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精神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系统机制研究

2022-12-14王姗姗赵富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冬奥冰雪育人

王姗姗,毕 鑫,李 林,赵富学,3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冬奥伟大实践孕育着伟大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凝聚了冰雪健儿奋勇拼搏、敢于突破的奋斗精神,汇聚了冬奥志愿者朝气蓬勃、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也演绎了幕后英雄砥砺前行、奉献自我的工匠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着一代代人民奋发向上的重要精神支撑,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冬奥精神之永恒,关键在传承之路。国家民族之强盛,关键在青年意志。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类课程要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学生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定意志[1]。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已无法满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单单从体育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意志培育与价值观引导的局限性越发凸显,缺乏新意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已无法有效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更难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强健体魄,应善用北京冬奥精神为其“铸体育魂”,使北京冬奥精神有机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系统机制,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不断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能够坚定信念、强健体魄、锻炼人格、增长才干。北京冬奥精神如何有效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系统机制,应该有效对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深入挖掘冬奥精神的内涵意蕴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转化,促进北京冬奥精神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两者之间的逻辑互构,强化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赋能、增效、提质及拓域,切实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成效。

1 强化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赋能基础

讲好北京冬奥故事是强化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赋能的重要前提,深挖冬奥课程思政元素是传承冬奥精神的重要渠道。持续强化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赋能基础有利于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内涵,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质量与成效(如图1)。

图1 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赋能基础

1.1 理念赋能:冬奥可持续发展理念延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潜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始终坚持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从“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临时场馆“曲棍球场”转变为灵动飘逸的“冰丝带”,从“钢铁厂”蜕变为酷炫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过去的重污染基地成为令人赞叹的冬奥基地等。北京冬奥的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诠释并有效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从理论到实践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赋予了强大的能量,使可持续发展的冬奥理念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完美对接,成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核心理念。同时这一核心理念赋能有助于延展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潜力,把“无形”的一个个冬奥故事转化为“有形”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把一个个“难讲”的冬奥科技历程转化为“易懂”的资源节约类思政元素,将冬奥精神生动具象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素材,让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资源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持续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潜力。

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要求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要充分对接立德树人根本要义与冬奥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体育思政课程建设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借鉴冬奥会区域经济促进模式,如推动京津冀的协调发展等,打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共创共享模式。通过构建校际间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路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利用,实现资源间的互联互通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参考冬奥会核心的环保方式,整合思政资源,深挖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如冬奥会中采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塑料袋、包装袋等。尝试从冬奥会的一点一滴办奥细节中精选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并有机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与特征,培育学生养成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良好生活态度与作风。

1.2 目标赋能:突破极限的冬奥佳绩扩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力

北京冬奥会完美落下帷幕,中国冰雪运动健儿们最终以9 金4 银2 铜的辉煌佳绩书写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创造了冰雪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参赛出彩的冬奥佳绩,离不开每一个中国冰雪运动健儿奋勇拼搏、超越自我,为夺冠目标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一个个为国争光的坚定目标信念、一幕幕突破极限的冰雪技术场景、一次次克服困境、敢拼敢打的奋斗历程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增添了强大的目标赋能,有利于弥补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目标模糊现状,推动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益。

目标赋能是有效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紧紧把握目标赋能,运用突破极限的冬奥佳绩凝炼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促进学生体育知识习得与品德塑造的同步共行。一是从奥运健儿刻苦训练、努力备战奥运的目标历程中扩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力,树立培育学生坚定信念、勇于奋斗的目标指向。例如短道速滑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等在艰苦训练中不断提升自我、夯实基础;中国男子、女子冰球队远赴俄罗斯演练阵容、以赛代练,不断丰富自身的实战经验等[3]。将这些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案例灵活运用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产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共情能力,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优良的体育品德。二是从奥运健儿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临场竞技水平中扩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力。例如谷爱凌在奥运场上突破自我,勇于挑战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技术,在关键时刻逆转局势成功夺冠,将其有机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用敢于突破极限的目标赋能体育课程思政课堂以培育学生在赛场上保持冷静执着、敢于拼搏、勇于突破的竞赛品质。三是从奥运健儿为国争光、为国而战的坚定目标信念中扩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力。冰雪健儿夺冠现场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将这一情景有效运用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中有助于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祖国至上的理想信念。

