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样态转变研究

2022-12-08杨应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样态播音员语言表达

杨应梅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短视频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电视新闻想要维持发展状态,就必须做出相对应的策略进行调整,突破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1]。如果传统的媒体行业不做出与时代发展相符的调整,那么传统媒体对大众的影响力则会逐步降低。该文结合当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主要对播音员主持人的3 种语言表达样态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以适应短视频的发展,陈述语言表达应该如何做出与时代发展相贴合的调整,重新吸引受众,增强节目影响力。

1 语言样态在短视频创作中的转变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短、平、快的新闻样态逐渐成了受众喜爱的表达风格。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语言表达样态的转变

语言样态的定义在胡黎娜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样态浅析》 中这样表述,“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样态是表达者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写作语体及节目形态、谈话对象与目的对语气色彩、 语势起伏及节奏变化进行处理与驾驭的一种有声语言形式及表达方式”[2]。从2013年“大数据元年”,到2015年“互联网+”,再到2019年5G 时代的降临,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让传播方式、传播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传播理念开始更新换代,传播手段朝着多样化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媒体内容的创新、产品形态的变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技术进步带来的变革体现更多的是传播理念上的更新换代。在传播上更注重主流化的视频平台推送新闻,在语言表达样态中,节目形态注重简洁化、语气色彩注重亲切化、语势起伏注重节奏化、内容上更注重贴近受众生活,这种语言样态的转变使得传统媒体的形象从“符号”向“人”的方向转变,使传统媒体的人格化形象更加突出,打破了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刻板印象。

1.2 大数据环境下的语言表达样态

科技更新带来了全新媒体平台及传播方式,让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大众化趋势性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平台策略需要对语言表达样态进行调整,让其能够贴合受众,使之“通俗而不失格调,幽默而不失内涵”。新的短视频表达模式表达节奏更快,用户定位更加准确,主持人需要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将新闻内容呈现给读者,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的语言表达样态要区别于传统媒体在播报时的语言表达样态。在视频中体现出“播”不要“播”的太庄重,“说”不要说的不直观,“聊”不要“聊”的太随意,“评”不要“评的太深奥”的理念,以迎合年轻化用户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表达样态的调整。

1.3 传播的需求变化对语言表达样态的影响

传统媒体在新闻界一向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在逐渐降低,传播需求的变化,要求语言表达样态在贴近性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受众兴趣,将大量信息呈现出来。同时又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严肃、端庄的语言表达样态会让受众产生距离感,不能很好地达到“亲民”的目的,所以在短视频内容中需要以口语化、受众接受度高的贴近性的语言表达样态来展现视频内容。

在被一系列短视频平台冲击的同时,语言表达样态的表达需要做出新的调整。比如,在访谈类的短视频节目中,主持人需尽可能用亲切的语言;在微课类节目中,主持人以诙谐幽默、起承转合的语言表达方式,则可以提高受众的兴趣度,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为了打造年轻化的受众群体所喜爱的短视频内容,针对受众对节目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在视频内容上将复杂的专业化知识简单化,以口语化的语言样态进行讲解,在重点部分突出强调,控制视频的节奏,让受众能快速定位自己想看的内容。在语言表达样态上有意识的“说”“聊”结合的方式去控制心理状态和情绪表达,把自己代换成受众,去想受众想了解什么,用受众喜爱的亲近的口吻来表达,避免枯燥的表达形式,在重点的部分突出强调,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短视频信息的内容、整体结构,使受众产生兴趣。做出受众喜爱的短视频内容。在yutube 上的视频创作者老高,他的视频主题围绕“科学”和“神”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在每一期的视频中他都充当着主要讲述人的角色,而他的搭档茉莉则成了“捧哏”一般的存在,老高的语言表达样态以“说”为主,茉莉在旁边就跟他“聊”,这种“说”“聊”混合的语言表达样态,让受众更能理解他所叙述的内容,而他又将复杂深奥的科学和神学问题进行简易化,从而让受众的兴趣度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样态的变化符合了受众在浏览时的需求,为节目增添了信赖感和亲切感,吸引了大量受众。

