺术素养,兄弟俩经常把诗词、对联、贯口、排比句、成语等融入作品,再加上口齿清晰、字正腔圆,作品呈现效果格调高雅、雅俗共赏、富有诗意,与其他滑稽演员形成鲜明对比。在传承下来的作品中,至今依然能感受他们的含蓄儒雅,历久弥新,集艺术性、文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其中知识含量之丰富、出言吐语之时尚、表现风格之大方,一洗以往滑稽戏与独脚戏的粗鄙俗气,观赏后不啻春风拂面而来,更让人心旷神怡!无疑,他们将滑稽戏与独脚戏带入了神圣的艺术殿堂,使它踏上一个崭新台阶,从而提高了滑稽戏与独脚戏的艺术品位与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姚、周昆仲不愧为滑稽界乃至戏曲界两个划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回望姚慕双、周柏春的艺术人生,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合传》面市,由唐燕能先生撰写的38万余字传记将带我们走进姚慕双、周柏春的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状态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立体的姚慕双、周柏春跃然纸上,给读者客观地展现了一幅滑稽昆仲追求滑稽艺术的不易以及上海滑稽逐渐演变的生动画卷。这些故事既是滑稽界宝贵的文化艺术史料,也是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上为继承者们留下的珍贵财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艺术家的艺术经历和丰富的人生感悟便是对今人的启迪。我们从姚慕双、周柏春两位滑稽大家饱经风霜的奋斗历程和“为笑辛苦为笑忙”的一生劳作中,不仅能领略、品味上海滑稽成长的艰难、辛酸及两位艺术家的艰辛付出,还能从中品尝和咀嚼不少人生哲理。

我愿与关心和有志于上海滑稽艺术的同仁一起,传承姚慕双、周柏春为上海滑稽开创的“书卷气”和“幽默”精神,在喜剧天地里求索,弘扬上海文化,在滑稽艺术中度春秋,在上海腔调里觅知音!

猜你喜欢

书卷气滑稽戏喜剧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书卷气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浅析滑稽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