1.3 价值赋能:真实鲜活的冬奥事例激发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动力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历史中极具风采的标志性事件,具备丰富的思政育人价值。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来说,要运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思政育人价值,就须有“大思政”的格局与视野,巧妙地将真实鲜活的冬奥事例及时并有效转变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促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把握好冬奥事例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赋能,传承冬奥精神,激发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动力,有利于发挥出巨大且高效的育人价值。一方面,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及时并适当将真实鲜活的各类冬奥事例有机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之中,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将冬奥精神的内涵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目标与学生的鸿鹄之志和崇高信念有效对接。采用全方位、多维度的体育教育方式,将身残志坚、勇于拼搏的奥运首金刘子旭、勇于夺取奥运三金的杨洪琼、勇战伤病赢得金牌的郭雨洁等冬奥精彩事例转变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案例,不断激发并引领着体育青年在竞技体育舞台上保持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奉献祖国的坚定意志。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应时刻谨记责任,种好责任田、做好良心活,不断凝聚正能量,刻画新灵魂、塑造新角色、展现新作为。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强调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实质性增长,不断反思总结历史经验,审视现实困境,当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八个相统一”[4],持续激发并释放体育课程建设资源的内生动力。如北京体育大学冰上运动学院林孟老师带领团队在更衣室、热身区和休息室为运动员持续供应后勤保障,当好了学生体育奋斗历程中的引路人。总而言之,高校要善于运用冬奥鲜活案例不断培育学生不惧困难、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质量与水平。

1.4 技术赋能:数字智能的冬奥科技增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力

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一场光彩夺目的体育盛会,不仅呈现了世界各国冰雪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而且在场馆建设、赛事服务、观赛体验等方面都体现出强大的科技底蕴,是我国科技实力的有力彰显。科技与体育的碰撞激起了耀眼的光芒,数字智能的冬奥科技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增添了强大实力。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5]。有效利用冬奥科技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守正创新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赋能驱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有效借助冬奥科技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量,已然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而言,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灵活运用冬奥科技赋能体育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借助北京冬奥AI、可视化、云计算、新媒体等科学技术不断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建设具有体验性、获得感与极具时代特征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拓宽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渠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实现冬奥科技赋能思政课堂,不断增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力,使其建设资源能实时焕发新生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格局。例如高校可借助冬奥VR 技术,打造VR 足球、VR 篮球、VR 羽毛球、VR 网球等特色体育课程思政课程,同时建设VR 冬奥文化、冬奥竞赛沉浸长廊等,将冰雪运动、竞技视频、音乐三者凝为一体,模拟真实的冬奥冰雪竞赛情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冰雪健儿勇闯冰面、不畏强难、勇于飞跃的精彩瞬间,增强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推动冬奥VR 技术真正走进体育课程思政课堂,成为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手段。

2 优化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增效实力

增强效应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北京冬奥精神的应运而生也成为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增加效应的突破口。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应时刻对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从冬奥精神中深入凝练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讲好北京冬奥故事,切实提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力与效应(如图2)。

图2 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增效实力

2.1 从奥林匹克精神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内容与形式

奥林匹克精神是象征着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集中体现为一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自我挑战精神[6]。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全过程之中,使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更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有利于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内容和形式[7]。随着两届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落幕,奥林匹克精神有机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小具规模,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一方面,高校对奥林匹克教育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在教学上更突出强调学生“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更团结”优良体育品德的塑造,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唯成绩论”的错误体育观念,对队友情谊、团队合作等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高校奥林匹克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缺乏新意,仍然停留在PPT展示、教师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形式,导致体育课程思政课堂单调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问题共同形成了体育课程建设资源创新的壁垒,打破壁垒、创新内容与形式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有效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

