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艺“扭曲”之美*

2022-12-06蒲粤梅

陶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形陶艺陶瓷

蒲粤梅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成都 611331)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着创作者心手相映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 500年至纪元前2 500年的时代,陶瓷艺术作为我们国家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辐射给异邦的印象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艺术越来越重视,陶瓷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表现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陶瓷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着,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中。“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彭德、李小山策划的‘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为止,说明中国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所谓陶艺泛指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图形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现代陶艺区别于传统的陶艺仍然以陶瓷的材质为媒介,以手工技艺为主,从某种意义上,它摆脱了功用性能,纯属一种观赏性、情感性、观念性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艺术思潮在陶瓷领域中的反映和表现。

在中国陶瓷漫漫的发展道路上,人们逐渐从传统的对称容器拓展开来,顺着传统的路子摸索着前行,而“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应运而生。新的陶瓷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中国陶瓷艺术,而且能够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共存于中国这个大的艺术氛围之中。

1 “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的美

1.1 “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产生的特殊性

陶瓷艺术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形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造型产生美的形式。同时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纯熟的技巧。

就表现形式而言,陶瓷与其他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同于架上绘画以及一些平面艺术,它是突破了平面的立体存在;而和同样是以立体为主的雕塑相比,在使用形式来表达人的意愿时,具有它自己的优越性。

陶瓷材质的特性有别于其他材料,这样的特性正是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产生所需要的,而这种扭曲陶艺作品则是陶瓷材质美的一种延伸。从陶瓷特殊的材质而言,对外形本来有较大的限制,但现代陶艺中出现了一大批突破传统模式的具有创新认识的作品——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它们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容器外形的既定模式,给现代陶艺开辟了另一片发展空间。

1.2 “扭曲”外形下的陶艺的独特的美

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所传达给人们的美是一种现代人们所渴求的、又在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不容易被找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不拘于形式、回归自然的自由之美。这种扭曲的、自由外形的现代陶艺作品,充分展示了泥土——这一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的特性,展示出了泥性之美。

陶泥泥料色泽厚重,触摸质感粗糙,在“扭曲”的外形之下独具粗犷的力量,似乎以一个刚强有力的男性形象来形容它最为恰当;而瓷泥则细致柔和,相比较而言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清雅柔美的女性。扭曲之形赋予材质的美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这种“泥性之美”也正好符合了人们的情感归依。传统的对称的陶瓷容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实用性占主要的份量;而这种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则是观赏性较多的作品,它拉近了现代人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距离,使平日里看似很遥远的艺术品越来越接近大众。它们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陶瓷本身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变化大的过程,从软到硬、从湿到干、从黄到黑、从重到轻,这样的变化本来就是一个历练的经过。陶瓷的这种特殊的制作过程也给现代陶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陶艺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突发性与偶然性,往往一个不经意的过程就会使一件作品诞生出新的、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效果说不一定就是后期成熟作品的前身。那么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作品并不是一次偶然所产生的,它是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受到后现代艺术各个门派的影响,陶艺也在风格上打破传统模式,从追求对称、和谐的风格,渐渐发展为更加追求个性化的风格、个性化的美,使得我们很容易辨认出不同陶艺家的不同富有个性化的陶艺作品来。

传统的对称外形的经典型审美向“扭曲”外形的现代审美观念拓展,这种新的审美意识是对传统审美的打破和颠覆,是在对传统的审美疲劳之上产生的。而这种审美的变化正是时代赋予现代陶艺的,经过长期磨练所形成的,而这种变化又是促使陶瓷发展的内在力量。

陶艺的创作,本来就贵在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而作品则注重创新,思维观念就更要突破现有的模式,这样现代陶艺才会更加有发展空间。

2 列举当代陶艺家及其作品

传统陶艺讲究造型的完整和釉色的光洁,而现代陶艺则有意识地把变形、断裂、剥落作为表现手法,在制作过程中形成各种残缺的痕迹,用特定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鲜明对照。

黄焕义先生的《土说》系列作品,在风格上突破了传统意义“正”的特点,将一团团泥随意揉搓,形成扭曲变幻不定的形体,再将表面切割成面,游戏性地把景德镇青花瓷拼贴于作品之上,这样便形成了带有他个人独特艺术符号的现代陶艺作品。表现为“把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相结合,以古朴自然的艺术语言,产生意蕴广博的境界。”

《扭动》系列以扭、挤、压、撕、拉、按等方式彻底解构了传统的形式美。本无生命的泥土,在“扭动”中,产生了类似生命般的运动变化。“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具有相似之处,这使艺术品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拼贴”是黄焕义先生始终贯彻如一的造型手法。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手法所特有的魅力。从传统陶瓷造型的对称之美、现代主义陶艺造型的整体之美上,黄焕义先生机智地看到重新塑形的自然根据:在传统陶瓷和现代主义陶艺的审美理想和规范之下,压抑着难以数计的形式,如残缺、扭曲、非对称、偶然等,天地化生万物,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特定的审美价值。

在作品的意义模式上,在内容上不追求确定性,而追求意义的模糊性,各种元素、各种符号都可在作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观念则可从自己的想象、思维、兴趣中寻求自己所理解、所需要的意义。可以说,放弃物质性、实用性追求,而单纯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便是现代陶艺别于古典陶艺的最鲜明的特征。

陶瓷器皿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在人们的认识中,这些器皿大多都是先需具备实用功能,然后方可品玩。其实早在它产生之时起就和艺术密不可分,无论是陶瓷器皿的外型,还是表面的装饰,都源于艺术创作。随着现代审美意识的发展,茶壶这一平时生活的必备品,从解渴的使用功能不断升华拓展其艺术感染力。孟庆祝先生这些年创作的《壶》系列作品就是现代陶艺中对壶最为形象的诠释了。“他用个性化生动的造型处理出的视觉审美图式,执著的表达出传统文化中的‘壶’在陶瓷艺术‘回归与新生’后的建构。”

3 结语

“陶艺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艺术一个富有影响力的方面,与近几年的‘艺术回归’思潮有密切的关系”。“艺术回归”思潮不仅助长了现代陶艺创作热情,其纯艺术语言的主旨亦直接构成现代陶艺创作所追求的中心目标。

生活是陶艺创作的源泉,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主观意志和客观形态,自然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更深刻地表现主题。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同样也促使人们对精神家园回归的向往。创作的自由化,内容的多元化,非对称的审美形象模式,现代陶艺家们悉心体味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亲和之美。现代陶艺中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激情,释放出了艺术家们的怀旧的艺术风尚。这正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一件艺术品,经常是情感的自我表现,即艺术家内心状况的征兆。”

在这样一种现状下,“艺术回归”思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艺术家与大众的需求。突破传统模式“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纳,同时也给“扭曲”外形下的现代陶艺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使得艺术的载体也日趋多元化,陶艺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陶艺,以其深刻的意蕴、浓郁的时代特色及富有特色的东方元素,产生出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外形陶艺陶瓷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惊呆了,水果还能这么玩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