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房炎的成因及防治策略探讨

2022-12-06王彩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几率乳汁乳头

王彩华

(福建省周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周宁 355400)

奶牛乳房炎属于常见牛病,当奶牛免疫力低下、养殖环境恶劣、管理方法不当时,就会增加该病的发生几率。一旦奶牛患上乳房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泌乳量、牛奶品质,甚至降低奶牛的繁殖水平。同时,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传染性,若未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极易影响养殖效益,不利于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对此,明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促进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

1 病因分析

1.1 奶牛自身原因年龄增长会影响奶牛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奶牛体质逐渐变差,乳房在挤奶工作中受到长时间挤压,导致乳头受损,在感染微生物与病原后,逐步发展为乳房炎。同时,当奶牛的胎次增加,该病的发生几率也会有所加强,产奶量的增加加强了病菌的繁殖速度与繁殖数量。此外,隐性乳房炎与奶牛泌乳月息息相关,泌乳月过长,也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几率,当泌乳期结束后,乳房乳头管在长时间挤压下增加了开放程度,容易被大量的病菌和微生物入侵,最终患上隐性乳房炎。其中,诱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菌为链球菌与金色葡萄球菌,当病菌进入奶牛体内后,会增加奶牛乳房细胞的抗药性,在治疗时难以彻底治愈,具有一定复发率。

1.2 养殖环境影响(1)季节因素 夏季是奶牛乳房炎的高发季节,当气温过高时,会影响奶牛的食欲与抗病性能,奶牛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增加了乳房炎的发生几率。

(2)养殖环境恶劣 若养殖场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病菌与微生物,是奶牛感染乳房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卫生清洁可以预防细菌大量繁殖,是保障奶牛健康生长的有效举措。此外,高温低洼也是奶牛患病的主要原因,当养殖环境湿度过强,卫生情况较差,会增加病原与微生物的繁殖数量,进而提高奶牛的患病几率。对此,养殖户要合理设计养殖场区域,高度重视温湿度的调控与管理,通过及时清理粪污、定期消毒、加强清洁,保证养殖区域干燥卫生,为奶牛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3)外界因素刺激 工作人员、奶牛与挤奶设备都要处于正常状态,若工作人员未规范挤奶、挤奶设备未严格消毒,都会增加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几率。此外,若养殖环境较差、饲料霉变受污染等,也会导致奶牛患病,因此需要养殖户加强管理力度。

1.3 管理不当致病(1)挤奶不规范 严格遵循挤奶规范流程是降低奶牛乳房炎的有效举措,需要工作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因素增加了奶牛的患病几率,如挤奶器真空度不均匀、携带细菌进入乳头管,最终导致奶牛患病。同时,奶牛在产犊期需要精心护理,在产前停止泌乳,以免发生乳房炎。

(2)彻底干乳 对乳房膨胀严重的奶牛,应减少其应激反应,在产后及时排出乳房内的初乳,在乳房膨胀时注意饲料与饮水中的盐含量,加强奶牛护理力度。同时,若保温工作不到位,奶牛乳房容易出现冻伤与外伤情况,因此要加强预防,在发现乳房受损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继发感染。

2 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类型较多,各病型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

2.1 临床型该型乳房炎的发病速度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奶牛感染急性乳房炎会出现乳房肿胀、发热、炎症严重、停止泌乳或减少泌乳的症状,部分患病牛的乳汁中掺杂少量血水,奶牛疼痛感明显;亚急性乳房炎无明显的疾病症状,但观察奶牛乳汁可见明显的絮状物;当奶牛患上慢性乳房炎时,初期奶牛的泌乳量不受明显影响,但乳汁含有少量乳块,后期的泌乳量会逐渐下降。