从奥林匹克精神中汲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有助于赋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实现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一方面,同时凝练“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扭转“唯成绩论”的错误体育观念,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更团结”的内涵与价值。如冰雪健儿高亭宇在速度滑冰500 米中打破奥运纪录、勇于夺金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意志品质,武大靖在比赛过程中对任子威碰碰手、你先走的“更团结”的担当与信任等,将这些优质思政元素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有助于丰富并创新其内涵意蕴。如在体育课程中开展“两人三足”“同心鼓”“拔河”等趣味活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更团结”的优良体育品质。另一方面,整合“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使学生健康促进与品德修养同向同行。比如在排球课堂中教师讲解扣球技术时,应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教学形式,制定学生之间互助的教学方式,采取“传球+垫球+扣球”三人团体练习形式,使学生亲身感悟每一个习练环节的紧密性与团队间的配合度,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培育学生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自我挑战精神。

2.2 从冬奥冰雪荣耀中增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特色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8]。北京冬奥会的完美落幕让无数中华儿女倍感荣光与骄傲,冰雪健儿们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描绘了一张完美的冬奥冰雪荣耀画卷,激励着无数国人在新时代踔厉奋发、不懈奋斗。这一份“9金4 银2 铜”的冬奥冰雪荣耀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增添了特色与优势,凝结着每一个冰雪健儿对冰雪运动的激情与热爱,汇聚着每一个科研人背后的智慧与艰辛,凝聚着每一个冬奥志愿者的温暖和真诚,团结着每一个国人奔赴未来的决心与毅力。与此同时也孕育了“突破、耕耘、友谊、拼搏、同心、卓越”等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助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越加鲜明突出,在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突破”元素,着重培育学生在体育学习锻炼中养成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优秀冬奥精神品质;如冰雪健儿闫文港、荣格等在冬奥赛场上敢于突破,创下中国队冰雪历史上最好的成绩。“耕耘”元素,侧重培育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学习态度与甘于奉献的服务精神;如中国医护人员、餐饮服务人员、IT 团队等在幕后默默耕耘,为冰雪健儿打造一个无忧无虑的比赛环境。“友谊”元素,培养学生在体育竞赛中要树立正确友谊观念,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学会宽容与信任,恪守忠诚与承诺;如苏翊鸣与日本教练佐藤康的友谊真正诠释了中国“一起向未来”的美好邀约,使团结友谊的温暖之花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房持续绽放[9]。“拼搏”元素,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吃苦耐劳、不懈努力的优良品质;如高山滑雪队仅4 人,却擎起中国高山滑雪的旗帜,凭借他们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拼出了北京冬奥会全额参赛席位,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心”元素,培育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养成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勇担使命、永登高峰的同心品质;如为国家队提供长期支持的清华大学、地坛医院等都完美诠释了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优良美德与风尚。“卓越”元素,培育学生养成奋发勤学、追求卓越的生活态度与学习风气;如谷爱凌、曲春雨、范可新等金牌运动员及教练员在赛场上敢于突破极限,不断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等。总而言之,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立足于冬奥荣耀真实故事的具体实际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不同的冬奥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增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成效。

