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机遇谋创新 优结构强治理加快构建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新格局

2022-12-06哈尔滨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9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精简设置

●哈尔滨市委编办

哈尔滨市以“零基”方式重新测算和均衡分配机构编制总量,推进编制核定使用与岗位设置管理同步实施,紧抓“三定”规定、权限清单和章程管理,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专项、市场化、综合执法等改革,加快构建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新格局。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哈尔滨市作为全域试点城市,持续优化结构,推动精简瘦身,在事业单位系统重组功能再造、统筹均衡配置全域机构编制资源、理顺政事管办关系、健全治理体制机制、精准衔接未来人员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落细人员安置、经费保障、岗位管理等配套政策意见,形成了特色,积累了经验。

一、零基础测算总量

打破机构编制“区域化”“部门化”观念和长期积累形成的配置现状,以“零基”方式重新测算和均衡分配机构编制总量。一是区县事业编制总量“从零”核算分配。在省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固定公立医院、乡镇事业等基层基本公共保障机构及综合执法机构编制数额,再按本地区最新人口数量(含常住和暂住)、地域面积、经济指标(GDP和2018、2019年度财政收入平均值)及相应占比,以“零基”方式测算区县其他直属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特点和功能定位,反复分析验证,确定符合实际、综合平衡的区级编制总量和县级编制控制使用数量,有效解决了地区间编制配置差异过大、规模总体偏大等历史问题。二是区级事业机构总量“从零”梳理确定。详细梳理机构设置现状,固定依法设置、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明确设置、基本公共服务必须设置等机构数量,对其他区直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综合考虑与行政机构设置系数、市直同比精简口径、区域机构设置特点和条块关系,明确主城和远郊7个区机构总量均为74个,鼓励近郊两个“政区合一型”市辖区在58个总量限额内自主创新,其中松北区仅设置事业机构23个,精简60%以上。

二、一把尺子量到底

强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权威性、严肃性,注重改革政策延续、标准统一,标准之下无例外、一以贯之落到底。一是深化“大处(科)制”改革,综合省直及省对其他市(地)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设置标准,进一步从严要求,研究制定市直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区间标准,保证内设机构平均配置编制不低于8名、改革后数量不高于改革前。二是推动编制规模持续“瘦身”,市直除各类学校、公立医院、疾控机构等基本公共服务机构按行业标准重新核定编制外,对其他辅助性、服务性事业单位一次性收回空编,实行满编运行、动态管理。三是以上率下精简压缩,始终坚持市直改革和精简做在先、当表率,引领区县比照市直同标准、同尺度精简压缩,确保两级整体精简结果大体一致。本轮改革,市本级机构精简47个,占19.3%;编制精简8200余名,占25.3%。市辖区机构精简177个,占21%;编制精简7800余名,占22%。县(市)机构精简102个,占5%;编制精简和控制使用1.55万余名,占32%。

三、两个管理相衔接

把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前纳入总体考虑,推进编制核定使用与岗位设置管理同步实施、精准衔接。人社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配置方案和行业标准,先行确定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数额,机构编制部门在比对两个岗位数额和实有人员基础上,按照编岗相适、人岗相宜原则提出编制使用方向和要求,优先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用编需要;实施精准管控,全面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平台中的人员岗位信息,逐部门逐单位发文明确编制使用原则要求,建立重点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编制“周转池”,夯实管理数据基础,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四、三个抓手齐发力

紧紧扭住“三定”规定、权限清单、章程管理“三个抓手”,创新探索事业单位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明晰政事权限,完善事业单位治理体系。一是科学规范做“三定”,一个方案确定改革方向,一个框架明确机构编制要素,一个模板统一共性内容,重点在单位职能上用力,按照行政职能回归机关、强化公益属性的总要求,盯住公共服务属性,明晰法律法规规定,参照省直相关单位职责,梳理其他城市相关职能任务,准确定位事业单位主要职责,细化内设机构职责,确保“三定”规定规范权威。二是精心细致分事权,从最难处入手,在确定的两个试点单位之外,以调整理顺市、区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制机制为契机,再选取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制定政事权限清单,划分机关与事业单位职责权限,厘清市区两级经办中心权责界面,该规范的规范、该清理的清理、该下放的下放,确保清单事项全面、准确、客观。三是分类探索定章程,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行业规律特点,组织指导试点单位深入研究、拟定完善章程,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着力突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程序,健全决策议事、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五、四项改革优布局

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专项、市场化、综合执法等改革任务。一是重点行业领域改革有新进展。市属公立医院整合2所、下放3所,撤销4所医院加挂的研究机构牌子,推动公立医院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资源下沉、优势互补、服务提升、特色办院。打破系统壁垒,整合检验检测、社科研究、文艺创作以及机关服务等跨部门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减少职能交叉,聚合服务能力,形成1个辅助性事业单位服务多个党政机关新格局。持续深化水务、住建、工会等12个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系统内部公益事业集约化发展。二是市场化改革有新举措。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该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坚决不保留机构编制,撤销市法院、市检察院等下属5个后勤服务、疗养培训类机构;该回归市场的回归市场,在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对符合市场化方向但时机尚不成熟的4个公益类事业单位,采取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路径。三是重大专项改革有新亮点。调整理顺医保、社保管理体制机制,将相关基金征缴等服务经办职责下放属地管理,整合组建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中心,推行区级“五险合一”,实现统一征缴、统一经办一体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管理体制,将市不动产中心松北、呼兰、阿城、双城分中心整建制下放属地管理,推动相关区不动产登记交易经办一站式服务,便民利企。四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新探索。主城6个区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综合执法模式,市直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市区一级执法配套措施,着力把市级下沉队伍稳定在一线,作用发挥在基层;梳理并对主城6个区依法行使的3067项行政执法事权予以明确,实现“一张清单管执法”。

六、五个坚持贯始终

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与改革试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新设基层党组织2个,更名8个,调整优化5个。根据党组织设置形式及领导体制,相应明确党组织功能作用,严格按标准设置党务、纪检监察内设机构。研究拟订党务领导职数核定原则口径,建立职数核定与干部管理衔接机制,为组织部门和主管单位配备领导干部及领导班子分工提供遵循。二是坚持以改革促“瘦身”贯穿始终。科学把握财力支撑、事业发展、数字管理与机构编制规模之间关系,市区(县)两级事业单位总量在上轮改革精简25%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9%以上;事业编制总量在上轮改革精简24%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或控制使用19%以上。三是坚持防控风险贯穿始终。始终保持底线思维,加强预研预判和风险评估,做好压力测试分析,对机构下放、整合,超编、超岗位等情况分类施策,尽量做到不留历史包袱。四是坚持部门联动贯穿始终。建立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多部门联合会议工作机制,针对改革推进落实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协同会商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组织、人事、财政及人员管理等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五是坚持跟踪督导贯穿始终。紧紧把握改革各阶段时间节点,从制定“三个抓手”、落实“四个到位”、完善事业法人登记等重要环节入手,全程跟踪督导市直部门和区、县(市)按时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精简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视角点云精简算法
很美,很暖,很享受 Unison Research(优力声) MAX Mini书架音箱 Simply Italy精简意大利真空管合并放大器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精简、综合、用足——神木持续优化考核机制
栏目设置一览表
精简(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