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结构和新时代彰显

2022-12-07王志刚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王志刚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特有的历史视野回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决议》是在“总结历史、把握规律”进而“坚定信心、走向未来”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8页。的总体要求中,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进而“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2页。的历史演进中定义和定位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主动精神是在党的百年探索实践中被证明了的,能够解释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么才能继续成功的重要因素。新的历史阶段,如何积极主动地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事关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事关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事关中国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的问题。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揭示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分析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构、把握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新时代彰显,不仅是深刻阐释说明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政治话语的理论需要,也是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能动性实践中孕育而成的精神品质,本质上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自觉、能动地利用社会历史条件,在反复实践和斗争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精神力量,表征的是共产党人在历史客观规律面前既不被动接受历史宿命论,又不陷入历史意志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政党品质。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认识工具,在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中认识时代特征、把握时代潮流,以自主的原则、自觉的意识、自信的姿态不断汇聚人民大众的磅礴力量,形成历史合力,推进历史向前发展。具体来说,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政治品性

以长远的历史意识和宏阔的空间背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其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性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页。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以强烈的自主意识体察、解决中国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政治品性。鸦片战争以来,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但学什么、怎么学成为无数中国仁人志士要解决的问题。洋务派以维持清政府封建腐朽统治为目的的“中体西用”学习方式仅是“新瓶装旧酒”,最终以惨败收场;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有名无实,最终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独立自主地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办事”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2页。,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革命道路,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克服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依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改造方法,领导人民实现了以和平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壮举,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使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党立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的时代特征,为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科学的战略部署。纵览党的发展历程,正如《决议》所言,“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页。。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性领导中国人民谋求发展道路,其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走新路、开新局、谋新篇,将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最鲜明的特征。

(二)历史自觉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底气

唯物史观既将历史视为客观的“自然史的过程”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页。,也将历史视为“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的过程,强调的是遵循历史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依据,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最大底气。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善抓历史机遇、勇担历史使命的主动意识和能动性表现。恩格斯将历史发展看作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所形成的“历史合力”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页。的结果,强调主体只有在认识规律必然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并“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0页。。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为基础,尊重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特征,科学研判各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以此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党能够领导人民把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的底气所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度肯定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主体性作用,这使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着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能够主动地依靠人民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党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强调“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⑦《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2年1月1日,01版。,注重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以提升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水平,提出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主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中担当历史使命、把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的利益指向为衡量标准,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使党在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不断前进。这种用唯物史观的认识工具树立正确历史观,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辩证运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实践的自觉意识,确保了党既不走错路,又少走弯路,不断增强党领导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如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

(三)历史自信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骨气

历史自信是主体基于一定的历史认知而表现出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信仰、信念、信心的集中体现,彰显的是党为实现理想、为担当使命而百折不挠、刚毅坚守的骨气。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在肯定党的历史成就、坚定历史信念中表现出的高度自信的积极心态。“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01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对历史的科学理性认知中构筑长久的历史自信,主张以“古今中外之法”,即以“古今”的纵向时间维度和“中外”的横向空间维度认识历史,强调在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逻辑关联中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趋向,探索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幻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在对“四史”的学习中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从对“四史”的学习中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思维能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对历史成就的认可中构筑坚定的历史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党没有辜负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得到了检验。正是这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对正义事业必胜的历史信念,使党坚定了历史自信,指引党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领导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之路,取得了四个伟大成就。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科学认识以及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是党历史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和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精神密码。

(四)创新创造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志气

基于理论和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历史创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将特殊的理论品格外化为鲜明的创新创造精神以能动地朝向目标前进的志气。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人民开创新的实践格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境界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叙事中,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既有成果和具体观点实现丰富性发展,还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条件,在不断探索中以全新的内容打造新的理论体系,开辟新的问题视域,形成自己的理论主题、理论视野以及理论展开的逻辑构造,以此指引党领导人民形成新的实践形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基本国情、历史阶段的动态发展中适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变与不变,在回答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这使党“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2-83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使我国这一后发国家,在“东方从属西方”的历史境遇中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这一“奇迹”般的创造使古老的中华文明散发出现代的光彩,为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方向,向世界展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文明方向和现代化道路。如《决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4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页。,而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创造版。这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视野,向世界指明了政治文明的正确方向,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历史发展上的创新创造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构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内涵阐明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涵盖了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意志和价值理念等多元要素的精神系统,是对中国共产党坚守什么理想、担当什么使命、锻造什么品格、忠于什么主体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答。深刻剖析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结构,对于全面理解党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支撑

马克思主义所阐发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核心理论,一方面,通过说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哲学的一般意义上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作用,进而科学揭示了人民大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鉴于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及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通过阶级分析阐释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有利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大众在推动历史发展进步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实的理论根基,让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实现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切实可行的伟大理想而非幻想。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在革命性实践的检验中,才能真正显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动力,在创造性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内的精神体系,这构成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结合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倾向,强调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形成了“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的探索精神,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后,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认识中,以“敢闯敢冒”的改革精神,破除极“左”思想的禁锢,勇敢迈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实际和现实条件,将其真理运用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当中,从而具备了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并创造伟大成就的品质和力量。

