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陶刻的技巧性与文化性
——以“四方山水瓶”为例*

2022-12-06尚永顺

陶瓷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技巧性紫砂陶陶刻

尚永顺

(尚永顺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陶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国陶器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出土的早期陶器作品中,有一些作品中常带有精美的纹饰,比如商中期的作品就带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等精美纹样,这些纹样反映了中国早期手工艺的水准和审美的特点,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美好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艺的发展,明朝正德年间,紫砂壶诞生了,清朝时期,陈曼生开创了文人书画与紫砂壶艺术结合的范式,至此,紫砂陶刻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凭借紫砂泥独特的艺术氛围和中国丰厚的文化与艺术基础,逐渐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法的重要形式。

“四方山水瓶”为一件紫砂陶瓶作品,其造型高挑,较大的瓶身面积为陶刻的呈现做好了准备。创作所选择的是中国山水绘画,借鉴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布局与技法,以刀为笔,使呈现出的画面融合了绘画与陶刻两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借陶刻得到了表现,陶刻也在表现这一幅山水绘画的过程中展示了工艺优势,体现了紫砂陶刻独特的技巧性与文化性。

1 紫砂陶刻的发展历程

紫砂陶刻是从紫砂壶陶刻中衍生或者说是发展而来的。“陶片上刻文字,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邹平县丁公村一座4 200年前的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有至少11个字的文字陶片,一下子将中国书法史推了近一千年,这种文字早于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文字。”[1]紫砂陶刻也是从文字陶刻开始的,清朝时期,书画家陈曼生参与设计紫砂壶,打造出了经典的“曼生十八式”,这十八件壶不仅造型奇特精美,而且还带有丰富的书画陶刻装饰,为紫砂壶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由此而形成的“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随着工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长,陶刻也开始出现在紫砂陶瓶、紫砂陶盘当中,由于刻绘精美,且融合了中国书画气质,文人气息强烈,故收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今的紫砂陶刻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形式。

当代的紫砂陶刻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文化性也越来越强,其对于基础美术,题材范围以及对紫砂本身的认识程度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预见,未来的紫砂陶刻创作将会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艺术性及专业性,许多经典的文化传承可能会以陶刻的形式出现在各种紫砂器之上。

2 “四方山水瓶”的陶刻技巧性

在深入到“四方山水瓶”中的陶刻山水世界之前,要对瓶体泥料和基本形态有一定的了解。此瓶的色彩非常鲜艳,红润的色调看上去高贵且大气,温和、细腻的质感揭示出紫砂泥品质的独特性和紫砂陶器的独特气质,韵味极佳。在造型方面,此瓶极为高大,为四方形态,四个面完全一致,整洁利落,转角圆润,不露锋芒,更有中国传统的儒雅风范。瓶身四面边缘部分用纹线加以处理,使瓶身中部的面要高于四周,形成了明显的层次效果,底部四边做出四角,缓和瓶体的量感,更显端庄平稳(见图1)。

在瓶身一面,是一幅古典气息强烈的山水画。“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山水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丰富的画学理论,反映出古代画家对于自然敏锐的、深刻的理解与体会。”[2]这种画学理论为陶刻充分借鉴,从布局到线条、造型的设计,都体现出典型的中国绘画风格,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意境美感,让人身临其境。

此幅山水陶刻的布局根据瓶体造型呈上下分布,以此营造出空间透视感,打造出山水画那种悠远、辽阔的美感。瓶身最上方是群山环绕,在云雾当中,线条较轻,以打造出因距离较远而产生的朦胧感。瓶身下方的近景是山石与柳树,线条更加清晰,尤其是山石棱角分明,极有“石性”。整幅山水画的布局较为集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然界景物那无拘无束的效果,山与石的特征鲜明,运用线条的深浅变化打造出空间效果,而这种线条的运用足见陶刻的技巧性。除此之外,通过巧妙的布局安排,画面当中便如同有水流自上倾泻而下,水本是无形,无法刻画,创作则依靠其他元素的巧妙组合来衬托出水的存在,让人们自行去想象水的千百种姿态,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审美空间,让人们每见此幅陶刻都能有不同的感受,时而感受到水流的平缓,时而感受到激流的激荡。

传统的紫砂陶刻从鉴赏的角度还需要具有3大要点,那就是简洁、协调和流畅。紫砂器的造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呈现出种种美的元素,附加在紫砂器上的陶刻同样也是如此。但由于陶刻是以紫砂作为载体,是通过紫砂本身的材质来刻画和展现出来的,所以陶刻创作的内容势必不可能像其他创作表现手段那样来进行表现,而是需要顺应紫砂器的特点来加以塑造。紫砂器中,无论是壶、杯、瓶、盆等等的器物,都带有显而易见的简洁、协调和流畅的特征,在陶刻诞生的早期阶段,秉承着大道至简的思维逻辑,文人也普遍将这些特征赋予给了陶刻,然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衍变,后续的陶刻作品普遍继承这些要素,并因此形成了以中国文化和核心的陶刻艺术表现方式,也就是同样遵循简洁、协调和流畅这3大要素的陶刻创作。

3 “四方山水瓶”的陶刻文化性

中国传统讲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山水画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更是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写照。陶刻所选择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都是基于文化背景的,以此才能显示出陶刻的意义。创作通过塑造这陶刻山水,也塑造出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那清晰的纹线所构成的硬朗的山与潇洒的树更少不了工艺精神的培养,这些最终汇聚成陶刻工艺的艺术魅力。

4 结语

“四方山水瓶”中的这幅陶刻气势恢宏,笔力老道,融合了陶刻工艺与古典绘画两方面的艺术特色,从而形成了全新的艺术风格。笔者首先阐述了中国陶刻艺术的发展,对此件作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了紫砂陶刻的技巧性与文化性,强调了陶刻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技巧性紫砂陶陶刻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论紫砂陶产品的造型设计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例析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