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2-12-14谭嘉辉初奕剑孙竹松肖建忠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均衡性特色学校公平性

谭嘉辉,初奕剑,孙竹松,肖建忠

(1. 中国海洋大学 体育系,山东 青岛 266100;2. 青岛市崂山区辽阳东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足球项目的布局与扶持,大力推动足球项目进校园,加大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力度[1]。国家大规模创建作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排头兵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目的是树立一批校园足球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发展的形式,加快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普及,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奠定中国足球优秀后备人才的根基,推动足球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2]。在实践中,校园足球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实际上就是一种政府投入性的教育资源[3],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公平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已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包括起点公平(受教育者权利和机会)、过程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和结果公平(教育质量)[4]。由于我国校园足球活动是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对象,所以国家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与价值应和教育公平理念的精神与要求高度吻合,从而使其合理布局成为一项利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既要符合国家创建特色学校的本意,以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更要符合教育公平理念以保护每一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益。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公平[5],这会从根源上对特色学校的合理布局产生重大影响。2014 年教育部办公厅明确规定了国家级特色学校的遴选范围和比例[6],2018 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将2018-2025 年的特色学校创建指标分配至各个省份,强调各省份从2018 年起务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每年的布局数量[7],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各省份既要控制特色学校的规模又要体现其布局的均衡、公平与效益。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传递了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使用资源的重要理念[8]。目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资源不足与浪费及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3],但鲜有高水平的研究[9-10],更多地是关于人财物等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一般性研究[11-13]。另外,关于特色学校布局的研究也很少,主要是不同性质地区的空间布局特征[14-16]及布局数量失衡与发展问题研究[17-19],但未见有从资源均衡公平配置的角度对特色学校布局的合理性进行深入且系统的研究。由于如何提升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公平与效益是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本文以2015~2021 年国家级特色学校的各省份数量分配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丰度指数三种测度方法对其布局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性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现状及特征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国家级特色学校均衡公平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推动校园足球可持续的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由于官方权威、完整数据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从省级行政区层面的政策、经费、人力、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因此,根据研究需要,选用了31 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15~2021 年的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教育部官网“首页-公开-关于公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www.moe.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39993)、2014~2020 年三个学段(小学、初中与高中)的学校数量与学生人数(教育部官网: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0/),用以探究当前全国、三大地区与各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现状及特征与问题。另外,由于各省份的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足球基础等有较大差异,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三大地区的发展状况,因此以省份为基本单位进行分地区研究更具价值,故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将我国划分为东部(11 个省份)、中部(9 个省份)和西部(11 个省份)三大地区[20]。

1.2 研究方法

在评价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的研究中,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丰度指数三种方法既有各自的优缺点,又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采用三种测度方法旨在对当前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资源布局水平失衡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全国形成均衡公平的特色学校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对推动校园足球的可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1 评价公平性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平性的研究中。其取值范围在0-1 之间(表1),即系数越小,表明资源配置越公平,反之亦然[21]。这里引用基尼系数的目的,是通过31 个省份各自的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校总量的匹配程度,来反映全国和三大地区特色学校资源分布的公平性程度。其基尼系数值越小,表明特色学校资源和学校数量的匹配程度越好,公平性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为满足该研究需要,在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用了求得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21]:

表1 基尼系数数值大小与公平性评价结果的对应关系

公式(Ⅰ)中各字母的含义:G是基尼系数;xi是(省份学校数量/全国学校总数)的比值;yi是(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总数)的比值;n代表全国省份的数量。基尼系数主要计算步骤有:

(1)计算全国各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的平均占有量,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

