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名著学写作之让说明更有趣

2022-12-09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卵壳昆虫记法布尔

说明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目的在于准确、具体、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让读者清楚地认识事物或了解事理。写作时,要紧紧抓住事物的客观特征,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将事物或事理说清楚、写明白。通俗易懂、客观具体、严谨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若能在说明中兼顾趣味性,让理趣与情趣在字里行间共舞,作文定会增色不少。

左读经典

1.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地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

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能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的,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

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在上午。

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节选自法布尔《蟋蟀出世记》)

2.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

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螽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们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它却并没有逃走。它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法布尔《螳螂捕食》)

◆赏读

以上两个片段均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这得益于法布尔对昆虫日复一日的细致观察和充满慈爱的真情书写。

片段1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借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片段2则细致描绘了螳螂捕食过程中它的鞘翅、双翼、腹端、劫持爪等各个部位的姿态,描写了螳螂捕食时“张开双翅——垂直上身——挺出劫持爪——紧盯猎物——高举双钩——捕杀猎物——享受美餐”的全过程。作者全面描写了螳螂捕食时动作、外形、声音及犀利的目光,并通过描写蝗虫面对强敌时的状态,突出了螳螂捕食时令人惊骇的架势。

◆借鉴

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像法布尔的《昆虫记》、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等都是科普说明文的代表,读来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表达技巧,让说明文变得生动形象。

让说明更有趣,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旁征博引,内涵丰富。在说明文中增添有趣的故事、传说,可丰富文字内容,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善用描写,跃然纸上。为了更好地凸显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都可更全面地描绘说明对象;正面描写可直接描写说明对象,侧面描写也能巧妙地烘托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三、妙用修辞,生动形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说明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语言幽默,妙趣横生。用幽默的语言行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右写片段

每年三四月,我都会欣赏到窗外梨树开花的美景。梨花朵朵,素淡如雪,花瓣圆如微型的芭蕉扇,花蕊的根部为白色,顶端是淡淡的黄色,淡雅之美令人心生惬意。极目远眺,一团团一簇簇,雪堆云涌,银波琼浪。仰头细看,和着暖暖的春风,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扑入你的鼻翼。待到中秋节时,黄灿灿的梨子便缀满枝头,一眼望去,使人顿生爱怜之心。

梨子的外形似一个“8”字,上边较小,下边较宽大,外边一层果皮多呈黄绿色,果实大而美,味甜微酸。

触摸它的外皮,不是很光滑,将果皮削去,里面莹白如雪的果肉就登场了,吃梨的好處很多,听老一辈人讲,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保护心脏,缓解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中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还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呢。

中秋时节,大多数人都会拿梨待客,它可是个“宝贝”。不过要注意:梨是寒性水果,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更要记住梨千万不要与螃蟹、鹅肉等同食,否则身体会不舒服。

【河北平山县外国语学校 杜钰 《梨》】

◆点评

小作者在介绍梨时,由外观到内部,由观赏到品尝再到作用,一一道来,使说明内容层次井然。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梨的模样,彰显了小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猜你喜欢

卵壳昆虫记法布尔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法布尔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观察鸟卵结构的拓展实验
探究鸟卵外部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地位
敲生鸡蛋前有必要先清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