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网络词汇的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

2022-12-08罗小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网民汉语词汇

罗小红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网络语言的时代已然到来,各种聊天软件的面世壮大了网民的数量,促使网络语言成为人们交际用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词汇作为网络语言的先行者,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入探讨网络词汇的成因,研究其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对于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词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汉语网络词汇的成因

1.1 节约各类成本

汉语网络词汇最早源于网民对上网时间与费用的节约需求。早期网民对于输入法的把握有限,文字录入速度相对不快,网络沟通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的快捷,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和办事; 另一方面,文字录入速度和表达缓慢,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沟通和办事,又无形中化解了网络的优势。于是,网民中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使用更加便捷的特殊性的词汇,并将其直接运用于沟通。早期的“520(我爱你)”“3Q(谢谢)”等一出现,立即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追捧。这些稀奇、便捷且相当时尚的词汇开始逐渐增多。网络之外,传统的纸质材料中也开始吸纳这些新式词汇。彼时,网络词汇开始迅速地登堂入室。

1.2 网民张扬个性

互联网普及之初,网民以青年人为主。青年人具有天生的好奇和创新欲望,他们在网络沟通中常常为展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创造性地使用个性化的非规范汉语词汇,并尝试在自己的网络领域推广使用,将其作为自己张扬个性的一种途径。博客出现后,“楼主”“斑竹” 等本义鲜明的词汇被纳入网络词汇范畴,并被分别赋予与原意完全不同的新意义[1]。创造加转借是早期网络词汇构成的主要模式,这两种基本模式满足了网民个性张扬的需求,也迎合了网络词汇发展的需要。

1.3 各类心理需求

与一般词汇不同,网络词汇原本依赖一定的使用环境和交流对象方能顺畅发挥功能,离开特定的环境与交流者,网络词汇则很难被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有相当大的动力来自社会心理因素。网络词汇的产生与应用,必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包括调侃、戏谑或发泄,包括从众跟风,包括创新弃旧,也包括删繁就简[2]。传统规范的汉语词汇很难圆满地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例如:近期常见于各种网络平台的“躺平”一词字面意思就是平躺在那里,但作为网络流行词,则反映了当下一些网民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一种看似无欲无求实则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消极心理。由此,网络词汇应运而生。

1.4 网络公司推进

互联网公司在网络词汇的产生与推广中功不可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或垄断着网络词汇的产出与运用。网络词汇的运用与发展方便了民众的交流与沟通,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无限的商业利益与发展机遇。这些公司顺势而为,大力挖掘和应用网络世界所需而与现实有别的语言形式,让更多的网民体验和运用网络词汇,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进入网络世界,满足各类人群对网络词汇的需求与爱好,广开路径传播网络词汇。如“凡尔赛”“内卷”“yyds”等网络词汇经常见诸于各个网络平台,受到网民的热捧,成为2021年当之无愧的网络热词。而且每到年末,还会有网络平台专门收集整理当年的网络流行词,这进一步推进了网络词汇的发展。因此,互联网公司是网络词汇发展的重要推手[3]。

2 汉语网络词汇的特征

综观汉语网络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汉语网络词汇具有明显的五大特征。

2.1 偶发与随意性

网络汉语词汇没有统一的构成标准和固定的产出模式,词汇的产出多数纯属偶发行为。网络词汇“躺枪”就是典型的例证。网络词汇在构词上存在多种常见模式,主要有以音译转换、拟声、方言词汇大众化,语言压缩等为代表的借音类构成模式,以纯取符号、全用数字、单用字母、外文词素借入以及借鉴成语等为主的取形类构成模式,以及通过语义整合、语义拓展等方式的提议类构成模式[4]。网络词汇产生上的偶发性与其不计后果的随意性相生相伴。网络词汇的构成与运用没有统一的结构功能要求和语法规则约束,甚至在寓意和意境上的要求也不多[5]。

2.2 幽默与谐趣性

网民表达对生活或工作中某些不良现象的抨击与诟病,常用造出一些有意思的、幽默的网络词汇,例如,“被”字类词汇中的“被代表”等,就表达了造词人和使用人的感慨、无奈与抨击。“杯具”作为“悲剧”的网络替代词,展示了造词人和使用者对生活的调侃和戏谑,表达出一种隐性或显性的自嘲或淡然[6]。幽默与谐趣性,使得网络词汇为严谨规范的汉语注入了灵动的元素和新鲜的活力。

2.3 简明与时尚性

网络语言追求语句的简明,网络词汇首先就承担了将语句简洁化的任务。很多时候网络词汇都不一定使用文字的形式,“==(等等)”“886 (拜拜了)”“yyds(永远的神)”等使用字符形式的词汇反倒比原始词汇更容易录入和呈现,全新或特殊的构成与表达形式,凸显了网络词汇的时尚特征,这点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多数网络词汇构成方式简洁,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情感态度表达和人际高效沟通的效果。简明与时尚性,是网络词汇得以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

