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治疗

2022-12-06贾瑞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畜水疱口蹄疫

贾瑞强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青海 西宁 810000)

近年来,伴随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口蹄疫的发病概率也随之增长。一旦发现牛羊身体被毛较少的部位口唇、蹄部乳房等出现水疱和溃烂,应立即进行口蹄疫诊断,确诊后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本文着重介绍了口蹄疫的诊治要点,供参考。

1 诊断流程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应充分考虑具体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并对照过往病史资料和养殖经验进行分析,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确诊,进而采取最佳治疗方式,让牛羊尽快恢复健康。(1)要根据病畜的病症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发现病畜的口腔、蹄部部位有水疱亦或溃烂,基本可以判断为口蹄疫,若是病症较轻,通常只会是一部分小水疱。羊口蹄疫的症状比牛明显一些,发病时间5~7d,病毒类型不同发病特征也有差异,主要以水疱为突出症状,病情严重容易溃烂,从外部到内部依次感染。牛的发病症状更为严重一些,染病之后发病时间为1周~1个月,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口腔内的结膜颜色发红或肿胀明显,病情严重时口腔内会出现水泡,蹄部则出现真皮发炎。(2)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不同的疫病也有相同的病症,在诊断中难免会存在误判,所以基层兽医要抓好临床观察和病症诊断,在不能明确判断时可进行病理解剖和采样送实验室检测,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继而作出准确诊断。由于口蹄疫具有高传染性特征,发现牛羊群中出现相应症状之后,要立即将病料送到相应机构进行检测,明确病毒类型,以便于拟定治疗方案,送检病料一般选择牛舌面或羊体表的水疱液,从多头病畜身上提取,10g左右即可。尽量挑选新鲜成熟、无破裂处、无明显异味的致密组织,而不要挑选那些已经出现破裂、溃疡问题的水疱皮,提取过程中严格按流程操作,以防感染。把提取好的水疱皮放在装有50%甘油生理盐水的玻璃瓶中,瓶口处用蜡密封处理。对病畜的病情状况做好判断后,再基于病症表现、轻重程度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让病畜尽快恢复,若是现有的用药方案见效不明显,则需进一步判断医治的具体方向和细则,重新商讨更有效的用药方案。

2 临诊症状

各种动物口蹄疫有相似表现,也有不同表现。(1)牛和猪患口蹄疫后病变部位较为一致,都集中表现在口腔、乳房以及蹄部,发病症状以常见的水疱和溃烂为主,水疱破裂后流出脓性的分泌物以及皮肤破裂等,但病牛口腔内会产生分泌物并流出,分泌物为水状,严重患病牛为泡沫状,这是典型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部位并非首先发生于嘴部,在蹄部或乳房部位也有病变。(2)口蹄疫对犊牛的危害最大,某些自身免疫能力较差的犊牛患病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直接死亡,且死亡后的犊牛仍然具有传染性。患病牛蹄冠、蹄叉、副蹄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病变,且脸颊以及口腔内会同时出现水疱,尤其是母牛的乳房部位临床表现更为明显,测量患病牛的蹄部以及乳房时体温会明显升高,且受到蹄部水疱影响,患病牛行走出现困难,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牛的蹄壳会由溃烂转向脱落,最终躺卧无法行走,观察患病牛的水疱能够发现其中带有清澈或者稍微浑浊的液体,破裂后液体流出并裸露出内部皮肤,皮肤颜色为暗红色,这时养殖人员若及时进行杀菌消炎,破裂部位不会出现继发感染,并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结痂,但是若受到细菌和真菌感染,则会出现再次化脓等,且自然治愈时间较长,通常为20~30d。(3)孕期母牛患口蹄疫后会流产或者产下死胎,生猪患口蹄疫后临床表现与牛相似,因此同样可以将上述临床表现作为生猪发病特征。

3 发病原因

牛羊口蹄疫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导致该病的原因较多,主要传染源为携带口蹄疫病原体的隐性感染动物和患病动物,染病后牛羊的皮肤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的表皮组织以及脓液等均具有传染性。且病原体能够借助呼吸空气以及母畜分泌的乳汁造成感染,患病动物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病原体的数量、毒性以及传染性也各不相同,在这其中以急性患病牛羊最为严重,无论是疫病传染能力还是病原体数量均要远高于其他发病阶段的患病牛羊。

牛羊口蹄疫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传染以及接触传染,(1)水疱破裂后的分泌物会对饲料、水源以及养殖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羊群在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很容易患疾病。(2)病原体能够借助风力进行传播,尤其是对成片的养殖区域,某一养殖场内发生口蹄疫,则病原体会在短时间内借助空气流通进行传播,所以在秋冬以及春季初期等大风季节时要尤其做好口蹄疫的防控工作。(3)易感群体中,偶蹄兽患口蹄疫的风险最大,且口蹄疫病原体不区分牛羊的性别、年龄以及品种等。(4)口蹄疫没有季节性发病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等气候寒冷季节病原体会异常活跃,且大风天气又为病原体的传播创设了有利因素。从流行方式来看,口蹄疫具有跳跃式和扩散式传播,首先,跳跃式传播是由病发区域向更远的地区扩散的方式,导致跳跃式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养殖人员不科学引种,将外界病原体通过引种引入到本地养殖区域中,经过跨越式传播后会无论是病发区还是新发生地区均会呈现出扩散式传播,扩散式流行是从局部逐渐扩散蔓延,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大风传播以及养殖人员之间的走动往来等。

