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2-06于龙政李太元金春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思政课程

于龙政,李太元,金春梅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育人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信念、人生选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农林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振兴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举措。

1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微生物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合格的兽医人才,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具有科学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要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科学的信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体系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基础和主要动物病原微生物与致病性相关的特性及规律,并充分利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为后续家畜传染病学、禽病学等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微生物学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科学精神的指引,求真实证、理性思辨及科学献身是促使该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科学精神的输送和培养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深度挖掘微生物学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教学团队的老师定期组织交流,将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设计恰当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评价,矫正不符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升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内在的德育需求,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利益点和热衷点,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元素。绪论部分,通过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介绍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和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的伟大贡献,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巨大价值和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通过介绍我国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解决了全世界沙眼问题,江苏农学院方定一教授首次发现小鹅瘟病毒,并研制出疫苗,有效控制小鹅瘟的发生,这些例子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各论部分,讲授布鲁氏菌知识点时,举出部分地方管理人员,不遵守专业规定,漏检、错检,造成布鲁氏菌病在基层养殖单位发生并引起人员感染例子,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社会参与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借助教学基地或暑假三下乡活动,教师带头参与公益扶贫活动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2.2 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微生物团队依托校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在线教学资源平台,采取“省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提炼育人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构建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力,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

教学方法上教师提升教学艺术,要避免在课堂上突兀生硬的增加内容而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要讲思政因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2.3 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我们以学生为对象,分别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建议。调查结果,在课程前认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必要的是26%,课程结束后是43%。认为多此一举的,课程前是30%,课程后是17%。由此可见,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有所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上,也有了改善。68%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案例激发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73%的学生认为,微生物学课堂中加入思政元素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增加了学习兴趣。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课程定位,以及职业发展的规划。结果课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课程定位及职业发展等方面了解较少,只是应付考试,对所学知识主动性差,学习定位不清晰。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规划,对职业的自行度也有所增加。学期末,学生评课评教和教师的同行评价结果,教学效果上有所改进。

3 课程思政的难点

课程思政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运行的难点。挖掘到的思政内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本,教学设计上没有精确地加入思政内容,仅作为旁批,在课堂上即兴发挥,这一点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设计与整理。

课程思政没有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目前评价标准仅处于问卷调查,长远的影响还没有调查,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价值导向的影响等。对于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因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和评优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力度不够。

4 结语

农业发展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师者的责任。推进兽医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并为其他自然学科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思政课程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