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网络亚文化对青年思想行为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2-12-08张欢王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亚文化阵地网络文学

张欢,王瑞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以网络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等为代表的青年网络亚文化,越来越成为校园里流行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青年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对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和校园舆论主阵地的建设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该文将以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切入口,剖析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深入解析青年网络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探索主流舆论阵地引领青年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1 青年网络亚文化内涵与特点

网络亚文化是相对于网络主流文化而言的概念,是一种存在于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的非主流文化形态; 是大众在网络上逐步形成并推广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生存状态。其表现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歌曲、网络电影、网络游戏、恶搞、“饭圈文化”、网络文学等,具有潮流性、边缘性、创新性、隐匿性、褒贬性甚至反传统性等特点[1]。

青年网络亚文化是网络亚文化的一部分,其在网络平台上产生、流行、传播,并以青年人为主体。青年网络亚文化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一方面,青年网络亚文化的绝大部分内容尤其是网络短视频、 网络游戏等网络平台上流行的内容,满足了青年除学习生活外多元化需求,填补了学习之外的空余时间;另一方面,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提升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网络参与感和心理归属感[2]。

2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平台支持,碎片化阅读的普及和较高的接受度决定了青年网络亚文化能够传播及时、迅速,突破空间地域、社会地位、文化差异等限制[3]。

2.1 网络短视频

抖音作为网络短视频产生和传播的平台之一,用户几乎覆盖包含了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们,在一所高职院校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发现,78.92%的学生每天娱乐的主要来源即为刷抖音等手机短视频APP。他们既是网络短视频的主要受众,也是短视频的主要创作者。通过网络短视频,青年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也有一些为博取关注度,用十分夸张、恶搞甚至颠覆传统观念的图文、视频等方式来达到传播、吸粉的效果。受访学生中甚至有人认为,可以不用QQ、微博、微信,但是不能不刷短视频。可见,网络短视频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十分深远。在高职校园里呈现出一种发展状态,可能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是都在网络短视频里相遇过[4]。

2.2 网络游戏

现如今,网络游戏种类数量日渐增多,题材也日益丰富。使用方式也从电脑端扩展到手机端,使用越来越便捷,不仅打破了空间地域限制,还能让用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实现与其他用户娱乐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手机语音,用户可以利用网络游戏进行沟通交流、添加好友,这成为了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手段。由网络游戏衍生而来的网络电竞,逐渐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5]。

2.3 网络文学

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盛行于广大青年网民中,正向着文学主阵地阔步迈进。小说阅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文学文本通过网络传播到无数用户手中,实现无障碍选择沟通。“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归纳指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读书动机,如“实用动机”“休憩动机”“夸示动机”“逃避动机”等[6]。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不仅满足了人们虚拟的幻想,短暂转移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也可以借此放松身心。种类繁多的网络文学,让青年学生主动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心理[7]。

2.4 网络语言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活跃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网民们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创造特有的网络词汇和语句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将文字、数字、字母等进行组合,创造出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如“yyds”“打call”“凡尔赛”“内卷”等。网络语言凭借其诙谐、幽默、创新等特点,深受网民受众的喜欢,成为网络世界里证明自己没有被“遗弃”的有效形式[8]。

3 青年网络亚文化对青年思想行为的影响

青年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十分广泛,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以及思维方式。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负面影响[9]。

3.1 积极影响

青年网络亚文化所表现的部分内容、 正能量与主流意识形态兼容,并在形式上为年轻人所喜闻乐见,可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正常的文化发展[10]。

(1)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一群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利用网络虚拟身份,在微博、贴吧、知乎等平台聚集,对感兴趣的人和事建立讨论帖,发表意见和看法。

(2)提升文化相互融合。以cosplay 等为例,其在被大众网民接受以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比较小众的青年网络亚文化。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接受度不断提升,青年网络亚文化不断地融合传统文化,跨界组合,cosplay 不断融入古风、汉服等适合的元素,在传统和现实间实现“破圈”,利用网络平台更接地气、更通俗的方式推广了传统文化,让文化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拥有了历久弥新的生命力[11]。

(3)实现网络自我认同。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为青年追求个性化发展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和网络语言等表达形式,展现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华,通过构建虚拟的网络人物,达到一种网络的身份认同,以此实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目的[12]。

3.2 消极影响

青年网络亚文化内容鱼龙混杂,一定程度上缺乏沉淀和文化价值,在表现上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而忽视了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塑造,事实上也在消解和重构着主流舆论阵地[13]。

(1)不利于营造健康网络空间。青年网络亚文化中一些人为哗众取宠不断刷新人们的底线,一些创作内容缺乏基本的常识。长此以往,青年学生容易被这些无脑无内涵低质量的内容浸染,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2)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本职首先是学习,随着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流行,个别学生为满足攀比心理,通过直播平台或者短视频网站拍摄夸张的视频,获取大量点赞和关注,赚取流量和费用,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不利于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校园主流舆论阵地肩负着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功能,不健康的青年网络亚文化对校园主流舆论阵地产生冲击,不利于校园主流舆论阵地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影响着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展。

4 高职院校应对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对策

在高职院校,学生受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于网络亚文化接受程度更高一些,校园主流舆论阵地要积极作为、兼收并蓄,更好的引领青年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对于青年网络亚文化的价值, 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肯定其中的积极成分,以及其在创新方面的努力; 要不断提高学生对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识别能力,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14]。

4.1 主动摈弃偏见,提升包容认同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年网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些学生面临着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各种问题.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混乱、恐慌和无措等心理特征,使得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演变为他们情感宣泄的集聚地。如何正确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融入主流舆论阵地的建设之中,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因此,主流舆论阵地要主动提升对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包容,对其积极向上的部分给予认同,摈弃刻板偏见,打造充满正能量、 包容开放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也为主流舆论阵地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提供平台[15]。

4.2 强化思想引领,促进融合发展

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联合党委宣传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组建青年讲师团,开设信仰公开课,打造思想引领精品课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让主流舆论阵地主动“沉下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贴近学生,不断促进校园主流舆论阵地与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融合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16]。

4.3 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社会实践是他们认识社会和感知国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活动中,要将志愿服务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信心; 将专业特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融合,不断扩展延伸实践的内容,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集专业与特色为一体,打造社会实践品牌,增强社会实践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4.4 丰富校园文化,扩大作用影响

当代青年的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问题。校园主流舆论阵地要主动倾听学生,主动想青年学生所想,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网络新媒体深入浅出的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愿意听、听得懂。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学生课余时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吸引青年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增加学生活动参与感,扩大活动参与量,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主流舆论阵地还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突破传统的传播方式,准确地把握青年学生群体关注的重点、焦点、热点。

5 结语

青年网络亚文化作为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网络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既要大力建设主流舆论阵地,又要积极引导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学生在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亚文化阵地网络文学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无尾怪”和“独角怪”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