(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承诺

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的苦难辉煌,荣辱交替的沧桑历史让中国人民深刻体验到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难能可贵,因此,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承担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工具性角色,如毛泽东所言,“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04页。,中国共产党秉持的初心和担当的使命,不仅来自党的本质属性和建党初衷,也来自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信赖。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近代社会背景而出场的“初心”这一实践起点,必然承接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使命”这一奋斗目标,作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评判标准是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开展一切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行动派”,在历经百年烽火硝烟、世事沧桑依旧焕发激情活力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在这一初心使命的召唤下,党才能够在面对各种艰难挑战中赢得民心、凝聚民力,聚起磅礴的精神伟力。“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7页。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为了使人民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既是党始终践行的初心,又是党勇于担当的使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01版。。为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进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本着满足人民幸福生活和对人民负责的情怀,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取得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彰显了党“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③《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02版。的历史主动精神。

(三)应对艰难险阻的斗争意志

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6页。。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与反动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在克服艰难困苦中才能带领人民创造出自由和解放的条件,为此也必然付出巨大牺牲。马克思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使命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内在动因,使得党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侵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生成、发展了“不动摇、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拼命精神,涌现出众多为了革命理想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共产党人,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以“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嚣张气焰,巩固了新生政权。这种大无畏气概还体现在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敢于胜利的精神上。如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党领导人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带领人民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稳扎稳打、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中逐渐形成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纵览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特质中涵育了党的伟大斗争精神,锻造了党坚强的斗争意志,使党能够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姿态表现出强烈的主体能动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握历史主动,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四)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穿中国共产党一切理论和实践中,党所坚持的理想信念、所践行的初心使命、所具有的斗争精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能否坚持人民立场关系到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住历史发展的主体的问题。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只有经共产党人用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才能将创造自己生活的自发性转化为创造历史的自觉性,才能焕发出磅礴的创造性力量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中国共产党只有以科学的理论和坚强的领导引领中国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焕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才能汇聚人民力量推动历史发展进步,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动力之源。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前人救亡图存的历史轨迹中看到中国人民“趋向自觉生活和自觉斗争的觉醒”②《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8页。,比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指出,只要将农民组织、发动起来,“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页。。正是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其的科学引导,才使得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四个伟大成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语)对一个政党而言,唯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真正把握时代大势,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页。。而要站稳人民立场,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团结,遵守党的纪律,只有如此,才能凝聚全党组织力、发挥全党战斗力,这是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保障。就此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立场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守人民立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站稳人民立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本质,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可见,正是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的政治属性使党能够在保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效率地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拓进取。

综上可知,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构,具有清晰严密的内在逻辑,既蕴含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基础,又体现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表达;既表达了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指向,又明确了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保障条件,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品质,是党在未来能够继续成功的精神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新时代彰显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构在充实党历史主动精神内涵的同时,也显现出党历史主动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焕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领导人民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面向未来,要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愿景,深刻把握新时代进一步彰显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路径。

(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新时代彰显首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上,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党要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全面把握新的历史阶段的“时”与“势”,这是新时代党历史主动精神得以彰显的首要前提。《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使我们党、国家、人民、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也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如生产力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生产关系上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上注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战略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这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使“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28页。,为新时代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彰显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使党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另一方面,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以及当前来自国内外发展的风险挑战,使“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6-27页。,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克服的困难与障碍。放眼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环顾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这是新时代党彰显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页。基础上,提出“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这既是战略判断,也是战略谋划,是党着眼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而彰显的战略自信,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把握历史主动,走好必由之路的战略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不断增强党领导人民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朝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定力和底气、决心和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②张洋:《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01版。。

(二)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使命和责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在对这一使命责任的履践中才能得以彰显。首先,“两个确立”为党履践使命责任指明了方向。明确“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选择,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全党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两个确立”的制度支撑,在使命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不断彰显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其次,“两步走”战略为党履践使命责任做了战略安排。“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③《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01版。要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近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在承接“十四五”规划近期目标的同时,也奠定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只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近期目标,才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远景目标奠定基础,也只有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必要条件。在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相统一中做出的“两步走”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世界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和科学判断上提出的,既是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大势、后植现代化发展优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立足时代前沿,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基础上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谋划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表现。再次,勇于自我革命的本质属性为党履践使命责任提供了保障。“打铁必须自身硬。”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0页。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新时代彰显要注重在实践性锻造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不断推进改革和自我革命中保持党的生机活力,调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能够始终以主动和自觉的姿态把握时代脉搏,回应人民呼声,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切实践行人民利益捍卫者这一历史角色中最大限度焕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

(三)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赶考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①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1月1日,02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彰显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赶考新时代,其本质就是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迎接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前提基础,创新是现实路径,守正和创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只有努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不断彰显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是因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一种长久稳固的历史自信特质。这种自信特质建立在党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原则,以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实事求是地呈现历史事实和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把握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同时,又能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风险挑战的结果。这也对党提出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5页。的要求。另外,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还表现为发展性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变迁、呼应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这是因为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解决,在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以指导党的实践,积极回应人民需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党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能够跟上时代,使党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本就在于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③《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01版。。

总体看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结构和新时代彰显蕴含着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在理论、历史和实践方面的合理性,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理论性、实践性、人民性、首创性和先进性等特征,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精神自觉、精神自省、精神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精神特质。这其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智慧,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秉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实践指向、精神状态、价值旨归,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抓住历史机遇、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说明。新时代,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深化对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学理认知基础上,不断弘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