4 治疗措施

口蹄疫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致死率不高,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自愈,通常1~2周自行好转。其主要危害是犊牛患病死亡率高和有继发感染的病例死亡率高。对成年牛主要影响采食量、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所以要防范更多继发性症状,降低死畜数量,除了要抓好前期的隔离事宜外,还要应针对性地对病畜的病症表现和患病部位采取治疗措施。

(1)对口腔部位感染的病畜,可以取适量高锰酸钾溶液或者食醋来清洗干净,在溃烂部位涂抹一些冰硼散,以臭氧水仔细清洗病畜蹄部,等药液彻底阴干之后,再涂抹适量鱼石脂软膏,必要时可以用绷带来缠绕。(2)对乳房部位感染的病畜,第一步先以肥皂水将病患部位洗净,第二步用青霉素软膏进行涂抹,另外,为防范后续可能出现的乳腺炎问题,可以根据情况将病畜乳汁及时挤出。若是病症更为严重,则要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强心补液措施,比如说可以给病畜口服结晶樟脑,2次/d,5~8g/次,有助于加快病畜的康复速度。死畜尸体务必要进行无害化清理,一般以焚烧、深埋为主要措施,以防更大范围的扩散,对已经痊愈的牛羊,注意观察其行为状态,确定无异常状况后,方可将其重新混入圈舍饲养。

5 防控措施

对口蹄疫的防控,预防的重要性远高于治疗,预防措施做好了可以大范围减少牛羊患病的可能性,为此,养殖人员需秉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强化各项预防措施。

5.1 做好消毒管理工作日常的消毒杀菌处理,消毒液主要有氨水、烧碱水等,除了定期对圈舍环境充分消杀外,还要交替使用消毒液,将圈舍每一个角落逐一进行消毒。有效杀死口蹄疫病原体,而且还能够防止疫病的扩散,口蹄疫病原体具有不耐高温的特点,但是常规消毒液却很难将其有效杀死,养殖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可以使用强碱或强酸破坏病原体结构,如2%的氢氧化钠、3%的福尔马林以及0.5%的过氧乙酸等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即使是在未出现疫情防控期间也要做好防控性消毒工作,每周使用各类常规性消毒剂消毒一次,当养殖区域出现病例后每2d消毒一次,并科学确定消毒时间、消毒地点以及消毒剂等。

5.2 必要的免疫接种按照防疫规划的具体要求对牛羊做好免疫接种事宜,起到强化保护作用,保护牛羊少受口蹄疫病毒的侵扰;日常的检查检测要将牛羊的饮水、饮食、接种情况,粪便排泄情况等视为日常审查内容,同时定期聘请专业兽医就牛羊的健康状态细致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诊治,如此方能将口蹄疫疫情及时扼杀。口蹄疫疫苗在注射后其有效期通常为6个月,有效免疫时间为4个月左右,在注射4个月左右其注射抗体的整体效果会下降,从而增大患病风险。在注射后要及时检查羊、牛体内的抗体水平,若存在抗体水平不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补针。疫苗在运输、使用以及存储过程中均要按照说明书中的流程进行,否则也无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5.3 规范引种流程口蹄疫传播存在跳跃式流行特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坚持自繁自养,若必须引种时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引种地区不存在口蹄疫,严禁从疫区引种,引种时确保牛羊等动物已经接种相应的疫苗,由于口蹄疫具有一周左右的潜伏期,所以在引种完成后需要安置于专门的隔离区域内,且为了防止病原体借助风力扩散,管理人员要确保养殖区与隔离区的安全距离,待引种完成后对隔离区以及引种设备、车辆等进行全面消毒。口蹄疫病原体不耐高温,因此养殖人员可以通过高温消毒或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等方式控制病原体。

5.4 控制疫病传播若本养殖场内出现病例后应当立即关闭养殖区域,并使用氢氧化钠、福尔马林以及过氧乙酸等对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消毒,且切断与外界其他养殖人员的交流,与此同时要与相关部门报备,并按照上级指示对患病牛羊进行处理,若出现病死案例,则要妥善处理动物尸体,严禁随意丢弃,更不能流入市场;若本地养殖其他养殖区域出现病例,在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禁止与养殖无关的人员进入到养殖场,并实时监控疫病流行趋势,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口蹄疫对养殖区的传播感染,从而将疫病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病畜水疱口蹄疫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通过对病畜运动机能的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病畜的食饵疗法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