2 短视频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样态存在的问题

短视频的崛起让视频传播的方式产生巨大变革,如何在几分钟内将短视频内容展现给受众,同时还要引起受众兴趣是短视频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很多主持人的汉语言文学功底薄弱,在主持中经常词穷,只能流利地说出一些流行网络词汇,而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主持人必须要钻其根源,才能窥见其精华所在[3]。”

2.1 节目定位决定主持人语言表达样态

节目定位决定了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随着多元化的短视频的发展,在需要主持人短视频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也呈多元化发展,这就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不论节目形式怎么变,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做到自身风格与节目风格的统一,明确了节目定位之后,才能确定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样态去展现节目风格。在视频作品中,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如“聊的有益而有趣是为上品,聊的无益而无趣则是节目的失败”,让受众能轻易明白课程内容。同时,在一段内容讲述完后,主持人就另起一段,在一个课程中分了3 个部分,整个节目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样态鲜明。语言表达样态与节目定位完整融合,使整个视频内容不突兀。而在微课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以诙谐幽默为主,这样就避免了在传递知识的时候让受众产生枯燥感。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所讲内容,以达到将自身风格和节目风格相统一的地步。

2.2 节目内容影响主持人语言表达样态

不同的节目内容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样态。语言表达样态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一种语言呈现给别人的方式,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语言表达样态的展现必须做到口齿伶俐,保证表达过程中语言的流畅,才能清晰的向受众表达自身想要传达的信息。一般情况下,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分为“播”“说”“聊”3种,当人们想要了解某些事件的真相,或是想要了解某些事物的消息时,播音员主持人就需要用“播”和“说”的语言表达样态;而“聊”的语言表达样式更为随意,内容更倾向于社会发展中的小事,更具人情味。在视频作品中,主持人语言表达流畅、清晰,将视频想表达的内容清晰明了地传递给受众,便于受众理解。整个节目的受众主要是学生,所以语言表达样态上,没有选择严肃的“播”的语言表达样态,而是采用“说”这种更为亲切化的语言表达样态。而学生作为年轻化的受众群体,更为喜爱的是直接、快速、高效的学习方式,所以整个的微课内容被分为了三段,分别展现各自主题,在重点部分主讲人会以重音的方式进行提示,在语势上有所起伏,而不是平铺直叙。“说”的语言表达样态体现了个人化的表达空间、个体化的表达样式,也为个人风格提供了更多的展现余地。

2.3 节目风格确立主持人语言表达样态

节目的风格对确立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样态在节目中能直接体现节目的风格是严肃的还是幽默的亦或是亲切的。节目风格是正能量的,就需要主持人有积极向上的语言表达样态,不能脱离客观事实选择与之不符的语言表达样态,如在综艺类节目中,就需要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样态,在新闻类节目中,就需要使用严肃端庄的语言表达样态,让受众感受到节目风格的同时感觉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节目,让受众产生舒适感,否则就会出现违和感,让受众的观看体验大大降低。在短视频创作中,视频主题内容始终围绕播音员主持人的3 种语言表达样态展开叙述,没有赘述,视频内容以从播音员主持人的3 种语言表达样态入手,为受众分析这3 种语言表达样态的区别,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素材收集工作,以早年间曾经在电视上成为收视热点的《话说长江》等系列专题片节目为例,让受众能轻易理解视频内容与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在表达上,主持人使用亲切的口吻和平易近人的表达样态,把“说”和“聊”的语言表达样态结合起来,其中没有夸张的语言动作和肢体表情,以平铺直叙为主,加强了对节奏和交流感的控制,将感情融于节目之中,使其达到情景交融。用户是短视频的核心,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样态要让受众在观看短视频时产生舒适感、兴趣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用户黏度。

3 短视频创作中语言表达样态转变策略

“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传播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范围逐渐拓宽。各种新兴的媒介给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播音主持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提升播音主持自身的语言水平与综合素养。只有更加注重播音主持过程中,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将主持行业的艺术特点彰显出来,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收听效果[4]。”短视频的核心在于用户,抓取用户喜好,贴近受众,建立亲切感与信赖感,就能做出受众喜爱的短视频节目。