2.2 隐性型隐性乳房炎无明显症状,检查得知奶牛乳汁中的细胞数量增加,且出现化学特性变化,乳汁为碱性。当奶牛患病时,奶牛的乳汁细菌数量增加,且乳汁品质变差。

2.3 无菌型而无菌型乳房炎主要为乳房受损,如外伤、冻伤等,不因病菌感染引起,通常发生在高温季节,会影响奶牛乳汁的品质。

3 治疗措施

3.1 抗生素治疗治疗奶牛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是主要手段,尤其针对急性、亚急性乳房炎治疗、提升奶产品质量、落实综合防治等,都需要使用抗生素。现阶段,治疗乳房炎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此外,有阿莫西林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为90%左右;硫酸头孢喹肟与盐酸头孢噻呋对泌乳期奶牛的乳房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清除各类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还能提升牛奶的质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菌株的耐药性,使某些药物的的药效下降,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进而增加治疗难度。

3.2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治疗乳腺炎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对改善乳房炎具有一定帮助。通常,清热活血、解表利湿类药物,搭配使用理气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乳房炎病症。其中,对荷斯坦牛乳房炎,使用铁母散合剂治愈率高达80%,对隐性乳房炎治愈率高达100%。乳房内注射中要可改善奶牛的乳房炎病症,如注射金英黄归注射液,有效率高达93%。可使用中药敷贴奶牛的乳房,准备中药软膏涂抹奶牛的乳头及周围区域,在适当按摩后效果良好。

3.3 生物疗法现阶段,生物治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方法。可使用乳炎停治疗,治愈率高达87.63%,治疗效果显著强于其他药物。又如,使用爱乳宝IgY抗体可以改善临床型乳房炎的病症,但在治疗重度乳房炎时的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为重度患病牛的病期过长,加上乳房腺体受损,影响了爱乳宝IgY抗体的治疗效果。结合治疗前景来看,使用噬菌体内溶素药物,是未来治疗工作的一大发展方向,但需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使用复合蛋白酶注入剂也能有效改善奶牛的乳房炎病症,尽管疗效平平,但此种方法可以改善增加菌株耐药性与奶牛体内药物残留,是治疗工作的新发展方向。

3.4 其他疗法治疗人员要加快奶牛乳房渗出物的排出速度,避免乳房持续处于紧张、膨胀状态。可以适当按摩病牛的乳房,合理控制挤奶次数、挤奶时间,通过适当按摩改善奶牛乳房的炎症问题。此外,可以先冷敷奶牛的乳头,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热敷,以此促进炎症消散。期间,还可以使用樟脑软膏等涂抹奶牛的乳房,加快病症恢复。对严重的乳房炎,可以进行排脓处理,在排脓后注射青霉素,抽出药液,避免造成继发感染。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卫生清洁与饲料管理养殖环境较差容易滋生病菌微生物,是诱发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因素。对此,加强卫生清洁是预防乳房炎的有效措施。养殖户要保证牛舍、活动区域干燥卫生,加强检查及时清理奶牛的粪污、杂物,避免养殖区域存在积水、脏污,保证奶牛的草垫干燥、柔软、卫生,要定期更换。同时,养殖户要定期消毒养殖区域,每半月使用消毒药剂全面消毒,在高发季节加强消毒力度,为奶牛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此外,养殖户要改善牛舍环境,保证牛舍通风情况良好、光照充足,定期清洁奶牛的身体,保证乳头与乳房清洁卫生。其中,针对乳头较大的奶牛,养殖人员要加强日常护理,避免下垂乳头意外受损。应加强产后护理,在奶牛排出恶露后及时清理奶牛的身体,做好保温、清洁工作,避免奶牛出现应激反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管理饲料时,要结合奶牛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饲料配比,为奶牛提供全价饲料,在搭配精粗饲料时合理控制比例,保证奶牛营养充足。同时,养殖户要建立喂养体系,加强青绿饲料的数量,结合奶牛的年龄、生长情况科学喂养。此外,养殖户要加强饲料管理,避免奶牛进食变质、腐坏饲料,为奶牛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矿物质或微生物,确保奶牛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其中,奶牛在停乳后,养殖户要定期检查奶牛的乳房情况,若出现异常问题要加强处理;产前奶牛要合理控制多汁饲料与精饲料,避免乳房过于膨胀;若奶牛分娩后的乳房过于膨胀,养殖人员要增加挤奶次数,同时合理控制喂水次数与奶牛的活动次数。干奶期奶牛的饲料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加强奶牛的机体体抗力,避免对乳房造成不良影响,有效降低乳房炎的发生几率。

