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宁波市红色旅游发展的调研思考

2022-12-16渠慎涛

宁波通讯 2022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红色

文|渠慎涛

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革命文化的载体途径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红色旅游热潮不断升温,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捧。据旅游大数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宁波市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必须紧紧把握宝贵的历史机遇,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红色文化,开发红色产品,讲述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努力为全市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成为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革命底蕴“深”。宁波是浙东著名的红色圣地,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一代又一代的四明儿女打土豪、分田地,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据了解,宁波市共登记自大革命开始的在册烈士3249名,其中宁波籍烈士2652名,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如“左联五烈士”殷夫、柔石,“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红色女特工”朱枫等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而这些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成为我们赓续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的不竭动力。

历史价值“高”。自鸦片战争后至今的180多年间,宁波市孕育了很多特点鲜明的红色史迹,催生出大量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如五洞闸战斗遗址、庄桥烈士纪念碑、慈湖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资源记录了宁波革命建设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所彰显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也较高,在全省乃至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当时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新时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红色资源“多”。宁波市红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繁多。既有大批仁人志士留下的求索足迹、英雄事迹,如“‘浙东刘胡兰’李敏被敌人连刺27刀英勇牺牲”“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及革命斗争开展”等;也有无数重大历史事件遗迹旧址、革命设施,如“镇海口海防遗址”“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等;更有很多体现艰苦创业精神的人物事件、纪念场所,如“毛泽东批示纪念碑”“抗击‘八一’台风纪念碑”等。据初步统计,全市现存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426处,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丰富多样的革命文化资源为红色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镇海口海防遗址。 黄友平|摄

分布覆盖“广”。据普查,全市红色资源遍布10个区(县、市),可谓村村有红色故事、镇镇有红色印记、县县有红色景区。如在镇海、北仑、象山,展现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的遗址俯拾皆是;在余姚、慈溪、奉化、宁海,反映播撒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的遗迹星罗棋布;在鄞州、海曙、江北,展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全国解放的遗存随处可见。这些红色资源,展示了宁波市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英烈英模人物,取得的标志性建设成就,为宁波市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是抓住要点,优化红色布局。结合红色资源分布特征,依托特色小镇、风情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等旅游发展先行地,将红色旅游发展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推进机制,并不断加强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引导,初步构建“一核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同时,各区(县、市)融合各自红色资源与旅游景点,建立定期协调联动制度,出台促进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扶持举措,规划布局红色主题建设,增设红色文化标识,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吸引力、影响力。

二是紧扣重点,建设红色景区。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角度出发,拓展培育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红色经典景区,持续推进余姚梁弄、北仑霞浦、海曙章水等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加快打造卓兰芳纪念馆、丹山赤水景区、慈城真理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初步构建兼顾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乡村旅游等功能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持续开展红色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服务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计及改造,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

三是突出特点,开发红色线路。充分发挥宁波市旅游资源“红、绿、古、蓝”四色互融、交相辉映的优势,以底蕴与诗意兼备的红色文化遗存为依托,先后推出“四明丰碑·余姚热血之旅”“千年初心·海曙重温之旅”“海防堡垒·红动镇海之旅”等市域经典线路,联合策划沪嘉甬、甬台温、杭绍甬等跨区域精品线路,深受市场欢迎和游客肯定。如北仑霞浦作为张人亚的故乡,近年来围绕张人亚党章学堂,引进社会资本,盘活红色小镇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自2017年12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6000余批次,20万余人次。

四是聚焦亮点,塑造红色产品。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活动,以余姚梁弄、海曙章水、慈溪观海卫等地的遗迹旧址为重点,综合运用实物、照片、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创作生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挖掘开发体验、研学、培训等参与性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宁海岔路镇近年来依托梅花村会议纪念馆、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全面延伸红色产业链,推出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出到革命老区“重走红色之路”等特色品牌。

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精准定位,推动全域优化。树立红色旅游全域发展观,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出台相关政策,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宁波样板”。一是高品位策划。坚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文化成风化人的教育功能,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红色资源,达到推动革命文化发展的目的。二是高起点规划。整合考虑人文自然、环境承载、客源市场等因素,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功能定位,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三是高标准谋划。统筹红色资源和自然景观,通过收集整理红色故事、挖掘革命人物事迹、编写红色经典故事等举措,系统谋划红色旅游发展,让游客获得“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红色体验。

丹山赤水景区航拍。沈颖俊|摄

二是塑造精品品牌,推动全面发展。依托全市红色核心资源,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树立、维护和共享红色旅游品牌。一要在“点”上拓展。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积极打造角色模拟、情景再现、生活体验等项目,适时推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体验产品,逐步提高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展陈设计水平,切实让游客感受红色历史的脉动,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二要在“线”上延伸。坚持红色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组织编排科学合理的红色线路,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积极开发错位互补的红色业态,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现场感、体验感和震撼感。三要在“面”上融合。以建立健全融合发展机制为抓手,推动旅游资源、产业、要素相互促进,强化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文化创意相结合,积极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首选地。

三是突出精彩营销,推动全新塑造。树立红色营销推广意识,完善多方参与体系,拓展宣传推介渠道,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一要推广“养心”功能。依托红色旅游熏陶教育功能,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红色岁月、品味红色文化,永远走在“养心”的路上。二要推介“养眼”职能。精心提炼各类“养眼”红色元素,通过节事活动、展览推销等形式,大力引入文博创作、影视演播等观赏要素,创新角色扮演、户外拓展等观看形式,推动红色旅游成为游客争相分享的“打卡点”。三要推销“养肺”效能。发挥红色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效能,在注重红色主题的条件下推广美丽宁波,在突出红色元素的基础上推销绿色发展,努力让来甬游客共享大花园“红利”,共获红色游“溢价”。

四是强化精致服务,推动全链提升。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宗旨,从细微入手,从实际着力,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方向提升。一是管理要“专”。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导游人员信息档案,开展服务质量评价,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二是配套要“潮”。从提高舒适度的角度出发,推进旅游停车、休息、无障碍设施建设,培育一流水准的餐饮街、体验商店、剧院等休闲业态,建设休闲步道、休闲广场和公园绿地,切实构建“漫游乐享”的旅游服务网。三是人才要“优”。建立红色旅游人才培育体系,支持发展红色职业教育,加强高层次旅游人才引进,鼓励参与志愿服务,努力为宁波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