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思考

2022-12-17周沿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专业课程

周沿海

乡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相比,其知识体系、工作方法和实施过程都独具特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人们开始将视线放到乡村规划设计课程上,对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探索与实践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实用型乡村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乡村规划教学的特殊性和意义

(一)乡村规划教学的特殊性

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已经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城市和乡村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土地制度、规模、空间聚集、产业结构、资源分配等方面,二者之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并不互通,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不能直接套用在乡村规划设计教学中。并且,我国乡村数量众多,各村的地形、气候、人口、风俗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极其繁杂。但也正是这些多元的、庞杂的内容造就了独特的乡村规划设计课程,专业教师需要秉持求真精神,做好课程设计,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

(二)乡村规划教学的意义

从前的乡村规划专业会以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用城市的设计理念去规划设计乡村,造就了“千村一面”以及乡村过度城市化现象,丢失了乡村原有的独特性。而乡村规划教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业教师需要结合乡村独有的特征,例如土地制度、规模、空间聚集等因素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避免上述情况产生。

二、乡村规划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规划教学的现状

乡村规划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乡村规划人才,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从城乡规划专业更名后,各个高校在现有的城乡规划教学中探索,形成了全新的乡村规划教学内容,但本专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且需要不断完善。如地方性院校,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应当积极将乡村规划内容融入本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但受到课时、院校基础条件等限制,乡村规划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较为艰难,完整的教学体系难以建立。

(二)乡村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

1.现有乡村规划教学体系不完善

乡村规划专业应当符合地方办学宗旨,并积极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适合乡村改造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各地高校所开设的乡村规划设计教学课程并无统一标准。例如,有的学校重视理论课的建设,却忽略了实践设计课程;有的学校重视实践设计,但无法将其与理论学习相融合。乡村规划设计教学较为复杂,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会导致完整的教学体系难以构建。

2.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乡村本身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乡村规划设计也不只是简单的空间土地规划,而是融合工程系统、社会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类学科。但当前乡村规划设计教学依然以空间土地规划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向依然停留在空间环境布局上,这并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在社会、空间、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单一的空间土地规划教学无法达到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目标。

3.乡村规划课程实用性、应用性不足

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教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而当前部分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教学体系尚未完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并且,乡村规划建设专业中的部分教师存在用城市的眼光去看待农村的问题,其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导致学生不熟悉乡村发展规律、对乡村问题缺乏自身独特见解,使乡村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乡村建设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4.乡村规划课程地方特色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存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地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这些因素造就了风格差异明显的乡村布局与文化风貌,也正是这些不同,让乡村文化如粒粒珍宝一般,镶嵌在我国大地上,熠熠生辉。但是,当前一些地方性院校乡村规划专业并不注重地方特色的研究,也不重视实际情况,这导致理论与实践很难结合,从而无法体现地方特色。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乡村规划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改变价值观,以建设实用性乡村规划人才为培养目标

乡村规划建设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保持乡土风貌和乡村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实用性的乡村规划。在此之前的城乡规划建设专业会将重点放到城市空间利用和规划上,在乡村规划设计上使用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使学生所绘制的方案只是纸上谈兵。同时,乡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需要学生对其有足够多的了解以及端正的研究态度,前者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达成,但后者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来改善,学生要对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有敬仰之心,具有理解和整合乡村特色风俗文化的能力。只有这样,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才能培育出真正的、能够为我国乡村规划建设发展奉献力量的人才。

(二)改变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首先,当前乡村规划专业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依然停留在物质空间的规划上。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乡村规划建设,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养成了过分重视空间设计与技法表达的习惯,会直接忽略乡村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特殊性,可能会再次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其次,乡村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空间环境的规划,而是需要从乡村的文化背景、生态资源、探究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需要以了解乡村为基础,开展专项规划设计。因此,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教学应当改变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教学转移到综合性规划教学,让学生在注重物质空间等基础的问题上进行延伸,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注重社会、经济价值,注重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促使学生综合性发展,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对乡村实际问题的直观感受和认知体验

实地调研的缺失导致学生对乡村缺乏深刻的认知,并且,目前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人们想象中的完美乡村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当前乡村规划专业教学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与村民进行友善的沟通,倾听村民的意愿与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调研,找到乡村规划的问题所在。此外,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做好物质空间调查,也需要根据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文化背景以及村民的内在诉求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适合乡村建设的道路。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乡村规划教学改革

(一)理论和实践并行,构建内容全覆盖、渐进式的融合教学体系

乡村规划建设要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乡村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其教学重点体现在物质空间的规划上,这是基础,但专业教师需要在基础上进行延伸,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教学转移到综合规划设计教学是较为困难的,教师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以农村问题为导向,打造全覆盖、渐进式融合教学体系。