(2) 计 算xi与yi, 其 中xi包 括(x1,x2,x3,……,x31),yi包括(y1,y2,y3,……,y31)。

(6)将(4)和(5)得出的数值代入(Ⅰ)公式中,求得基尼系数G。

1.2.2 评价均等化的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主要考察人口与相应资源的匹配程度以评价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其分解特性可用于分别观察、反映地区内差异与地区间差异的变化方向和幅度以及在总差异之中的贡献率情况,并解析造成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其原理,数值越小,表明均等化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借鉴其思想,以各省份的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人数的匹配程度,来反映全国资源分布的差异化程度。泰尔指数数值越小,表明匹配程度越好,均等化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另外,为了揭示地区内与地区间特色学校资源的配置差异,测算了地区内及地区间差距对全国整体及每个年度总差异的贡献率,在计算资源布局均等化水平时,全国31 个省份被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将全国整体及年度泰尔指数分解成地区内与地区间的数值[22]。根据泰尔指数公式,我国国家级特色学校均等化水平的计算公式为[23]:

公式(Ⅱ)中字母的含义:TIa代表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的泰尔指数;Ai代表第i省份的特色学校数量;A代表全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量;Ri代表第i省份的学生人数;R代表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

为进一步分析地区内、地区间我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水平的差异,需要研究东、中、西地区的地区内、地区间差距对其布局水平总体差异的贡献值。这里需要把我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总体泰尔指数分解为地区内与地区间的泰尔指数,以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的泰尔指数为例,地区内与地区间的泰尔指数及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Ⅲ)计算的是我国第h地区内部各省份特色学校数量的泰尔指数TIah。其中,DAh代表第h地区特色学校总数量,DAhi代表第h地区里第i省份的特色学校数量,DRh代表第h地区的学生总数,DRhi代表第h地区里第i省份的学生数。

公式(Ⅳ)和(Ⅴ)分别计算国家级特色学校泰尔指数地区内与地区间的分解值。

公式(Ⅵ)和(Ⅶ)分别计算国家级特色学校泰尔指数地区内和地区间的贡献率。

1.2.3 评价均衡性的丰度指数

丰度指数是指各类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主要反映资源聚集程度与资源分布的关系,是评价资源开发规模和发展方向的常用指标。借鉴其思想,基于2021 年全国各省份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与学生人数的规模,利用丰度指数值来判断全国、三大地区和各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与上述指标的匹配程度,即均衡性(表2),指数越大,不仅说明特色学校资源丰富,而且资源布局的合理性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15]。丰度指数的计算公式:

表2 丰度指数数值大小与均衡性水平评价结果的对应关系

公式(Ⅷ)中各字母的含义:F为我国各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丰度指数;Q为各省份国家级特色学校的数量;A为各省份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所);B为各省份三个学段的学生数量(人)。

2 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情况分析

2.1 资源布局公平性分析

为分析我国不同性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公平性,测算出了截至2021 年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的基尼系数、2015~2021 年的各年度基尼系数及三大地区各年度的基尼系数(表3)。

2.1.1 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资源布局的公平性分析

结合表1 评价结果,由表3 可知,截至2021 年:(1)全国整体公平性。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公平性的总体基尼系数是0.207,评价结果虽是“比较公平”,但几乎达到了“绝对公平”的界线。另外,除2015 年的总体基尼系数评价结果为“相对公平”外,其余六年都处于“比较公平”的范围内,说明目前全国整体资源布局公平性状况已比较理想。此外,为进一步验证全国资源布局的公平性程度,制作了“洛伦兹曲线图”。其原理是曲线弯曲度越大,布局越不公平,反之亦然。由图1 可知,截至2021 年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整体资源布局的洛伦兹曲线弧度比较平缓,说明其整体资源布局的公平性较高。另外,虽然该曲线距离绝对公平分布线仍然有一定差距,但从2015 年、2017 年、2019 年到2021 年的洛伦兹曲线变化趋势上看,全国整体资源布局的公平性情况在逐年变好;(2)三大地区公平性。由三大地区各自的总体基尼系数可知,其公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结果都在“绝对公平”范围内,说明目前三大地区资源布局公平性已经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

