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在猪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应用

2022-12-06董光跃侯敬民樊东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消毒剂圈舍猪群

董光跃,侯敬民,樊东生

(1.曹县饲料兽药管理工作站,山东 曹县 274400;2.菏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3.郓城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 郓城 274700)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畜牧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而生猪则是畜牧业养殖中的重点动物,生猪养殖具备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养殖技术发展迅速,生猪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过程中各种疫病频发,猪只产量以及猪肉品质均受到了较大影响,甚至引发了生猪的大批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生猪养殖中,必须对生猪疫病加强重视。消毒作为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严格落实意义重大。

1 猪疫病流行特点

1.1 疫病种类不断增加近年来,受到环境、应激、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猪疫病呈现出高发趋势,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在原有的蓝耳病、喘气病、口蹄疫、猪丹毒等常见病的基础之上,非洲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显著增高,不利于养猪业稳定发展。

1.2 呼吸道疾病突出近年来,化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再加上生猪养殖时圈舍光照通风不佳,粪污清理不及时,导致圈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极大的增加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猪流感、伪狂犬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威胁猪群健康生长。据统计,当前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在5%~30%。

1.3 免疫抑制性疫病增多生猪疫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较大,如: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会对猪的免疫细胞和器官造成侵害,进而形成免疫抑制,增加后期猪病的发生几率。产生免疫抑制的猪,接种疫苗后效果明显下降,进而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同时也极易出现继发感染现象,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几率。

1.4 混合感染病例增多现阶段,生猪疫病发生混合感染病例越来越多,如:猪瘟和伪狂犬病、圆环病混合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伪狂犬病、圆环病混合感染等,混合感染的病例,其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化,使得诊断难度增加,易于出现误诊现象,并且需要联合用药,增加了治疗成本。

1.5 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多生猪疫病中,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会对养猪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如: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细小病毒病、非洲猪瘟、布病、伪狂犬病等,均会造成繁殖障碍,导致母猪出现屡配不孕、流产、死胎等现象,公猪出现死精现象,繁殖性能下降,不利于养猪业发展。

2 猪病防治中消毒现状

2.1 不重视消毒部分养殖场户并不重视消毒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接种疫苗即可万事大吉,因而没有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与方案,没有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2.2 不重视清洁个别养殖人员在消毒前不重视清洁,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消毒工作的价值作用,降低了消毒效果。尤其是一些散养户,养殖人员科学消毒意识差,在污染物存在的状态下进行消毒,必然达不到理想效果。

2.3 消毒时缺乏规范性和全面性大部分养殖人员在消毒时,往往更为注重的是对于圈舍内的消毒,将场区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抛之脑后,进而导致疫病的传入。尤其是车辆,往往会忽视消毒,如车辆携带细菌病毒进入猪场,极易导致疫病暴发。

2.4 消毒剂应用不合理部分养殖场户在采购消毒剂时,为贪图便宜,没有从正规途径采购,导致使用了一些假冒伪劣的消毒剂,影响消毒消毒。并且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消毒剂的现象较为常见,久而久之导致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进而影响消毒效果。没有结合消毒位置合理化选用消毒药剂,如:在圈舍消毒时,部分养殖人员选用氯乙酸类、醛类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极易损伤猪的呼吸道黏膜,进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5 消毒记录不健全虽然规模化养殖场在场区入口、办公区、生产区、猪舍入口等多个位置均设立了消毒池或者消毒槽,但是在消毒过程中,却忽视了对消毒时间、消毒药剂名称等方面内容的详细记录,无法为后期消毒及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消毒在猪疫病防治中的作用

当前,养殖场为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已开始采取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导致各种生猪疫病发病概率显著提升,未严格落实防疫以及消毒工作,极容易导致疫情的发生以及大规模扩散。病原体入侵是生猪疫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消毒工作可及时杀灭猪体表面、圈舍内、圈舍周边环境内存在的病原体,切断易感染猪只的感染途径,将疫病传染源彻底阻隔,以防止猪群内猪疫病的传播。目前,对猪丹毒杆菌常用5%的石灰乳、3%的来苏儿、2%的氢氧化钠以及1%的漂白粉混合消毒。针对猪瘟病毒,一般采用2%的氢氧化钠以及5%的漂白粉消毒。此外,还需落实一系列常规消毒工作,在一批猪出栏后必须彻底清扫猪舍并消毒,经过一段时间的阳光照射以及通风处理后,可有效杀灭环境内存在的各种病原体。由此可见,在生猪疫病防治中,消毒不仅可杀灭生猪自身所携带病原体,同时可阻断病原传播途径,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以及流行。

