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动物疾病的特点及致病因素

2022-12-06王汝文刘增军赵洪娟陈明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抵抗力屏障器官

王汝文,刘增军,赵洪娟,陈明生

(1.山东菁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诸城 262200;2.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动物的疾病是动物本身的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机体与各种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动物机体损伤大于抗损伤的过程。任何疾病都有病因,不论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诊断疾病,目的都是查找疾病的病因,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因治疗,从根本上有效地防治动物疾病。当机体损伤大于抗损伤时,临床即会表现一定的临床症状。机体相应器官的生理机能、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受害器官形态结构会发生病理反应,出现病理变化。

1 动物疾病的特点

动物各种生理指标正常,精神旺盛,各个生长期需要的营养充足,生产性能正常等,这是动物健康的标志。当动物发生疾病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组织器官出现明显变化。如机体某部位发生创伤,引起了局部发炎,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严重时引起动物高烧,这时机体内防御性会增强,防卫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通过伤口侵入的各种细菌和异物,发生全身性变化反应。动物是供人民生活和观赏娱乐的,人们比较注重其经济价值,即动物生产性能的高低,动物疾病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动物的生命发育、生产性能和生命安全。动物发病时,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机能、新陈代谢、器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障碍或遭到破坏损伤,体质下降,进而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如体膘、劳役、产蛋、泌乳、皮毛、繁殖力等下降。

2 发病因素

2.1 疾病发生的外因动物受到的外界致病因素有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和机械性的等。

2.1.1 物理性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电辐射、烧伤、冻伤、电击、棒打、噪音等。

(1)高温作用于局部组织,严重可导致局部烧伤,烧伤可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炎性反应,甚至出现坏死性变化,大面积烧伤严重者出现血浆渗漏、红细胞崩解,局部坏死,烧伤的组织分解产物被吸收后引起中毒、死亡。高温的全身作用能够引起热射病和日射病,热射病是指动物生长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的动物,高温对动物身体的作用,由于外界温度比动物身体的正常温度高,机体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表现出高烧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脉搏频数、呼吸加快、身体不安、严重者因内脏淤血和出现高度神经机能障碍,造成动物昏迷和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日射病是因烈日的照射造成的,大脑脑髓由于受到过热刺激的影响,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造成大脑中的血管扩张和出血,体温升高,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低温作用于局部可引起冻伤,严重者可造成局部坏死,低温能降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从而促进了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动物身体大出汗时受到了风寒或暴风雨的侵袭,易引起动物感冒和肺炎;

(3)电流对动物机体会有强烈的作用,电击会造成动物意识丧失、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死亡,例如马对电流的作用就极其敏感,60伏特的电流就能导致马死亡,雷雨天气时,动物遭到雷的电击时,雷的电能转化成热能,造成动物身体局部发生烧伤、出血和电击的痕迹等变化,大多数能造成动物死亡;

(4)电离辐射包括射线、中子、质子等,辐射能够导致动物发生放射性烧伤和放射病,放射病是由于动物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产生了生物学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使体内的酶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核皱缩、破碎或出现溶解现象等,应注意到大量的放射物质哈在不适当的放射疗法或长时间的电离辐射能够引起放射病,短时间的电离辐射一般不会引起机体发病,但幼畜和孕畜对电离辐射敏感;噪音能造成动物生理机能紊乱,尤其是不是100~12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的持续作用,对动物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动物表现为兴奋、惊恐、消化机能出现抑制,严重者还能改变动物的行为,发生顽固性疾病,如禽产蛋量下降,母畜泌乳量较少,生长受到影响。

2.1.2 化学因素 有化学毒物(化工厂的废料、毒气、农药、酸、碱、重金属和部分药物与饲料调剂时产生的有害物质等)、泔水、闷煮的猪食,会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动物食用、饮用被污染的饲料、水和吸入毒气及受到酸、碱的伤害,对机体组织、器官危害,造成动物发病;强酸、强碱会造成动物组织坏死、糜烂;毒气作用于皮肤,可造成皮肤糜烂;但化学性病因对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且疾病发生的比较快。

2.1.3 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这些生物性病因侵袭动物机体后,能够作用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数量和毒力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有一些致病微生物随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呼吸等排出体外,具有传染性。因此,对这类患病动物应该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隔离或封锁,对其经过和停留的空间进行彻底消毒,严重者应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这些致病因素是动物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的大敌,是人畜共患病、家畜共患病、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的祸根,一定要高度重视。