图1 国家级特色学校整体资源布局公平性的洛伦兹曲线

截至2021 年,尽管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特色学校布局的公平性结果都比较理想,但这只是整体上的一种“理想”状况,因为并未考虑省份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对资源布局公平性的影响。但是,刘鸿滨(2018)[15]和陈学东(2021)[18]研究发现山东和天津的城乡特色学校存在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其根源可能在于城乡教育二元体制的影响,表现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24];杨献南(2022)[25]除了与刘振卿(2019)[2]都发现我国整体上高中、初中与小学特色学校布局数量比例都与教育部规定的1:3: 6 的遴选标准有较大差距外,还发现西部地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时指出,东北地区虽然特色学校数量较少但占中小学校总数量的比例最高,而中部地区即使中小学总数量最多但其特色学校数量的占比却最低。上述情况表面上看是特色学校生态结构布局失衡问题,但究其原因,还是取决于不同性质地区的经费投入、足球基础与人口密度[19]以及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学生人数与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水平。由于国家制定了初期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普及的决策,可能采取了先把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到那些区位条件和教育资源禀赋都较好的地区的措施,以达到近期能快速扩大特色学校数量与规模以及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学生人数的目标[26]。

2.1.2 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年度资源布局公平性分析

图2 清 晰 地 呈 现 了2015~2021 年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年度公平性变化情况。首先,全国与三大地区公平性皆呈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2015-2017 年呈现了“提高-降低”的同一变化趋势,2017-2020 年都呈现了不同的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而2020-2021 年则皆呈现了公平性“降低”的同一变化趋势。其次,从演变过程来看,由表3 全国及三大地区年度基尼系数值变化情况可知,2015~2021年间全国与各大地区年度公平性大体上都呈现出了“提高-降低-提高-降低……”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而且尤以西部地区的变化最不稳定。但是,它们的基尼系数都是在“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之间处于一种波动变化状态,表明它们的基尼系数值每年虽有差异但资源布局的公平性相对来说都比较理想;另外,若以2015 年、2017 年、2019 年为基期,可知2021 年全国及东部、中部地区年度公平性的总体差距在不断扩大,说明特色学校资源与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的匹配程度越来越差,公平性越来越低;而西部地区的总体差距在不断缩小且变化幅度最大则说明其匹配程度越来越好,公平性越来越高。

图2 全国与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年度公平性的变化情况

2.2 资源布局均等化分析

为分析我国不同性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等化及地区差距,测算出了截至2021 年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的泰尔指数、2015~2021 年三大地区的年度泰尔指数及各年度泰尔指数分解值与贡献率(表4)。

表4 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均等化的各类泰尔指数及分解结果

2.2.1 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资源布局的均等化分析

依据泰尔指数原理,由表4 “整体情况”可知,截至2021 年:(1)全国整体均等化。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整体资源布局的总体泰尔指数值相对较小,说明目前全国整体资源布局均等化水平的状况比较理想。从2015 到2021 年,每年的全国总体泰尔指数值均在逐渐减小,说明全国整体资源布局的均等化水平在逐年提高,表明国家在规划每年的创建指标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人数与特色学校资源的匹配程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足球教育起点的公平;(2)三大地区均等化。三大地区资源布局的均等化呈现了西部好于东部好于中部的状况,然而,现实中西部地区均等化的质量与效果可能没有东部地区那么好,可以说西部地区可能是一种“低位的均等化”,虽然东部地区的均等化水平没有西部地区高但校园足球教育质量却可能会更好,因为东部地区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资源水平及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足球课开设、课程资源和校园足球文化等)都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27]。

2.2.2 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年度资源布局均等化分析

图3 清晰地描述了2015~2021 年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年度均等化水平的变化情况。首先,全国与三大地区均等化水平均呈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2015-2017 年呈现了“增长-减小”的同一变化趋势,2017-2020 年都呈现了不同的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而2020-2021 年又呈现了均等化水平“减小”的同一发展趋势。其次,从演变过程来看,由表4 全国及三大地区年度泰尔指数值变化情况可知,2015~2021 年间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年度均等化大体上都呈现出了比较一致的“增长-减小-增长-减小”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说明目前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年度均等化的状况较差,而要提高均等化水平,各省份还需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每年的布局规划措施;另外,若以2015 年、2017 年、2019 年为基期,可知2021 年全国及东部和中部地区年度均等化的总体差距在不断扩大,说明特色学校资源与三个学段的学生人数的匹配程度越来越差,均等化水平越来越低;而西部地区总体差距不断缩小则说明其匹配程度越来越好,均等化水平越来越高。