2.4 通俗与低俗性

“神马(什么)”“赞”等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生命力,能被所有人接受并使用的网络词汇与“脱光(脱离单身状态)”等通常只能在网络上使用的、带有一定低俗性的网络词汇同时存在,诸如“屌丝”“叫兽”一类的网络词汇曾被网友评为最低俗的网络语言。这种并存性表明了汉语网络词汇是菁芜并存,有良莠之分的。可见,通俗与低俗性并存也是要对网路词汇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必要规制的原因之一,发展汉语网络词汇的同时,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5 量大且易传播

网络词汇来源广,汉语固有词汇的转借、中外词汇合用、小句缩词、符号替代等方式都能产生网络词汇。此外,一些热播的影视剧也能产生网络词汇,如“元芳你怎么看”就源自2012年的热播剧《神探狄仁杰》的一句台词。网络词汇量大,产出速度也快,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神马都是浮云”的横空面世,让“神马”与“浮云”立马蹿红,这两个神奇网络词汇的组合,会变幻为无数种新奇的句式,表达无数种意思,例如“神马名与利,于我皆为浮云! ”因此这两个网络新词被称为构建万能金句的金词汇。“神马”与“浮云”迅速为国人所接受的例证表明了网络词汇的惊人传播力[7]。2021年的网络热词“内卷”“元宇宙”“破防”“emo”等词一出,立即被迅速传播。

3 汉语网络词汇的发展趋势

网络词汇已然强势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网络词汇五花八门,良莠并存,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材料体系。网络词汇毕竟与汉语规范的基本词汇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特殊的词汇究竟何去何从,发展趋势如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汉语网络词汇将会继续强势存在,也会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泛化趋势,同时,国家也将对其开始依法规范管理。

3.1 继续强势存在的趋势

语言词汇的更新与变化是永远不会停歇的,网络词汇也是如此。网络词汇一经产生,除少数低俗恶趣无生命力者外,多数网络词汇会长期甚至一直存在下去。为规范汉语词汇体系注入新活力的网络词汇会通过国家和民众的使用和认可而被纳入一国语文词汇体系,这类词汇会保持长久的活力与生机。

确定汉语网络词汇具有继续强势存在趋势的原因大致有3 种:一是网络词汇的“草根”基础坚实。网民大多属于普通人,“草根”身份明显,网民们表达思想和诉求通常都只能以个人身份在网络上进行,难以仰赖或凭借权威媒体,网络词汇的使用者恰好都是这些“草根”阶层人士,网络词汇的创制和运用也都是自下而上,交相传递,这也符合“草根”阶层交流沟通的现状与实力,因此只要“草根”情节存在,网络词汇就不会消亡; 二是幽默与谐趣特性要求汉语词汇能突破汉语传统规范基础词汇的限制,以实现交流与沟通的非严肃性,营造愉快、轻松和自洽的交流氛围。同时这种需求也迎合了青年一代尊崇规则却又希望突破规则的复杂心理[8];三是网络词汇的应用阶层各异,不同阶层具有使用网络词汇的需求。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网民之间都有各自的交流沟通特有的语言风格和网络词汇。甚至可以说,不同阶层的网络词汇是维系本阶层人事无障碍沟通的基本纽带。因此只要有沟通阶层的存在,网络词汇就会存在。

3.2 一定程度泛化的趋势

网络词汇作为语言中最前卫、最活跃的材料,客观反映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态势。网络词汇作为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际的特定材料,现在已经不限于仅见诸网络,网络词汇一经产生,大多能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各类传统媒体、 纸质书刊,甚至在严肃的交际场合都能见到网络词汇的身影。不少网络词汇已经完全超越了网络交际的界域,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进了各类非网络生活[9]。网络词汇的创制者、使用者和传播者能轻易快速拓展,网络词汇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泛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创制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的情感与态度,折射了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法也不能回避的问题。

3.3 依法规范管理的趋势

网络词汇菁芜杂存的局势是人们对网络词汇抱谨慎和警惕态度的主要原因,网络词汇的各类积极和消极影响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逐渐被明晰。网络词汇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是一种无法人为野蛮消除的社会元素,所以,网络词汇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引导和规范。

网络语言和人际沟通需要有清朗的环境与氛围,网络词汇体系也需要清朗明晰,也需要规范。引导和规范网络词汇的发展必将成为我们对待网络词汇的正确举措,基本和必要的网络词汇构成与使用规范有待出台,也必将出台。从语言发展的规律与历史看,规范语言文字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立法途径,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网络词汇重视程度的提升,国家最终将会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词汇和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4 结语

任何一种被人们普遍用于日常沟通与交流的语言都体现了一个时代社会的特征。不可否认的是,汉语网络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网民的各种需求和爱好。在互联网公司的推波助澜下,汉语网络词汇将会继续强势存在,并呈一定的泛化趋势。作为语言的基本材料,网络词汇对汉语词汇的更新与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将汉语网络词汇存良去莠,为汉语词汇体系注入新鲜的活力。针对部分网络词汇带来一定的制约汉语发展的负面影响,国家也将对其依法规范管理,更好地引导网络词汇逐步走向规范化,既为广大网民津津乐道,又不失时尚、谐趣、简明,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语言环境。

猜你喜欢

网民汉语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