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更多千里马在四明大地竞相奔腾宁波广聚天下英才为“两个先行”提供智力支撑

2022-12-16通讯员勇祖轩

宁波通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宁波科技人才

文|本刊记者 谢 霞 通讯员 勇祖轩

9月17日,2022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以下简称“人才科技周”)开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开幕式上指出,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宁波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探路先行的重大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更能孕育人才、成就人才。他真诚希望广大人才将宁波作为第一选择,共享宁波争先进位的发展机遇,拥抱“与宁波共成长”的美好明天,开启“在宁波赢未来”的无限可能。

向东是大海,逐梦创未来。这已是宁波第17年举办人才科技周,“爱才、重才”已逐渐成为全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英才纷纷奔赴宁波,扎根宁波,在宁波圆梦。今年1—7月,全市新引进大学生10.5万人、同比增长17.5%,其中硕博士同比增长27.1%。

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图景正在四明大地渐次展开。

突出引育导向建强一流的人才队伍

在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宁波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成立,开启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的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据了解,该联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聚焦智能制造,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践育人的培养体系,为宁波加快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适度超前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科技周期间,宁波共推出综合展示洽谈活动、创业创新赛事活动等24项主题活动,其中不乏像成立宁波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这类的“首次”活动。比如,首次成立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首次成立宁波都市圈高层次教育人才发展联盟,首次聚焦“一县一产业”组织开展专场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举行,在进一步擦亮宁波人才工作“金名片”的同时,也释放出了更加突出高端引领、青年导向和产业聚智的人才引育导向。

比如,聚焦高端人才和顶尖人才,宁波以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为契机,组织举办卓越工程师人才峰会,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指南,在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中推出宁波先行方案。同时,举办宁波院士论坛,创设宁波人才讲坛,邀请全球知名学术大咖、行业领军人才来甬对接交流,把脉宁波高质量发展。

为了牢固树立重视青年、渴求青年的鲜明导向,宁波坚持“青年决胜未来”导向,今年首次在云端举办宁波人才日,书记、市长联名签发祝福卡招揽人才。此次人才科技周期间,宁波还组织了世界青年学者论坛、海内外青年才俊宁波民企行、港澳台侨青年英才创新创业峰会等,举办全球海洋经济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大赛、“硬核杯”青年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青年专题赛事活动。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与宁波结缘。

9月17日,2022中 国 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在开幕式上,由两院院士领衔的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宁波市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近年来,宁波坚持产业聚智,围绕打造“六个之都”,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机构、创投机构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精准开展产智对接、人才招引,这也加速了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的流入。特别是今年人才科技周活动上,宁波启用全球科技人才云图,运用数字技术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实时掌握各行业和用人主体紧缺人才需求,向用人单位智能推送定制人才清单、提供最优引才路径,努力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宁波还首次组织“一县一产业”专场活动,10个区(县、市)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向各自急需的产业人才抛出“橄榄枝”。比如,奉化区组织罗蒙、爱伊美等60家大型纺织服装重点企业参与人才科技周,余姚市组织开展智能经济人才峰会,慈溪市举办智能家电工程师高峰论坛……

数据显示,今年甬江人才工程吸引2829个高端人才项目申报,同比增长16.6%,其中六成以上的科技创新项目集中在宁波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领域。

推进改革赋能构筑一流的人才平台

在人才科技周开幕式现场,首批由甬江实验室自主评价认定入选甬江人才工程的8名人才代表上台接受颁证,这也标志着宁波人才领域的授权松绑综合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年来,为加速人才集聚,宁波下大力建设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让各类人才有了更大的发展舞台,也全面提升了宁波人才密度、创业热度、创新浓度。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仅要让人才有干事创业的舞台,也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释放人才活力,调动人才积极性。

“人才谁使用谁评价”,去年的人才科技周上,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授权松绑综合改革,支持重点平台、重点用人主体自主评价,推进平台提能,激发聚才活力。

甬江实验室是全市首批获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的平台之一。宁波对其实行“两个直接”“三个自主”,即甬江实验室自主认定的人才直接享受市级人才政策、择优举荐的人才项目直接入选市级人才工程,同时,实验室在人才引进聘用、项目组织管理、经费使用等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正是受益于体制改革的红利,甬江实验室仅仅成立一年多就引进了14个高水平研究团队、22名学术带头人和近200名科研人员,一批毕业于世界一流高校且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80后”“90后”青年英才来甬全职加入实验室,在这里智创未来。

为让更多优质的用人单位享有更为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今年,宁波甬江人才工程迭代升级,创新推出“9+9”人才举荐制、认定制。对于“顶尖人才重点推荐”等9类人才项目,可直接进入甬江人才工程终轮评审;对于“在世界前100名高校院所任职的青年人才”等9类人才,可直接认定入选。

对于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宁波支持其自主制定国际化人才评价认定办法,现已签约院士2名、国家级人才8名、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会士10名;对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授予其市级人才项目自主管理权,实行经费“包干制”和“里程碑式”关键节点管理;对于宁波大学,宁波突破性设立甬江人才工程“双一流”力学学科专项,单列名额、单独评审,今年已密集引进7名力学领域领军人才,2个力学专项申报项目建议入选率达100%……

同时,宁波也在积极策划与国投人力公司等“国字号”大平台协作,推进与复旦大学深化新一轮合作,对甬兴证券“一企一策”定制支持举措,面向金融机构、“大优强”“单项冠军”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分类开展人才政策解读推介,组织各类用人主体互学互鉴人才工作经验做法,助力各类人才平台做大做强。

近年来,通过改革赋能,全市大平台大企业引才用才活力和人才集聚度不断提升。目前,甬江科创区已集聚全市34%的市级人才、43%的省级人才、45%的国家级人才。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

在今年的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一个由两院院士领衔的人才智库“天团”——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邀请具有战略眼光、热心服务宁波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市内外行业领域院士、专家及企业家等担任委员,为全市人才生态优化出谋划策。

“为四海英才搭建‘独一无二’的广阔舞台、创造‘独占鳌头’的高速赛道、送上‘独家定制’的专属政策、提供‘独到温馨’的无忧服务。”在今年的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彭佳学强调,要为四海英才提供暖心贴心服务,营造创业就业优质环境。

礼遇人才,是宁波一直以来的诚意之举。近年来,宁波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持续擦亮“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从内心的尊才爱才重才,到真金白银地为人才投入,努力办好人才发展要事和关键小事,着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

从人才最急需的资金支持着手,宁波做大做强“金凤凰”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40多家金融机构、200余款专属金融产品,覆盖保障全市800余家人才企业。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发放低息贷款超72亿元,新增股权投资超11亿元,助力企业摆脱资金短缺困境。

从人才最关注最需要的“关键小事”着手,宁波升级打造“人才码”2.0版,集成近30项高频服务事项。今年以来,宁波已为40万余人次提供生活优待等“码上秒享”服务;针对1141名公务员考试落榜者,发送暖心留才短信,推荐优质岗位,跟进人才服务。此外,于今年中秋前夕举办人才专家中秋茶叙会、发送《致人才的中秋家书》,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从人才发展诉求着手,宁波创新推出的人才支持举措的覆盖面、创新性、灵活度均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今年7月,宁波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同步出台青年人才专项、医疗卫生高端团队引育等一揽子配套政策,构建“通则+专项+定制”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提升人才发展综合竞争力。

一座城市与人才总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宁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以强劲的变革张力激发强大的人才引力,以先行的使命担当打造领先的人才高地,加快形成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发展新图景,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宁波科技人才
人才云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