4.2 规范挤奶与定期检查严格遵循正确的挤奶流程是预防乳房炎的有效措施。对此,养殖场不要随意更换挤奶员,在挤奶前清洁双手,定期检查挤奶员的身体健康。在挤奶时,优先选择头胎牛与健康牛,然后再处理患病牛。其中,针对临床型乳房炎,挤奶人员要停止使用机器,在挤奶时将乳汁挤入到专用容器中,通过集中处理,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清洁奶牛的乳头时,应选择淋洗方式,保证水源流动,在擦干中适当按摩奶牛的乳头。同时,挤奶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奶牛的乳头浸泡在药浴中,浸泡时间不得超过40s,最后使用干净毛巾擦干乳头。通过乳头药浴,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乳头括约肌在挤奶后的15s左右逐渐收缩,此阶段要立即消毒,避免乳头被病菌入侵,通过加强保护膜,有效预防乳房炎。

定期检查即加强疾病监控,应定期检查奶牛是否存在隐性乳房炎,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将患病奶牛与健康奶牛隔离开。针对长时间CMT阳性、乳汁质量差、产奶量少的病牛,可以将其淘汰处理,避免乳汁长期存在病原微生物,增加其他健康牛的感染几率。

4.3 疫苗接种与干奶期预防接种疫苗是降低奶牛患病率的主要措施。养殖场可以准备乳房炎疫苗,采取科学的接种方法,降低奶牛患上隐性乳房炎及其他乳房炎的几率。在接种疫苗时,应在奶牛的肩部皮下处注射疫苗,每针疫苗的剂量为5ml,一共注射三次疫苗。其中,第一针在牛干奶后注射;间隔一个月注射第二针;奶牛分娩后注射第三针。母牛干奶期是预防乳房炎疾病的关键时期,此时及时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的患病几率。在干乳前挤奶时,养殖人员需要在奶牛的乳区中增加抗生素,以此预防遗留感染问题。现阶段,注射药物为抗菌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养殖人员需要将相关抗生素与灭菌豆油混成油剂,随后注射到奶牛的乳区中,可以起到消杀病原、预防感染的效果,可维持5~9周。此外,养殖户可使用药物预防乳房炎,可以在奶牛的饲料中增加硒与VE,可以显著加强奶牛的免疫力与繁殖能力,预防乳房炎发生。对泌乳期奶牛,需要根据奶牛的体重喂服盐酸左旋咪唑,最佳喂服时间为奶牛生产前30d。此外,该药物具有驱虫作用,可以增强奶牛的免疫力,促进奶牛抵抗力的恢复速度,加强乳腺复原,因此养殖场可积极应用此药物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

4.4 减少应激与产前停乳导致奶牛应激的因素较多,当奶牛处于妊娠期、温湿度不当、奶牛受惊、饲料变质等,都会增加奶牛的应激几率,影响奶牛的生理机能,增加奶牛的患病几率。对此,养殖户要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避免奶牛出现应激反应,积极观察奶牛的各阶段状态。此外,奶牛在分娩前要尽快停乳,准备青霉素注射到奶牛的乳头内,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注射其他抗生素。在分娩后,养殖户要加强护理工作,在奶牛排出恶露后及时清理奶牛的阴户。养殖场要健全防疫制度,发现奶牛患病时及时隔离,在挤奶时优先处理患病牛,将挤出的奶汁进行消毒处理。

猜你喜欢

几率乳汁乳头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