另外,在应激作用下,猪群极容易出现繁殖障碍,导致各种疫病的发生,影响猪只正常的生长以及发育,其死亡概率显著提升。而消毒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消毒剂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对猪群造成严重的应激,同时不会残留和蓄积。整个消毒过程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人员亦可完成,对生猪疫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4 应对方案

4.1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即采用化学药剂以消毒生猪养殖区域,其消毒剂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新洁尔灭、烧碱、福尔马林、漂白粉、戊二醛等。(1)新洁而灭是一种活性毒剂,其使用浓度较高,主要用于木制品的消毒,待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环境消毒效果将显著提升。但使用过程中严禁混入肥皂以及其他碱性物品,以防消毒效果受到影响。(2)烧碱的腐蚀性较强,对金属类物品造成严重的腐蚀,因此主要采用烧碱消毒木质器具、陶瓷器具或水泥地面,例如猪舍、猪栏等。(3)福尔马林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甲醛,因其良好的消毒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猪场消毒工作中。利用福尔马林水溶液,对猪场墙面、地面等均可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或联合使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能够实现蒸熏消毒。(4)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酸钠,使用漂白粉对猪场进行消毒时,应保证漂白粉中氯含量高于26%,方可对猪舍、墙面、地面等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有效减少圈舍内病原体数量。(5)戊二醛亦是当前猪场消毒常用消毒剂。当前,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损失,其死亡率高达100%,为降低发病率,积极做好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在非洲猪瘟消毒过程中,戊二醛消毒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优势,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其消毒效果远高于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戊二醛稀释成2%溶液,然后对车辆、生活区、人员通道、养殖区、圈舍地面等消毒,消毒效果显著。

4.2 物理消毒方法在生猪养殖中,物理消毒方法即利用光能或热能消灭病原菌,降低病原菌活性,防止病原传染。(1)光消毒,即利用紫外线以及光照等实现消毒,需定期将水槽等器具置于较强光照下。紫外线消毒法常用于车辆消毒、出入口消毒等。可将紫外光照设备安装于猪舍入口处以及走廊部位,通过定期照射以获取良好消毒效果。但使用需注意,紫外线设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群的生长,需要对猪舍以及紫外线设备间的相互距离严格把控,以保障安全照射,防止生猪受到不利影响。该法还可用于机械设备等的消毒。(2)热消毒法,常见的热消毒法包括高温消毒以及低温消毒,因低温消毒方法需密封猪舍并保持长期密封状态,其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的主要为高温消毒。(3)机械消毒法,是通过外力消除病原微生物,当前生猪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猪舍、墙面、地面、槽具等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减少污秽物及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的健康生长营造卫生、干净的环境。

4.3 生物消毒法主要用于猪场粪便及废弃物的消毒。(1)发酵法 清理圈舍内残留饲料、粪便以及该水中有大量的寄生虫以及病原菌等,长期残留会对生猪的健康生长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工作人员可利用密闭发酵法或部分特殊的微生物以达到发酵目的。(2)堆肥法 将生猪粪便转变为农家肥,这样不仅可及时消除其中的寄生虫以及病原菌,还可保障粪便营养价值。(3)种植花草树木还可以在猪场内外部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实现对空气的有效净化,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生物消毒法在猪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优势突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具有安全、绿色、无害、无污染的特点,并且消毒效果颇佳,因此在生猪疫病防治中要重视对现生物消毒法的应用,推动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5 注意事项

(1)为切实提升生猪疫病防治效果,在生猪养殖中必须及时做好消毒工作,以迅速杀灭病原。(2)需彻底清理养殖场,待其干净后进行消毒,需结合疫病种类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以及消毒药剂,以净化环境。消毒前,必须搬出养殖场内的物品,接着进行反复消毒。(3)需结合疫病发生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药剂,对消毒剂量严格把控,避免动物受到危害。对不同消毒药剂轮换使用,以防病原产生耐药性。(4)在消毒剂配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浓度,以确保消毒效果。(5)需对消毒药剂科学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法规定准确把握消毒时间。

猜你喜欢

消毒剂圈舍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