图3 全国及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年度均等化的变化情况

2.2.3 全国整体与各年度资源布局均等化差异的地区分解分析

由表4“分解值”与“贡献率”可知:(1)截至2021 年,全国“整体情况”的地区内贡献率远远大于地区间贡献率,说明目前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总体均等化水平主要受地区内差异影响较大;(2)从2015~2021 年的年度泰尔指数贡献率的变化情况来看,尽管各年度地区内贡献率数值的大小会有所变化,但地区内差异是影响资源布局年度均等化水平的最主要原因;(3)全国整体(截至2021 年)及各年度资源布局均等化的区域内分解值总是大于区域间分解值,表明地区内各省份特色学校布局数量之间的差异是决定全国整体及各年度资源布局均等化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教育部在后期的规划与遴选工作中应遵循“统筹兼顾、公平公正”原则,着眼于校园足球的中长期发展,本着“凸显育人、重在普及”的理念,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规划好各省份特色学校的布局数量与结构,为形成校园足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资源布局均衡性分析

为分析我国不同性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衡性,测算出了截至2021 年全国整体、三大地区和各省份资源布局的丰度指数(表5)。

2.3.1 全国整体与三大地区资源布局的均衡性分析

结合表2 评价结果,由表5 可知,截至2021 年:(1)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整体资源布局的均衡性结果处于“较贫型”水平;(2)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均衡性结果都处于“较贫型”水平,但东部地区的均衡性还是最好,且非常接近“适中型”水平,西部地区均衡性则最差。总之,尽管全国及三大地区的特色学校资源都不丰富,都还处于比较贫乏的阶段,但体现了国家到2025 年要创建5 万所特色学校[28]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表明国家充分考虑了特色学校与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及学生人数的匹配程度,尽可能让更多学校与学生平等享有校园足球教育教学的权益,这是教育公平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校园足球历史使命的顺利达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2 各省份资源布局的均衡性分析

结合表2 评价结果,由表5 可知,截至2021 年:(1)“特富型”是指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衡性最高,但只有中部地区的内蒙古1 个省份,其均衡性全国最好且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省份,这也可能是内蒙古在2020 年和2021 年没有申报创建指标的原因之一。(2)“较富型”是指资源布局的均衡性较高,有东部地区的辽宁、上海、天津、江苏以及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共5 个省份;(3)“适中型”是资源布局的均衡性一般,共有7 个省份。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各有1 个省份,分别是北京和吉林,而西部地区则有宁夏、西藏、新疆、重庆和甘肃5 个省份;(4)“较贫型”是指资源布局的均衡性较差,共有13 个省份。其中有东部地区的山东、浙江、福建、海南和广东,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山西和湖南以及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青海和云南;(5)“特贫型”是指资源布局的均衡性最差,有东部地区的河北、中部地区的江西、河南以及西部地区的贵州与广西共5 个省份。

综上所述,全国与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衡性皆较差,并且三大地区之间及不同省份之间都呈现了程度不同的均衡性差距,其原因可能一是各省份的位置、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各省份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二是各省份每年有限的特色学校创建指标数量。由于特色学校的均衡布局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所以,要实现不同性质地区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衡发展和校园足球的教育公平,既需要各省份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需要各省份从全面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调整以及足球基础条件中去寻求根本突破[27]。

3 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水平的特征与问题

3.1 资源布局公平性与均等化水平的非稳态性

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水平实际上应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不均衡-均衡-不均衡-均衡”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27]。2015~2021 年,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年度公平性和均等化水平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反复变化的很不稳定状态,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度资源布局水平并没有呈现一种稳态性的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对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有关,如前期国家强调迅速扩大特色学校规模与数量,而后期面对发展质量要求时又在不断调整布局数量以寻求规模的控制。因此,对于接下来的2025 年达到5 万所的目标[28],国家层面就必须精准衡量不同省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要求,本着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的理念,除根据规划创建指标要求各省份合理确定下一阶段每年的布局数量与结构外,还需从整体上审慎思考如何实现省域内不同地区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公平性与均等化。