2.3 从冬奥冰雪项目中提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重点与长处

挖掘蕴含在冬奥冰雪项目中的优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使其经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塑造后,能够融入到冰雪项目的体育课程教学之中,提升并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育人目标[10]。目前我国冰雪优势项目集中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人气项目上,在挖掘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时也应该从这些人气项目上着手,不断衡量这些人气冰雪运动项目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萃取质量,同时有机结合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特点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优势与要求。从冰雪运动的实力崛起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情况来看,从冬奥冰雪项目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具有两方面的重点。一是将冬奥冰雪项目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能提升、运动技能习得及心理健康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不畏困难、敢于突破、坚持不懈的优良体育品德。二是将冬奥冰雪项目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为表现在冬奥集体项目上,如花样滑冰双人滑、冰壶等,能够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与责任能力,使其在团队学习中能从团队的责任意识上升到对国家的责任担当与复兴使命,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冬奥冰雪项目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其最主要的长处,即通过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助推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观念,能够将实事求是的训练作风、新颖独到的训练思维、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等,对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冬奥冰雪项目的有机融合点,运用在学生日常的运动技能习练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冬奥冰雪项目中蕴含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其全过程的育人长处。与此同时,将冬奥冰雪项目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也应该有机结合运动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进行体育教学,如将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等有机融入到运动项目的教学之中,再对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与要求,以期形成结构完善、推广性强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案例。总而言之,冬奥冰雪项目的灵活汇入,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质量与水平,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成果的落地化供应了越来越便捷的教学通道。

2.4 从冬奥冰雪文化中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亮点与基色

我国冰雪文化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分布范围广泛,北京冬奥冰雪文化是我国传统冰雪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世界冰雪文化的认同与传承[11]。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吉祥物、火炬、奖牌等纷纷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色彩与优势,同时对接着现代社会的时尚与韵意,彰显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灵动的现代文化趣味,成为了整个冬奥冰雪文化的一大特色亮点。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一方面,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对接现代优秀文化,从冬奥冰雪文化中不断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文化亮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如冰墩墩、雪容融两者的设计思路就诠释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优秀文化的完美结合。从整体外形上看,熊猫形象的冰墩墩寓意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结合,大红灯笼外形的雪容融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中也应该有效借鉴冬奥的成功思路与经验,建设一批喜闻乐见的有实际育人功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增添体育课程的生命力与灵动力。如将传统武术套路、太极拳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体育舞蹈与传统服饰的有机结合等,不断用文化基因厚植学生的运动情怀,用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用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冬奥冰雪文化中“冬梦”“飞跃”等文化载体也完美诠释了冰雪健儿们强健的体魄、奋斗的姿态及坚强的意志,使青春动感的运动气息也穿透设计理念和动态标识迎面扑来,一幅“三亿人上冰雪”的热烈场面也轰轰动动地映入世界人民的眼帘。而这些充满着运动气息的冰雪文化标识也成为了冬奥会上那一抹艳丽而多姿的运动基色。因此,高校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时应不断借鉴冬奥冰雪文化的成功之路,将“冰雪文化”作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立足点,增添冬奥青春动感的运动基色。如在校园中修建冬奥冠军墙、冬奥故事公告栏、冰雪运动雕塑等,不断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文化底蕴与运动韵味。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将冬奥冰雪文化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12],创新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3 完善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提质方法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一个探索、创新、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冬奥精神为契机,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应突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使北京冬奥精神能持续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大力量,促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不断提升建设质量与水平(如图3)。

图3 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提质方法

3.1 传播北京冬奥理念,扩充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指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北京冬奥理念,要求要稳步推动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的举办[13],全面发挥冬奥理念在整个办奥过程中的指向作用,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办奥的与众不同与优势,为世界人民展览出一幅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绿色可持续的北京冬奥画卷。“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北京冬奥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现代体育发展观念及生态文明建设三者的统一[14],秉承了中华民族谨行俭用的节约美德,对接了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突出了绿色办奥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要全方位贯彻北京冬奥理念,把理念融入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不断培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坚持节能、节约的绿色可持续理念。

