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

2022-12-06蔡永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检疫

蔡永权,李 佳,俞 进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乌尔禾 83401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能导致家畜的流产、不育,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危害到畜牧业的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因此,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布病的流行状况、诊断方法和预防对策,以期为我国布病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布病的流行状况

我国畜间布病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的流行期、80~90年代的基本控制期,2000年以后的反弹上升期及2010年以后的流行期。现阶段,我国动物布病主要出现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等省份,特别是内蒙古最厉害,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从《兽医公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畜间布病最为严重,病例最多,动物发病数量超过10万头(只)。2012年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数量不断降低,但是2014年稍有反弹。山东省畜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胶州市的布病流行较快,从1975~2014年,共有31例,2013年为10例,2014年为16例。此外,近几年湖北随州地区发生的布病病例增多,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 布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目前的临床表现,布病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对布病的诊断也要做好病史、病原学跟踪、病历调查、细致检查和疫区乳制品的使用等。细菌学检查分为细菌培养和显微检查两大类。但目前细菌学诊断技术还存在生物安全性低、培养时间长、检出率低等问题,目前还无法对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只能通过其它方法进一步进行检验。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血清学试验,其操作简便,保存方便,试剂稳定性好,生物风险低,国内外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兽医学领域。

2.1 平板凝集试验(PAT)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定性的测定布病血清学的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快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平板凝集实验是阳性的,而用试管凝集实验证明,假阳性率在5%~8%。所以,平板凝集试验仅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筛查,而阳性血清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室验证,不能用来诊断。

2.2 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琥红平板凝集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多种动物及人类的检测手段,可作为早期筛选的良好手段。

2.3 试管凝集试验(SAT)试管凝集试验可作为一种定性的检测手段,用于布病的临床和临床上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尽管目前已得到普遍认可,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若未达诊断标准,则容易造成误诊,而某些人的血清在SAT测试中往往会出现延迟,若检测的血清浓度不足,则容易造成误诊。

2.4 补体结合试验(CFT)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以布鲁氏菌或细胞提取液为抗原,以豚鼠血清为补体的一种新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低,但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虽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动物隔离,但是它可以被用来对动物、动物和患者的感染作出最后的判定。

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法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其它疾病的检测。自从1976年卡尔逊等人首次将此方法用于牛血清中的布病抗体时,它的灵敏度是SAT的10~100倍。目前已有研究者认为,该技术虽然灵敏度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交叉反应,很难将人工免疫与自然感染相区别,故多用于布病的筛查。为此,利用I-ELISA技术,对奶牛的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进行了精确识别。ELISA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客观,适用于大规模的筛选试验、初步诊断和大规模动物抗体的测定。

2.6 荧光偏振试验(FPA)OIE认为,荧光偏振法是一项与ELISA相似、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测试。在2004年,美国正式批准了FPA。它的优点是可通过调节门限来增加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测试过程简单,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降低了对可疑病例的误判,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测试。

2.7 免疫胶体金技术(GICA)该法是一种新的免疫标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多项检测、标记物稳定性等优点,在免疫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虎红平板凝集法、试管凝集法等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一致性。布病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对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故推荐应用胶体金法进行临床试验。

2.8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验用待诊者的血样进行PCR,能获得较明显的条带。这种方法很容易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是白细胞的浓度较高,另一种是凝血因子的复合体。首先,用全血做样品,需要将红细胞溶解后的白细胞进行5次洗涤,以除去血液中的凝血素复合体;其次,PCR技术分析DNA时,DNA总量不能超过4μg,否则会抑制目标基因的特异扩增。然而,这种检测方法需要特定的实验环境、实验仪器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这在基层很难实现。近年来,国外已有一些人应用了实时定量PCR技术,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尽管这种技术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对临床应用PCR技术进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加强布病的防治策略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疾病,但目前我国对乳、肉等畜产品的监管不力、人间布鲁氏菌病防疫意识缺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又出现回升或大幅度波动。因此,必须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中国对布鲁氏菌病采取了“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严格的监测、检疫、病健分群、阳性畜扑杀、健康动物强制免疫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监控非疫区,重点进行监测和净化,控制区、疫区采取综合监测、扑杀、免疫等综合防治。

3.1 监测和检疫对畜群,要认真做好监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检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淘汰。对大规模疫情的发生,必须尽快报告,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消灭疫情。健康畜群每年至少检疫一次,污染群每年检疫2~3次。饲养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清洁与消毒。必须引进外来种群时要从非疫区引进并严格检疫,引进后先隔离饲养30d,检疫合格后才能解除隔离。另外,国家需建立健全监测、检疫、免疫的制度方法,并严格监督实施,以达到逐步控制,进而消灭的目的;大量培养布鲁氏菌病防治人员,努力提高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防治水平;健全补偿机制,增加补偿资金,使病畜得到及时扑杀,污染物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消灭传播途径。

3.2 加大疫苗的推广使用布病诊断治疗比较难,同时很多养殖户对该病认识不到位,不配合治疗,加大了治疗难度,因此要加大布病疫苗研究,提高易感人群和牲畜的免疫力,从而降低出现布病的几率。目前,防治布病常用的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和突变株疫苗两种,但是其中突变株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需要继续研究。近年来,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得到快速发展,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当前的优质疫苗而得到工程菌株、重组质粒。除此之外,还有标记疫苗、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等,然而蛋白质疫苗在机体内不能复制,同时其生产工艺复杂、费用高,所以没有得到普及。总之,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布病的预防治疗有明显效果,因此有着良好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年年接种。

3.3 强化药物治疗(1)西药治疗 现阶段,治疗布病采用哪种药物最合适,还没有明确的答案,通常是采用恰当的抗生素来抑制布病的复发。临床应用发现,治疗急性或慢性布病,比较有效的药物为共同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多西环素。与此同时,采用中医治疗,会得到显著的效果,且应用灵活、药物的来源广泛,在治疗慢性布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和中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这会降低治疗时间成本,减轻患者的症状,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副作用,为治疗布病发挥重要作用。

(2)中药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布病产生来源于受湿热病邪。刚开始的时候,寒气阻挡了卫气,所以呈现出发热症状,脾胃受连累,所以会出汗。湿性重浊粘滞,湿热胶结,很难快速地去除,时间一长会趁虚弱进入到经络,顺着神经伤到心脏及关节,所以采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某一种药物和复方制剂,或是针灸、中药治疗的方法。

3.4 加强个人防护,大力普及布鲁菌病防控知识长期与牲畜接触的饲养员、挤奶工人、兽医等人员,要提前进行免疫,并戴上口罩、手套等,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了解是否有感染。加强对畜禽肉、奶等畜牧产品的检验和监管,严格禁止对畜禽产品的污染。要加强对民众的健康教育,加强对布鲁氏病的预防和预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奶、生肉,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4 结束语

布鲁氏菌病在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也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相关人员的卫生意识,严格遵守卫生法规,同时还要增加经费,加强疫苗和药品的开发,争取早日达到国家的无布病。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检疫
贵州省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与分析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