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不再让“病根”变“穷根”

2022-12-14主笔傅昭仪

人人健康 2022年22期
关键词:病根大病贫困人口

主笔/ 傅昭仪

在过去的数年间,我国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并在减贫脱贫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2021 年2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因为要想摆脱绝对贫困,需要涉及方方面面。当问及什么是制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最大“瓶颈”时,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没有资金支持,缺乏经济产业;也许是教育文化程度低,缺乏脱贫致富的知识技能;也许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便利的交通线……但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也许是健康问题导致的因病致贫。

有人说,一场重大疾病,往往能摧毁一个中产家庭,更遑论低收入的贫困人口。对于贫困百姓而言,“病”比“穷”更为可怕,尤其是“大病致贫”所带来的沉重打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很可能花光全家的所有积蓄,而当他们因为“疾病缠身”无法从事生产生活时,也就更难摆脱贫困,这无疑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再穷也不能得病,得病也不敢进医院”成了贫困家庭最常见的心态。

据人民网报道,2015 年底国务院扶贫办摸底调查显示:当时全国7000 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由此可见,健康问题导致的“因病致贫”已经成为贫困百姓心中最大的“病根”。

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将归零。“因病致贫”不仅成为健康中国的“短板”,更是制约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所以,在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中,将保障基本医疗列为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帮助贫困人口“拔病根”“拔穷根”。

全面消除医卫空白点

“病有所医”是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健康扶贫首先要保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让老百姓能看上病。

2019 年1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了全面的排查。排查发现,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还有46 个乡镇没有卫生院,666 个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其中80%集中在“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深度贫困地区。1022 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6903 个卫生室没有合格的村医,其中53%集中在“三区三州”;1495 个乡镇卫生院、24210 个村卫生室没有完成标准化建设。

为了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改善医疗机构设施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累计安排1795.5 亿元,支持贫困地区所在省份的1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对贫困地区建设项目“应纳全纳”。并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以及巡诊、派驻等方式,历史性地解决了部分地区基层缺机构、缺医生的问题,基本实现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提升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逐级下沉,组织1007 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32 个脱贫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实现每个脱贫县至少有1 家公立医院,98%的脱贫县至少有1 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

如今,我国已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贫困县,消除了46 个乡镇无卫生院、1022 个村无卫生室的“盲区”,消除了666 个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生、6903 个村卫生室无村医的“空白点”。

确保贫困百姓“看得好病”

健康扶贫要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近年来,我国组织动员了全国80 多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对贫困人口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一户建一档案,建立了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推动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

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我国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实施了大病专项救治计划。2016 年,国家卫健委在安徽、贵州等8 个省区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试点,先期将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等9 种大病纳入救治范围,使患病的贫困人口能够大病不出县,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经济开支。近几年,国家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不断扩大病种范围和覆盖地区,2020 年又将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及风湿性心脏病5 个病种,纳入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至此,已有30 多个病种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截至2020 年12月,全国需要大病集中救治的患者460 万人,已经救治455 万人。

与大病、重病相比,慢病最容易被忽视,一旦控制不好,极易转为高危疾病。2017 年,在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下,启动了家庭医生慢病签约管理服务,为慢病贫困人群提供规范的慢病管理服务,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家庭医生在完成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还会承担预检分诊、流行病学调查、宣传教育等工作。

“互联网+医疗”也在健康扶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医疗打通了患者就诊的最后一公里,使得层层叠叠的山脉不再成为医疗保障的阻隔,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远、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此外,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防控也取得历史性成效。到2020 年年底,重点地方病实现监测全覆盖,大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

织就最大医疗保障网

健康扶贫,除了要让贫困百姓“看得上病”,还要确保他们“看得起病”。

白族姑娘和秀娟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人,因为患有骨结核病,8 岁时腰上长出一个篮球大小的鼓包,被人称为“蜗牛姑娘”。想要治疗骨结核病,最少需要十几万元,这对本身就家庭贫困的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和秀娟可以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就医服务,再无需担心费用问题。2019 年,经过2次手术、住院4 个月,她终于卸掉背在腰上14 年的“蜗牛壳”。治疗骨结核病所需的173920.66 元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报销了167814.65 元,她自己只需支付6106.01 元。当地民政局、红十字会还为她申请了3000 元临时生活救助。

手术之后,和秀娟高兴地发现自己居然悄悄长高了10 厘米。她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帮助家乡更多的父老乡亲。

为实现让贫困人群“看得起病”这一目标,使他们不再因为担心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我国设立了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三重保障,对贫困人口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并努力使这三项制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提高救助水平。坚决防止农村贫困群众因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医治的情况发生,并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农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进行整合,全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构建起更加公平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10 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 亿,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 元提高到610 元,惠及10 亿城乡居民。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医保基金年收支均超2 万亿元,惠及群众就医超40 亿人次。

大病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了进一步保障。即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符合规定的自付费用再按一定幅度给予第二次补偿。

到2015 年年底,大病保险覆盖了所有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群,也就是所有城乡居民都能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享受到大病保险的保障。

2002 年,我们国家首次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并明确了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2005 年建立了面向农村、城市的医疗救治制度,并逐步于2009 年整合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制度。

到2018 年5 月,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至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形成了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2021年,25 个原承担医保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共资助8519.72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76.69 亿元,人均资助207.40 元。

根据数据显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23 亿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1189.63 亿元。

经过数年的奋斗,我国终于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累计分类救治2000 多万人,帮助近1000 万个家庭成功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高价药不再触不可及

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

2018 年,一部影片《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该片改编自真实案件:主人公陆勇被检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医生推荐他服用一种叫作格列卫的药物。但这种药品的国内售价是23500 元一盒,每月需服用一盒,再加上治疗费用,普通家庭根本不能承受。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勇得知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一盒仅售4000 元,且药性相似度99.9%,便开始服用仿制“格列卫”,并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其帮忙购买此药,人数达数千人。2014 年7 月,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但极具戏剧性的是,陆勇的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网友也近乎“一边倒”地支持陆勇。2015年1 月,沅江市检察院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陆勇最终被无罪释放。

“陆勇案”和《我不是药神》展现了现实中病患生存的矛盾与困境,再次将“高价药”“看病贵”等话题引入人们的视野。这个难题该怎样破解?就如电影里最后几幕,这个事件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从2015 年开始,一些省份将格列卫纳入医疗报销,最高可以报80%,让患者们都可以吃上正版药、放心药。

2018 年11 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随后,开始在全国4 个直辖市和7 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带量采购试点,简称“4+7”。从此,药品提质降价成为医卫战线的“主旋律”。

带量采购,即国家集采,是由国家医保局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遴选品种和原研药,把全国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形成规模团购效应,通过国家层面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大幅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开展了六批药品带量采购,共计234 种药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也包括高价抗癌药、原研药等,3 年多来累计节约费用2600 亿元以上。以肿瘤药物吉非替尼为例,集采前价格为132 元一片,集采后降至41.8 元,再经医保报销后,原本每年4.7 万元的治疗费患者个人仅需承担约0.6 万元。

对于重大疾病、罕见病患者所需药品难以买到、难以报销的问题,我国则实行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政策,通过谈判降价将药品纳入目录,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疾病预防

2021 年3 月23 日,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他指出:“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除了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我国也着力于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将“预防为主”作为健康工作方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向公众推广宣传正确的健康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个人健康素养。并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和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实现了健康教育全覆盖。

志愿者向群众分发健康知识手册

毕竟,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群众转变健康观念,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维护自身健康,使更多的人少生病、不生病,才是摆脱“因病致贫”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病根大病贫困人口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一秋三分寒 病根最难缠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病根在这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