2.1.4 机械性病因 是指具有一定的强度机械性的作用,机械性病因作用于动物机体,可造成动物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机械病因的强度、性质、作用部位和范围,影响着外伤的性质、程度和结果,一般有棒打、机械造成动物骨折、外伤、脱臼等,严重者会造成动物机体的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大脑皮层高度民主抑制,引起动物休克、死亡。

2.2 疾病发生的内因疾病发生的因素主要决定于动物本身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动物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则取决于动物的种属、个体、年龄和机体的防御适应性的状态等方面。(1)易感性弱、防御能力强的动物机体就不容易发生疾病,即使发生疾病,症状也会比较轻;而易感性强,防御能力弱的动物机体容易发病,发病时症状也重,不同种属及同种不同个体、年龄的动物对同一种致病因素的感受性和抵抗力会有所不同。不同动物个体因营养状况不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也不同,即使对相同的致病因素易感性也不同,机体营养状况差的、抵抗力差的,对致病因子的感受性就敏感些,就比较容易发病,同类动物因年龄不同,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也会不同。通常幼龄动物的抵抗力弱,中等年龄的动物抵抗力强,老龄和孕畜的抵抗力下降。

(2)有些仔猪等幼畜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由于体内的肠粘膜的屏障机制不健全,比较容易感染致病大肠杆菌,导致幼龄动物发生下痢。动物的机体防御屏障机能是动物为适应外界环境能生存下来而形成的一种保护性能力,它能阻止和破坏那些致病因子的致病作用,以便保持和恢复动物机体的健康。防御屏障可以分为外部屏障和内部屏障。

外部屏障是指动物机体的皮肤、粘膜、骨骼和肌肉,机体的皮肤具有阻挡防止细菌侵入机体的能力,由于皮肤角质层的不断老化脱落生新,可以清除皮肤表面上的微生物,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的不断分泌,具有冲洗和杀菌的作用;机体内的粘膜和皮肤具有一样的功能,除能够阻挡细菌侵入外,还具有分泌和排泄的功能,分泌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譬如说呼吸道粘膜分泌的粘液,不仅具有抑制细菌的功能,还具有防止粘膜干燥,并且能粘着和冲洗进入呼吸道的细菌或异物,最终形成痰液,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咳嗽等反射性动作,使侵入的细菌和异物被排出体外,骨骼具有支撑机体的作用,能够使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心、肝、肺、肾等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肌肉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缓冲保护作用,骨骼与肌肉共同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及各种器官,以免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

内部屏障的作用是通过皮肤和粘膜进入动物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还会遇到机体内的各种屏障机构,这些内部屏障机构通过吞噬、解毒、排泄等机能阻止致病因子在机体内蔓延和损害各种组织器官等,内部屏障的组织器官主要是动物的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几个部分,其中起作用最大的是以网状内皮系统为主,网状内皮系统是指机体全身的淋巴网状内皮组织。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各种异物侵入机体组织后,首先能够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血液中的吞噬细胞会自细胞壁游出来,到达炎症反应区域,来吞噬、清除侵入的细菌或异物等,那些没有被吞噬的细菌等可以通过淋巴管到达淋巴结,淋巴结中的窦壁巨噬细胞具有能够杀灭或限制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仅有那些毒力比较强的病原微生物,才能突破淋巴结这道坚强的防线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微生物再通过肝脏、脾脏等组织器官时,将再一次被阻留,最终被吞噬力强大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和消灭。肝脏是体内强大的屏障器官,具有丰富的网状内皮组织,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等,还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使有毒的物质变成低毒或无毒的物质而排出体外;肾脏具有滤过和分泌的功能,能将体内产生的毒素和代谢物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还具有生化解毒的作用,消除或削弱有毒物质;血脑屏障包括软脑膜、脑络膜及其所属的血管内皮和脑室管膜,能够阻止一般的细菌、病毒侵入脑脊髓液和脑组织;胎盘屏障是由于胎盘内的蜕膜细胞及绒毛膜内的郝保尔氏细胞,阻止某些细菌和毒素代谢产物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去,从而保护胎儿不被侵害。

猜你喜欢

抵抗力屏障器官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类器官
屏障修护TOP10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一道屏障
ORGANIZED GIVING
当动物画上眼睛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