3.2 资源布局均衡性与均等化水平的非协同性

截至2021 年,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等化水平呈现西部好于东部好于中部地区的状况,而均衡性却表现出东部好于中部好于西部地区的状况。由此可见,资源布局均衡性好的地区,其均等化水平不一定就高,体现了均衡性与均等化水平的非协同性特征。例如,由表4 与表5 可知,东部地区的均衡性最好,但其均等化水平却较差,呈现了资源优质但均等化水平较差的样态;反观西部地区,其均衡性最低但均等化水平却最高,呈现了资源最贫乏但均等化水平最高的样态。另外,由2021 年我国各省份GDP 总量得知,三大地区经济实力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619786.08 亿元)、中部地区(298761.5 亿元)、西部地区(219132.1 亿元)[29],但从每万名学生拥有特色学校数量上看,中部地区最多为1.9 所,而东部和西部地区皆为1.8 所,说明三大地区的经济实力与生均占有量之间也出现了非协同性现象。因此,面对当前我国特色学校进入规模与质量并举的新发展时期,国家层面需高度重视各省份经济水平、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与分布及学生人数等教育资源差异较大的实情,针对性制定特色学校布局适度向薄弱省份倾斜政策,不断优化各省份的布局结构与数量,力争将各省份人财物等教育资源投入对校园足球发展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保证不同性质地区特色学校布局都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协同性水平,充分体现广大学生的足球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

3.3 资源布局水平的差异性

截至2021 年,我国三大地区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均衡性呈现了东部好于中部好于西部的状态,且由2021 年各省份GDP 总量可得三大地区经济实力排名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29],可见资源布局的均衡性与三大地区的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然而,通过2021 年各省份GDP 总量[29]对比表5 的丰度指数却发现,各省份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均衡性与其GDP 总量之间却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例如,GDP 总量进入前6 位的广东、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的均衡性分别排在第25、16、20、28 和15名,反观GDP 总量排名靠后的天津、黑龙江、宁夏和西藏的均衡性排名却都比较靠前,分别是第4、6、7 和9 名,尤其是内蒙古和辽宁更是位居第1、2 名;另外,通过数据对比还发现GDP 总量排名靠前的省份,其省域内三个学段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也都较GDP 总量排名靠后的省份要多得多,说明这两个指标影响了省份经济水平与资源布局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如2021 年,江苏省不仅GDP 总量排名第2,而其丰度指数排名第5 更是远远高于GDP 总量排名第1、3和5位的广东、山东和河南,但其学生人数(9506227人)和学校数量(6960 所)却远远少于这3 个省份。此外,这三个指标也可能是导致目前全国与三大地区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均等化水平差距主要是由地区内差异造成的原因。例如,东部地区既有三个指标数值排名最靠前的广东和山东,又有海南与天津这种非常薄弱的省份;中部地区既有三个指标数值排名靠前的河南、湖北和湖南,但也有排名都比较靠后的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反观西部地区虽然不都是经济强省,但既有四川这种三个指标数值排名都较靠前的大省,也有排在全国后三位的青海、宁夏和西藏,因此出现较大的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均衡性差异也符合现实状况。

总之,上述特色学校布局失衡特征与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必将会阻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与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以及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等校园足球价值与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实现不同性质地区特色学校资源布局的优质均衡与公平,还需要多层次、多主体、多维度的省份统筹规划,通过明确校园足球治理的价值目标(公平、质量与效率)与完善中小学教育治理体系,以保障各省份校园足球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7]。