传播北京冬奥理念,扩充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指向性,要求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育人元素丰富多彩,既包含能有效启发学生绿色、廉洁节约理念的育人元素,也应囊括有效提升学生合理运用体育课程资源意识的育人元素,更蕴含能有效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育人元素等。例如冬奥会中租用各类运动器材、物资等;充分运用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冬奥村从冰雪健儿的家园灵活转变为招贤纳士的人才公寓等。这些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理念完美演绎,贯穿于北京冬奥会办赛的方方面面,渗透到赛事运转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程中要精选冬奥会优质案例资源,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扬起“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新船帆,不断增强对学生节约品德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各类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促成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自然观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2 领悟冬奥知识魅力,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学理性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学理性的本质规律潜藏在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的体育学科建设中[15]。因此,要深挖一切有助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元素与案例,不断丰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学理性,提升其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北京冬奥知识凝结了历届奥运会的优秀文化与传统,诠释了历届“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形象与责任担当。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主心骨,在挖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时要不断学习冬奥知识,明晰冰雪项目类型、竞赛规则等,对冬奥知识实施深入挖掘与有机整合,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运用不同冬奥知识资源并进行二次开发,以透彻的学理剖析复杂的问题与现象,促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成效。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北京冬奥知识,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打下坚实的学理性基础与保障,其学习途径可以从体育教师自主学习、培训学习及合作交流三方面进行[16]。第一、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学习相关北京冬奥知识,研读相关冬奥书籍,加深自身对冬奥历史与文化的了解,比如《中国冬奥》《冬奥简史》及《冬奥奇缘》等著作;认真学习各大期刊、报纸刊登的北京冬奥文章,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冬奥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反复观看冬奥比赛,深入剖析不同冰雪项目竞赛的特征与价值,不断夯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学理性基础。第二、培训学习。高校体育教师要主动并积极参与各大高校举办的冬奥思政大课堂、冬奥课程思政讲座等以加强冬奥知识的学习。第三、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重点在于对高校体育教师如何挖掘冬奥知识中蕴藏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以何种方式授课符合学生喜欢、如何评价思政育人效果等进行交流合作,具体而言在交流合作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善听、善吸取其他体育教师在北京冬奥这门大思政课程中元素选取、方法运用、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转化为自身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特色,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见功见效,不断丰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学理性基础。

3.3 深挖冬奥教育元素,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价值性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履行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7]。各大高校应该紧抓冬奥会教育的契机,积极培育我国青少年“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深挖冬奥教育元素,无论是李文龙、苏翊鸣这样的小将,还是徐梦桃、武大靖这样的老将,都诠释着“育铸体魂”的深层内涵,在拼搏中不断突破,在挑战中不断飞跃。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不断强化建设资源“育体铸魂”的价值性。其中“育体”是体育课程思政区别于其他思政课程的核心特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下,“育体”的内涵不断深入,不再只禁锢于学生体质的提升,还应将学生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培育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应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当中,以冬奥冰雪健儿的奋斗故事和真实情感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案例,深度挖掘并激发蕴藏在冬奥精神中宝贵的育人元素与价值,帮助学生铸就爱国如家、豁达爽朗、坚韧不拔之魂。

与此同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育体”功能价值也突出表现在帮助学生形成应对现实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使其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建立起对社会的基本认知与能力。北京冬奥会教育元素的有机汇入,使得学生能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共同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之魂。高校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过程中要从“育体”中不断强化“铸魂”的育人价值,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反观现实,目前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学还存在观念上的误解与偏见,而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育体铸魂”的价值追求也完美回应了这些社会偏差,成为了体育学科真正回归教育本位、实现价值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不断深挖冬奥教育元素,用奥林匹克精神、冬奥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等不断创新与丰富“育体”的新颖教学思路与方式,完美对接“铸魂”的价值目标与追求,不断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价值意蕴,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质量不断提升。

3.4 释放冬奥赛事活力,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实践性

持续释放冬奥赛事活力,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核心载体,不断提升体育课程建设资源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18]”同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实践性也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而课堂教学始终是课程思政育人最核心、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与渠道。如何拓展体育课堂教学渠道,延续冬奥赛事活力,提升建设资源的实践性也成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之一。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更强调实践性,构建体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共同育人的资源优势,其中体育思政“小课堂”即一切在校内开展的思政实践活动,包含课堂授课、运动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作业论文等。社会“大课堂”即一切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调研、研学旅行活动、志愿服务实践等。