3.1 如何构建话语权

如果说传统节目是受制于时政类新闻性质而无法在播报形式上做出重大转变,那么传统媒体是否能使用一些平民化的语言表达样态,突破沉闷、严肃的自身形象?与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新媒体环境下的短视频语言表现形式更加注重以受众为核心。而平民化的语言表达样态更容易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吸引受众目光,增加受众黏度。“融媒体时代下,虽然此种播报形式有助于保证新闻的威严性,但难免会枯燥乏味,磨灭观众热情。因此通过观察近些年电视新闻播音语言可知,播音人员口语化的报道越来越普遍,啊、呢、吧等类似口语词在报道中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此种播报形式填补了严肃性无法和观众达成共识的不足,更加接地气,拉近了大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5-6]。”

在短视频创作中,主讲人使用简洁、直接、明了、易懂的措辞,简单的句式结构,平铺直叙的语言来表达视频内容。这种平民化的语言表达样态具有通俗、亲切、随意、生活化的表达特点,能将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平俗易懂的语言内容,增强理解性、亲近感,对专业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舆论方向的话语具有真实、具体的表述,理性或感性地反应力,建立了“话语权”,能够更好地满足普通受众的语言传播方式。在节目中加入点头等体态语言,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态度,能够将新闻内容与受众表达习惯相符合,既增加受众的接受度,又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信息的传播。虽然这种语言表达样态不同于传统新闻类节目的庄重、规范,但在风格上进行了互补,改善了节目内容对受众吸引力不足的弊端,能够让节目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2 如何提升信息幽默感

从受众的固有印象来讲,时政类新闻的语言表达样态都是严肃、死板的,很难有幽默感,想要突破这种局限性,就需要主持人不断通过自身积累相应素材,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样态,提升信息的幽默度。在新媒体平台占领了大部分流量后,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寻找新的新闻播报形式。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样态能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播音员主持人塑造一个全新个人形象的同时提升节目的幽默感,吸引受众。在短视频创作中,主讲人通过大量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让语言内容样式更为丰富。在讲述过程中,不停地通过举例,让实际例子更加形象,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样态将主讲人的个人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保持语言流畅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语言风格来展现主题内涵的表达方式,既拉近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又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完成了视频内容的传达,达到了传播信息的目的。

当今社会,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一味地模仿其他播音主持人的风格, 不可避免会被新媒体时代所淘汰。同类型节目越多,在不同的节目中就需要突出个性化的播音风格, 因此播音主持需要重视语言表达样态的个性化,逐渐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

3.3 如何提高受众黏度

短视频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表达大量的信息内容。主持人需要在短时间之内呈现大量的视频内容,这对主持人的表达内容、 表达节奏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短视频创作中,措辞的选择一般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词汇为主,虽然使用了简单的句式结构,但内容丰富多样,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将课题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受众。在语言表达上,主讲人要层次清晰,在重点部分用重音突出,让受众便于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再通过恰当的举例说明,让主题变得更为清晰。

在短视频中,从节目样态到语言表达样态和过去的节目相比产生了极大变化,节目样态从过去的以主持人为主,变化为主持人面对镜头,与受众谈论对于新闻的看法,语言表达样态从严肃、端庄变为轻松、幽默的交流对谈式,这些转变都大大消除了新闻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让受众更能感受新闻的生命力,提高对关注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增强了短视频节目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4 结语

语言表达样态在短视频中的转变,归根结底是传统媒体如何转变新闻的播讲方式,转换传播理念的问题,这个问题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受限于新闻题材,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播讲语态。但是,不论传播的形式如何变化,语言表达样态的核心内容是不变的。张颂老师在1983年对“播音腔”做出的解释是:“播音腔,实质上应体现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它是新中国播音风格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在证言上的共性要求和努力方向。”这个理论放在今天的短视频中也不过时。不论语言表达样态怎么转换,播音工作者的追求,始终都是内容与效果并重,严肃与亲切共生。

猜你喜欢

样态播音员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