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市一体化 循环大周转探索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新模式

2022-12-06邯郸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9期
关键词:周转机构编制盘活

●邯郸市委编办

河北省邯郸市针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存在的“无编可用”和“有编不用”并存、县域间编制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性短缺以及民办义务教育学生回流

带来编制压力等问题,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探索出一条“一体化大周转”的教职工编制使用新路径。

一、打捆使用,上注下调,增加周转池体量规模

邯郸市着眼发挥机构编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瞄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积极创新思路举措,建实教育编制周转池。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市委编办牵头,会同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成立工作专班,集中14天时间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逐县逐校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了解需求,研究提出“全市统筹、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注重效率”的改革思路。二是打破壁垒,集中收储。将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所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部打捆,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一体化周转池”,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每年一核编,每年一分配。三是深度挖潜,源头扩容。紧紧把握市县两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公立医院控制数管理改革等契机,深入挖潜编制资源,将收回的1800余名编制全部注入周转池。此外,从市级存量编制中一次性拿出2000名编制充实到周转池,有效扩大周转池编制规模。

二、统筹供需,盘活存量,科学分配周转池编制

坚持“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理念,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个方面出发,统筹考虑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标准、教职工编制空缺、招聘补充计划、超空编等多种因素,突出全市盘活,不断提升周转编制分配使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削峰填谷。强化编制资源的政治属性,打破编制“区域所有、部门所有”的固化思维,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相对富余的县区抽减编制800余名,补充到编制缺口较大县区,实现了全市统筹、削峰填谷。二是精准投放。对偏远村小学、教学点较多县予以重点考虑,从周转池中专门拿出300余名编制实施定点补充、核编到校,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教师编制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三是循环使用。推行满编运行、即缺即补。市委编办、市教育局每年对市县两级教育编制使用情况开展联合核查,对连续三年空编率超过10%的予以核减,收回周转池循环使用,防止编制资源再度固化、闲置浪费。

三、数据赋能,动态监管,强化周转池管理维护

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及“一网通办”数据平台,不断加强编制管理效能,探索建立“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机制,以大数据分析和教育部门反馈机制助力周转池编制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一是强化分析研判。强化机构编制基础性、前瞻性、宏观性研究,持续加强分析研判数据的能力。将机构编制信息平台功能从查询、汇总的基础功能向数据分析、决策参考延伸,确保教育编制数据运用科学化。同时加强3到5年内即将退休教师信息的整理、核查工作,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确保盘活、用好全市教育系统编制资源。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周转池编制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实名制信息系统在教育编制管理中的动态监测、跟踪预警的功能和作用。市县编办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作为机构编制直查直处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联合教育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导评估,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三是强化政策配套。印发《强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编制机制的若干措施》《建立市县中小学及市属高校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的试行方案》,制定扩大教育编制来源、严格编制使用管理、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四个方面15项具体措施,为促进教育编制周转池规范运转提供制度保障,助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周转机构编制盘活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镇平县审计局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80.05万元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断 掌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铁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周转及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