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传播路径初探

2022-12-08薛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院受众德育

薛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目前网络新媒体是书院育德文化面临的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书院文化传播的时效性,进而提升网络传播的文化能力和水准,满足大学生的书院德育文化需求,将其价值导向和精神激励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国家文化团队的综合素养,实现书院德育文化的持续传播[1]。

书院德育文化是在民族这一肥沃土壤中道德修养、政治修养及思想修养的全部精神文化的总称。为了更好地扩大和彰显古代书院德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学院德育文化传播路径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对书院的德育文化进行传播,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的出现对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路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文化传播更加的及时有效,从而促进思想道德的构建。书院德育文化的普及有很强的教育性质,要想把书院德育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就要加大书院德育文化的普及力度。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体,把其运用在书院德育文化的传播中可以为书院德育文化提供一种新的传播路径。扎根以“儒教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文化。

1 网络新媒体在书院德育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下,对于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其影响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文字、 语言及图片将书院文化中的正能量爱国思想传达给群众,加强网络文化社区的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发挥教书育人作用。不仅如此,利用互联网还可以将文化信息交往体系快速拓展,为书院德育文化传播提供新途径,实现文化传播的全民性和群体性。除此之外,网络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也会加强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沟通,营造出多元对话的新意境。一般来说,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可以使得信息平台中的数据得到处理,开辟新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积极引导网络新媒体进行信息分享,使得群体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实现传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增强受传者的文化感知力[2]。网络新媒体还可以将信息转换成符号、声音和图片等形式,使得人们可以在信息传播中对内容理解更加清晰,利用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使得受众的思想转向正能量。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文化的艺术美,减少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强人们的认知,使得书院德育文化传播更加具有价值。书院德育文化传播活动属于非物质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陶冶人民的生活情操。

2 网络新媒体对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2.1 网络新媒体传播速度可以提高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播比较的速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利用网络新媒体对书院的德育文化进行传播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像是美国的一名网络学的专家所说的那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理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是具有密切联系人们、用10年前也无法想象的方法打破各个地方的界线。”在如今这个时代,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书院德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必须积极促进书院德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建设中华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普及力决定其影响力,借助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和时效性特征,通过图片、语言、文字等,在最短时间内将具有教育价值的书院的德育文化内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世思想等进行传播,网络新媒体下中国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使人们能够及时进行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2.2 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双向性创建了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对话平台

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通信传播,不是对受传的通信者的单向教育,而是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对话特点。这种传播模式和以前的那种相比,不再是单向结构,而是传播和阐释之间的双重的文本交流结构。一般来说传播主体和阐释主体都是双方输出的文本意义,但是又可以接受由对方传授过来的信息,使得双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传播的主体相比较,阐释主体的输出更像是对传播主体的一种反馈。在对书院的德育文化进行传播的时候运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可以有效地加强传播和接收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产生一种“对话”的情境。毫无疑问,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网络媒体的双向性互动平台,传播中国书院德育文化促进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互自由沟通,帮助人们由之前的传统的被动接受文化教育变成了积极参加文化传播。这样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让受传者感染到书院德育文化的思想,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2.3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量是巨大的,为书院德育文化建设了一个广阔的传播空间

新网络媒体具有打破地理和存储空间限制、保存和链接大量信息的功能,因此可以将信息传播到更大范围、甚至全球。“网络前所未有地将世界上兴趣和专业领域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发展的繁荣领域”。由此,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将以光速传送,最终可以将所有人类的知识结合起来。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扩大了精神文化传播系统,并为我国书院德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所以书院德育文化可以通过新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因为网络新媒体具有传播时效性强、传播迅速、传播量大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特点,所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来进行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可以为书院德育文化建设一个广阔的传播空间,进而增强书院德育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新网络媒体来增加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范围,并把书院德育文化落实到每一个社会阶层中,可以使得这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4 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多媒体性质为传播书院德育文化创造视听的盛宴

向社会上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书院德育文化,其实就是对我国一些优秀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但不能将理论改为单纯的说教,这只会使书院德育文化变得没有魅力。可以通过使用网络新媒体,为人们呈现一个全新的视听盛宴,极大地提高书院德育文化的魅力。传统线性文本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就是受众对于文字的理解,但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问题的理解不同,所以对书院德育文化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就像是岳麓书院中的楹联里所写的那样“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陆岳麓蜂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牧归”。如果不能理解楹联中文字的意思,那么自然就不能进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状态,理解“仁者”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利用网络新媒体可以把一些文字以图片或是音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受众对其理解得更加透彻,使人们如身入其境一样获得个人体验,这样一来受众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和以往那种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印象要深得多,对传播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毫无疑问,采用网络新媒体来对书院德育文化进行传播,可以使得枯燥的德育文化充满活力,引导受传者深入理解传播内容的精神本质,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3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传播方式