4 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水平不断提升的优化策略

4.1 适度增加薄弱地区布局数量,科学控制三个学段的分配比例

当前全国国家级特色学校布局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并未见有各级别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调整[30]。然而,通过政策的调整来推动特色学校的均衡公平布局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故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长期的不利影响,亟需完善统筹布局规划决策,不断优化资源布局结构。首先,针对性增加特色学校资源薄弱地区或省份的布局数量。基于各地区或省份中小学校的总量,针对性制定适度向薄弱地区或省份倾斜的扶持政策,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按一定的结构比例逐渐增加薄弱省份(如云南、江西、河南、河北、贵州、广西等)特色学校的布局数量,缩小地区或省份之间的差距,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扩大特色学校的分布范围与程度,又可为贯彻国家教育均衡公平理念做出校园足球的贡献;其次,严格落实国家遴选标准,适当调整普适性政策,保证合理的整体布局结构。针对三个学段的分配比例失当问题,后期应严格按照教育部小、初、高 6:3:1 的遴选标准,大幅增加年度小学特色学校的分配数量,适当减少或控制初中、高中特色学校的数量比重,逐步实现三个学段的“金字塔式”特色学校配比目标。另外,适当优先扩充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特色学校数量,因其跨越不同的学段,不仅能扩大参与足球活动的小学生数量与规模,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公平享有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权利、机会与条件,还能有效形成足球人才成长过程的串联效应,提高特色学校发展成效[19],保证特色学校整体布局结构的合理性。

4.2 精准把握当前布局问题成因,进一步健全后期布局规划体系

面对已经出现的特色学校布局失衡与差异问题,再加上我国已进入了特色学校规模与质量并举的新发展时期,因此进一步完善系统布局的科学规划体系才是推动建设特色学校的上策。首先,认真分析当前特色学校整体布局出现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以后将采取的应对措施。例如,质量是特色学校的生命线,但当前我国特色学校发展还处于粗放式的阶段,现在的3 万多所特色学校涵盖了具备或基本具备特色学校条件的中小学校。粗放管理导致遴选速度过快且不公平、选拔质量不高、急功近利、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地区及城乡间布局失衡严重等问题频现,进而对我国特色学校布局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后期追求特色学校发展质量的阶段中,国家或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应强力干预,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决把遴选和考核等政策制度贯彻落实到位,严把“入口关”,确保选拔质量并强化建设质量,真正发挥特色学校普及育人的引领示范作用[18-19]。其次,审视当前实践中省域层面特色学校布局的合理性,妥善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例如,年度创建数量超额。2017年山东、江苏等 4 省的创建数量高出了规定限额,特别是江苏省的创建数量约是限额的2 倍[10]。另外,国家制定了近期能快速扩大特色学校数量与规模以及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学生人数目标的加快校园足球普及的决策[26],致使目前各省份特色学校“存量”基本出现在区位条件和教育资源禀赋都比较好的地区,造成了区域及城乡布局失衡的问题[10],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由于校园足球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在教育,因此后期的“增量”必须解决好“存量”引发的布局失衡与教育不公平问题,最大程度地体现校园足球的普及性与共享性,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享有校园足球的教育权益。最后,2018 年,教育部提前完成了2020 年预期的24126 特色学校建设目标,恰恰说明了全国特色学校系统布局规划体系的不完善[2],因此,亟需结合上述诸多问题,进一步健全自上而下、综合与专项相配套的系统布局规划体系,根据校园足球阶段性的布局目标、遴选标准以及经济落后或资源薄弱省份的特殊性等问题,及时增补各种类型的补充性规划(如扶持政策、目标与指标调整、配套措施等),但是,每个新增的规划都应在系统的布局规划体系中去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边界权限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等[31],力争在特色学校资源有限性的条件下生成较高水平的阶段性均衡布局效益,保证阶段性教育公平价值的最大化。

4.3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责任担当,探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创建的法规举措