强调实践,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推动体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现共同育人。首先,在体育思政“小课堂”上,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向学生科普冬奥赛事的基本信息,如冬奥赛事理念与要求、冬奥赛事项目与内容、冬奥优秀运动员与教练、冬奥幕后核心建设者等,筑牢学生有关冬奥赛事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大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社会“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高校体育教师应主动把体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对接起来,充分利用冬奥赛事思政育人资源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大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冰雪运动项目、志愿服务等独特的魅力,如开展室外旱冰运动项目、在草原上开展冬奥主题的研学旅行体育活动、在市区中开展冬奥知识竞赛活动等,不断打造“身边的冬奥体育思政课”“行走的冬奥体育思政课”等[19]。最后,推动体育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还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冬奥赛事中不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使学生能够主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4 扩展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拓域范围

北京冬奥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与案例,要不断总结北京冬奥会中的优质经验与方法,将冬奥精神中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与案例统整起来,打通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区域、校际之间的壁垒,实现北京冬奥精神持续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拓域,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能够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如图4)。

图4 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拓域范围

4.1 以冬奥志愿精神为导向,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内涵意蕴

在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各大高校大学生以满腔的热情与激昂的斗志感染着每一个世界友人,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冬奥志愿精神,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良形象与风貌,受到了各国友人的一致好评。这一幕幕暖心的服务、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都将成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质元素,不断丰富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内涵意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实现价值引领,厚植爱国主义内涵。邓小岚同志用18 年的热情献身于教育岗位,在志愿服务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带领孩子们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圣歌》,演绎了其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与奉献精神[20],与“胸怀大局”的北京冬奥精神同根同源。要求高校要利用优质思政案例资源不断培育学生爱国主义、肩负时代重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二,有利于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实践内涵。高校大学生在担当冬奥会志愿者之前都经历了严格选拔、学习培训、服务上岗、移出隔离等环节,周期长达近两年。在这一阶段,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服务在冬奥会的每一个会场中,不断积累实践经历,提升专业素养,完美诠释了北京冬奥精神“追求卓越”的青年风采,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增添了专业情怀与科研动力,有助于在科研学习中系统锻炼学生保持专心、耐心与细心的学习态度与作风。第三,有利于传播冬奥精神,传承韧性内涵。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雪游龙”比赛场地每天早上7点披星而来,深夜11 点伴月而去,他们始终迎难而上,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砥砺前行、奉献自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磨砺意志、提高心理韧性,默默传播着“迎难而上”的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不断丰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韧性内涵,在引导学生形成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上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共增团结内涵。在新冠疫情面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与世界友人以“团结”凝聚着世界力量,诠释了“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抗疫天使佟天维奋斗在冬奥抗疫前线,用阳光灿烂的笑容与每一个友人建立“双向奔赴、共创未来”的约定[21],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赋予了丰富的团结内涵,培育学生要不断牢记使命,保持坚定的责任感和信念感,落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2 以北京冬奥故事为抓手,凸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合力效应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两种,其中内部资源存在于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规划与各个学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之中,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标准在体育课堂中予以采用[22],是促进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产生合力效应的根本资源。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不同学段、学年、学期应该满足的标准与要求,包括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的预设目标,体育教师需要根据这些预设目标来选取内部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不断调整与优化体育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思政的课堂目标更为细腻、详实与可操作性。而外部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通常在其呈现形式、运用形式及教学形式上具有显著的特征[23],是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产生合力效应的重要资源。北京冬奥故事作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中的外部资源,对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达成“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具有天然的优势,需要体育教师深入挖掘北京冬奥故事中生动、鲜活的案例资源,同时与“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培养要求对接起来,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不断总结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育人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以北京冬奥故事为抓手,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凸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合力效应。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中要紧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总诉求对北京冬奥故事实施严格的筛选和重组,使北京冬奥故事里热忱坚定的爱国精神、敢于突破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默默付出的志愿服务精神等与体育课程具体实施阶段对接起来,培育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一方面,从北京冬奥故事中挖掘提取冬奥青年敢于担当的强大信念与体育课程思政理念对接起来,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时代大任、坚持理念信念的责任意识与情感意识。使北京冬奥精神能够和体育课程组织方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理想、担当、热情、奋斗”的认知广度和实践深度。另一方面,使蕴藏在北京冬奥故事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界先进优秀文化等文化资源与体育教学方式有机对接起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切身感受优秀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4.3 以冬奥抗疫行动为桥梁,打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教育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疫情,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4]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局势,冬奥各个岗位都紧紧恪守北京冬奥申办的初心与使命,奋力打造了一个闭环式的双奥之城,为世界各国运动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参赛环境。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要不断营造良好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环境,不断突出环境影响人、塑造人、培育人的优势与特色。运用环境陶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和感化,以凸显“立德树人”之要。寓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于校园之中,应在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区、餐饮区等校园场所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使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能达到“春风细无声、化雨润心田”的效果,例如在校园中创建光荣榜、文化墙、文化寝室等,修建革命人物雕像、运动冠军雕像等,借助物化的形式以全方位提升体育课程思政“以景育人、以文化育人”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在这场冬奥运会抗疫战争中全国人民奋起作战,并没有硝烟与战争,有的是“团结互助、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与决心,有的是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与领奖台上激动的泪水,有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共同筑起的一道健康、坚固的城墙。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高校要以冬奥抗疫行动为桥梁,牢记“一起向未来”的承诺,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响应国家抗击疫情的号召,将线上教学、居家学习和抗击疫情作为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素材,推进“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延续冬奥精神,引导学生能够做到自信有节、自省有度、自律有为的优良作风,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教育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感。例如:体育教师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深挖运动技能背后的道德修养、政治素质、意志品质等并有机融入于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团结意志,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深刻感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魅力,从而达成锤炼意志、强健体魄、塑造精气神的教学目的。