3.1 创造新的传播方式理念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必须要创新,传播理念也要与时代接轨。在此期间,必须要实现书院德育文化的双向对话转变,建立起现代化以上的书院虚拟社区,着重于营造一种虚拟的文化主体间的交流形式,使得文化交流的真实性增强。在此环境下,必须要将受众之间的主体关系转变成“你我”对话关系,使二者之间都互为倾听者和诉说者,打造二次元性的文本意境理解形式,以此来传播文化内容,表现出意义的双向流动性,能够截取到受众的真实想法,达到合理的教育教学文化效果,积极与受众产生互动,营造出一种更加有利的思想文化氛围,实现文化主体信息的互动交流,创新其基础性建设的发展,使得书院德育文化的信息交流转变成思想的沟通与融合。工作人员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及人员意见和建议,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强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使得书院德育文化活动具备组织和策划性,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文化的正能量的传播[3]。

3.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传播与引导

书院德育文化作为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系,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对此,必须要建立起对应的网络文化传播形式,构建新型的文化传播内容和平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以诚信为主的道德理念。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将受众放置于一个全民监督的环境下,积极引导受众将该项理念从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将其落实到社会实践中,规范自我的品质,做一个真实的人。除此之外,还必须帮助受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对自己对社会及家庭负责,并把其作为毕生追求的道德品质[4]。

(2)传播以爱国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积极引导受众养成一种爱国的新理念,做一个关心天下大事的博大之人。在此期间,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树立起“内省克已”的批评精神,严于律己,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使得自己的思想文化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

3.3 优化书院德育文化传播行为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形式必须要创新和改变,在其功能中增添育人功能。从文化传播中我们可以发现,受众的心理属于媒体传播的隐形轴,可以通过观念形态的信息化功能转变,将其受众对象的心理精神生活转变下去,根据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呼吁社会大众的创新心理,构建多元化的系统传播方式,实现新时代下思想论点的交流碰撞,将书院德育文化快速地展现给大学生,做到百家争鸣。除此之外,还必须要积极的呼吁大众自主参与进去,实现网络社区的渗入式传播,组织和开展对应的书院德育主题文化,使得该项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改善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形式,增强其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增添更多的受众,使得学生的愉悦性增强,文化传播的效用增大。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周边的资源充分利用和管理,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力度。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开展对应的特色文化活动,利用好当地的资源构建优质平台,为后续的书院德育文化活动服务[5]。

3.4 提升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团队素质

书院德育文化的传播者是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直接原动力,可以把书院德育文化中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内容传播出去。一个高质量的传播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媒介的作用,最终可以更好地达到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目标。这个团队需要由高素质的人才组成,加强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团队建设,保证书院德育文化传播质量。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团队的思想素质,使得该项活动的传播更加具备政治性和思想性,实现指向性的方法落实,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将文化传播工作落实到个人,增强文化传播的方向性,引导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其朝正确的方向行进。利用互联网信息进行文化传播必须要注重传播的手段和人员信息素质,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文化活动,使得团队具备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在此期间,通过专业的培训可以使得文化传播更具专业性,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积极指导书院德育文化的传播,掌握书院德育文化知识,实现信息化的快速文化分享[6-7]。

3.5 注重书院德育文化传播内容中情理的融合,强化指导力

情感和理性是作为双胞胎姐妹而产生的。在对书院德育文化进行传播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播内容和受众情感之间的共鸣。“受众在对传播内容进行解读的时候,不仅会被内容所影响,也会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可以使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更加的细化,使之成为焦点。”采用诉诸情感可以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和起诉诸理性相比,使用诉诸情感的语言可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进行传播的时候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书院德育文化进行传播过程中,如果过于重视情感,就会使得受众过于感性,进而导致对德育内容理解的不正确。所以,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自己作品的情感。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心理情感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了大众传播的效果。选择受众是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点,书院德育文化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是要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认信息的可信度更是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书院的德育文化所涵盖的理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受众的态度,进而使得书院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更符合受众群体的需要[8]。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在进行传播的时候,主要就是根据文化传播的规律和当前网络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传播的,采用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极大地加快对我国特色网络文化平台的构建,进而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在当前这个时代中,中国文化作为我国网络文化的主要来源,利用网络新媒体可以把我国一些优秀的文化变得更加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而为高品质文化的传播提供优质的文化信息,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和高雅品位的中国风网络文化。因此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管控。为了进一步的创新互联网媒体下的书院德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必须要根据国内的发展实际情况树立新的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理念,提升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改善传播的方式,以社会主义为核心,宣扬正能量知识,增强党的主体核心作用,实现社会主义下书院德育文化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传播的高效性和有用性。

猜你喜欢

书院受众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朵云书院黄岩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江南书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