2021 年,中国GDP 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国家级特色学校数量(9917 所)是后五名(海南、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数量(1796所)的5.5 倍[29],但从每万名学生占有学校数量上看,GDP 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仅为1.6 所,而后五名则为2.5所,这与我国省份资源布局均衡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结果一致,说明东部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但却成了特色学校资源较贫乏的“薄弱地区”,反观西部地区在各类资源条件远弱于东部地区的情况下能达到现有的规模与布局水平已实属不易。校园足球是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对象,是教育的重要构成单元,具有公共性与政治性。因此,政府部门应强化自身责任,承担起和特色学校治理相关的制度措施供给与公共资源投入的担当,采用吸纳、授权与支持等方式,在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范围和利益边界前提下,充分调动市场资本、体育组织与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特色学校创建的积极性,不断探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法规举措。因为除政府之外,其他参与主体亦拥有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与信息等资源,可与政府形成优势互补,能保证特色学校的开发水平与建设质量,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特色学校治理的“合力”[32]。例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和市场、社会参与的合作共治机制[33]。通过严格制定行业法规和标准(如专业协会和俱乐部的建设与服务),教育、体育部门及足协与俱乐部可联合制定合作协议,而参与合作的学校和俱乐部则需足协的严格认证,包括长期开设的足球课、课程资源开发、场地建设与使用、师资培训、业余训练、竞赛组织等,并在教育体育部门及足协共同监督之下,促进各级各类特色学校与俱乐部的通力合作[32]。在上海市的校园足球发展实践中,上海市政府就已经加强了与上海市的足协、校园足球大联盟及职业俱乐部、耐克公司等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大力合作,极大提高了特色学校的开发水平与建设质量[33]。

4.4 完善普及育人导向的分类遴选指标,加大工作审核与监管力度

“坚持提高质量抓标准”是扎实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关键[2],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8)指出,不少地区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现象[34],且部分学校申报材料存在不完整并涉嫌造假的情况[2]。为了保证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并形成规范化创建意识,利用制度巩固和强化特色学校创建审核工作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实施差异化的分类遴选指标,凸显育人理念与普及要务。例如,不同地域及学段的学校各方面实际条件差异较大,如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经费与教材开发等差异较大,而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等[32],故遴选指标应体现足够的内容范围涵盖性。另外,由于国家大规模创建特色学校的近期目的是解决校园足球普及问题,所以评价标准应紧密结合实践需求,适当向普及指标倾斜[2],加大如体质健康、身心发展、体育素养、足球课开设及课程资源和校园足球文化等惠及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指标比重;其次,形成上下联动的纵向协调审核机制。第一步,地方基层的审核,严格以特色学校的创建标准为评价准绳,加大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的结合力度,进行全面真实评估并提出针对性意见。第二步,上层机构要组织专家对下层机构推荐的申报学校按区域与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严防造假。第三步,要不断强化中央、省份与地方教育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形成上层随机抽查和下层全面审查的联动机制,提高整个创建审核过程的严密性[19];最后,强化绩效考核,设计合理依据,规范惩罚与退出操作程序(如先预警后撤销[2])。可通过构建第三方参与的特色学校布局效果的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审查特色学校遴选、布局与落实等情况信息,及时分析关于审批与复核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全面监管特色学校资源布局实施的整个过程。

5 结束语

七年来,我国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与规模已实现了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亦有目共睹。然而,为了保证在继续合理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满足校园足球发展的质量要求,亟需在强化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特色学校作为校园足球改革排头兵的重要意义,做好以建设质量为重心的统筹规划,注重特色学校遴选、布局和创建的公平与效率,持续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提升我国国家级特色学校资源布局水平的优化策略,有效解决当前不同性质地区特色学校存在的布局失衡与发展差距等问题,坚持面向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足球教育教学机会,保障薄弱地区或弱势群体对校园足球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努力做到特色学校的均衡布局与校园足球的公平教育,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足球教育教学差距,有效推动我国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全面发展以及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等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均衡性特色学校公平性
京津冀全域旅游供需系统构建及均衡性研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公平性问题例谈
均衡性原则司法适用解读及适用路径的精致化构造——以四个案例为出发点
着力破解基层民主“非均衡性”的困境
政府间均衡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