4.4 以冬奥遗产资源为载体,拓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成果体系

北京冬奥遗产主要是指冬、残奥会举办结束后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以及人才遗产等。2022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25]目前高校对于冬奥遗产资源缺乏整理意识,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划分与归类,致使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时面临着挖掘难度大、资源育人成效不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成果体系生成的步伐。

北京冬奥遗产既是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优势素材和案例,更是扩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成果体系的有效载体。在持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视域下,各大高校要以冬奥遗产资源为载体,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拓域并提质增效。一方面,成立冬奥遗产教研团队,对冬奥各类遗产资源进行统整分类,如按物质遗产、文化遗产以及人才遗产等进行归类,为拓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成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在有机结合体育学科特征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北京冬奥遗产中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与价值,分门别类地建立体育课程思政物质遗产、文化遗产、人才遗产等资源成果体系,如体育课程思政冬奥物质遗产有“冰丝带”“雪游龙”“雪如意”“雪飞燕”等场馆设施资源;文化遗产有冬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资源;人才遗产有优秀冰雪运动员、教练员、冰雪技术人员等资源。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强化自身对北京冬奥遗产的认知程度与转化能力[26],在思想上与专业上都要认可北京冬奥遗产的教育价值,将其转化为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不断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成果体系,实现对学生体育知识传授、运动能力提升及体育品德培养的三者统一。

5 结语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承载着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铮铮铁骨,诠释了中国国人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国青年自信开放、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其丰富的内涵意蕴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因此,高校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有效结合实际,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北京冬奥精神中蕴含的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将北京冬奥精神有效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系统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让他们在运动中健全人格、在锻炼中磨练意志、在拼搏中塑造精神。

猜你喜欢

冬奥冰雪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