例如,乡村规划设计专业会培养学生物质空间规划能力,教师也会通过试卷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实际的规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有些在明处,学生可以看到并针对实际情况解决;但许多问题藏在暗处,学生需要通过实地的调研才能发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到理论的实践上。比如,乡村规划设计的常见流程为:乡村背景调查、乡村现状分析、实际情况调研、总体发展目标分析、规划设计、实施时序和保障措施分析、规划图集以及附录。这些流程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教师可以借此开展竞赛,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其反馈的结果轻松地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有学生认为乡村背景调查不重要,调查过程敷衍了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做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乡村背景调查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风俗文化、历史传承,这些在村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被忽略,乡村规划设计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重视乡村规划中存在的小问题,并通过引导来打造全覆盖、渐进式的教学体系。

(二)强化应用型,依托竞赛、教师工作室实施有效的融合实践教学

当前乡村规划专业教学依然停留在书面上。但乡村规划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强、干扰因素多、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或许可以完美地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在实践过程中,乡村干扰因素较多,学生需要考虑的内容从原有的物质空间规划变为土地利用、资源整合、历史风俗、文化传承等多元素规划设计,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容易捉襟见肘。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思维,以建设实用型乡村规划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应用性,并通过教师工作室、设计院等机构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课题。此外,地方性院校或许有更为便利的条件,可以选择院校周边的、具有特色的乡村开展实地调查、访谈,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感受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例如,模拟竞赛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模拟竞赛还要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和工作室、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项目计划中,学生的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与村民进行交流,可以在乡村中实地考察。比如,学生A在学校的理论知识竞赛中处于上游水平,但自身较为粗心,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可以发现表面上存在的问题,但很难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当前乡村规划专业教学存在与城镇规划专业教学相近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将城镇适用的规划设计方法运用到乡村规划上。受到当前教学内容问题偏向城市化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只重视与城市贴合的物质空间设计,反而忽略了乡村最重要的资源利用和文化背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改进,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切身参与到乡村规划设计中,这也意味着乡村规划设计专业需要开展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理论转移到综合实践教学上。

(三)以“模拟工作流程”模式,开展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教学

当前乡村规划设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应当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应用型教育,以此来凸显乡村规划教学专业的特殊性。具体可以概述为“模拟工作流程”教学法,将学生的实践作业按照实际项目中的要求和流程进行模拟,按照规划前期的准备、调研、方案设计演示等实质性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比如前期的准备,专业教师可以和校内外专家以及村民进行协同评价,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测与研究确定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当然,这只是前期的准备,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全过程的模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的同时,找到“模拟工作流程”教学法本身的缺点,重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乡村规划设计的步骤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改善学生对乡村的认知。

例如,在正常的教学中,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教师无法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但缺乏实践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理解不够扎实,造成教与学分离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模拟工作流程”教学。在乡村规划设计项目中,需要的人员数量庞大,负责规划设计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这也导致每个人负责的项目是不同的,教师在开展“模拟工作流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效仿这一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工作,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的工作内容。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每个学生都需要尽心尽力,也就不会存在浪费时间的情况。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工作流程”教学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在课程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是改变学生的工作内容,或是改变学生的工作小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思想与能力共同提升,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的高度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也处在高度发展的状态,由于乡村信息输出较少,部分学生对乡村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末甚至更早。在这种想法下,部分乡村规划设计专业学生对乡村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合来解决,引导学生去关注乡村信息甚至深入到乡村中进行实地探查。并且,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不单单是掌握了课程中的知识点,而是需要人才有一个良好的精神品质,有综合发展的能力。因此,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乡村规划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其精神品质的提升。

例如,部分学生认为乡村环境较差,村民素质较低,抵触去农村实地考察,这是学生对农村存在偏见所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乡村规划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合进行解决。以学生A为例,其从小在城市长大,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会不自然地按照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设计,并且,学生A并不喜欢对乡村的文化传承、生态资源等重要因素进行考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抵触与村民进行交流。针对学生A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言语的渗透来改善,使学生A改变自身对乡村的看法,引导学生A进入乡村进行实地的探索,并让其感受乡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因为每一个村落的产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村民眼中是信仰,是自己的文化根源所在。当学生A了解到这一层面后,其对乡村的看法便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其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五、结语

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解决,但当前乡村建设人才匮乏,乡村建设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这种情况下,乡村规划设计专业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责任,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应用性较差等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并借助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其能够深入到乡村中进行实地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乡村规划设计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乡村规划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