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专业事”变成了我们“身边事”

2022-12-17孙佳莹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征询联系点街道

文/孙佳莹

“我们立法信息采集点提出的明确定义‘全域创新’概念的建议被《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完全采纳!”当大零号湾立法信息采集点负责人、闵行区人大代表张志刚把这条消息发在立法“粉丝”群,立马让大家高兴不已。前不久才在调研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这么快就被列入法条,参加座谈的几位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都不敢相信。

“原来总觉得立法是特别‘高大上’的事,是专家和政府的事,跟我们这样埋头做科研的企业没什么关系,这次竟然通过立法信息采集站,把我们对法规修改的建议‘直通’到了立法机关,变成法条,太有参与感了。”来自大零号湾念通智能的创始人束小康说。立法信息采集点负责人张志刚也说:“采集点8月成立,没想到第一次参与立法征询,建议就得到了采纳,很有成就感,给我们立法‘粉丝’很大鼓舞,大家都感到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了我们的‘身边事’,我想也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大的参与积极性。”

在8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对《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进行意见征求的公告后,张志刚就将公告转发至企业联络群,收集企业负责人的建议,并敲定了座谈的时间。最初群里反响平平,有些人觉得法律制定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隔行如隔山,对法律制定他们并不专业,甚至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个流程的事。

9月2日,在张志刚主持下,与会的企业负责人一起逐条逐句认真地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在一个半小时的头脑风暴后,初步汇总了27条建议,采集站联络员与街道专职工作人员对文字经过数次修改与完善并交各企业负责人确认后,最终交至区人大法制委、监察和司法委。

参与讨论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石嵘昱说:“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有了参与感,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有想法就能直接提出来,看到工作人员把我们的每一条建议都认真地记录下来,还与我们反复核对,真正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

与此同时,作为街道人工智能产业另一方主阵地的闵开发园区也开展了一场立法建议征集会。9月5日,在闵开发立法信息采集站,专家学者,区七届、六届人大代表,人工智能企业以及立法“粉丝”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最终汇总出8条立法建议。由区人大代表、博朗(上海)有限公司蔡德兴和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方震提出的建议政府在人才培育、开发研发、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人工智能产业更大力度扶持的立法建议被完全采纳。

除了在大零号湾和闵开发立法信息采集站开展专题座谈征询外,江川路街道参与立法联系点还专门听取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交大凯原法学院等专业单位的建议,并通过开展网络征询,在“今日江川”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收集参与立法“粉丝”的意见等,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了52条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江川路街道是闵行区首批“参与立法联系点”9家单位之一。今年8月,街道召开了参与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街道以科创和智能制造为特色,将立法联系采集的触角延伸至街道社企校各领域,让来自基层、群众的建议传达给立法机关,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人民群众的“身边事”。街道构建了参与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以及相关参与单位的“1+7+X”立法联系工作网络和专家人才库、专职工作人员以及立法“粉丝”的“1+1+N”立法信息采集专班,并制定了启动征询任务、征求意见建议、上报报告定稿、促进法治建设的参与立法联系“八步法”工作流程。通过“线下征求、线上征集”相结合,基层群众与专业专家相结合,定点征求和开门征集相结合的方式,8月以来,共对3部法规草案进行了征询,覆盖1460人,收集建议67条,其中关于《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的2条建议被完全采纳。

猜你喜欢

征询联系点街道
热闹的街道
《河北画报》杂志意见征询
街道生活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珍惜这一声“不”
风居住的街道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
街道等
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