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效应视阈下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研究

2022-12-04南天涯杨风陈飞

武术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边缘效应体育项目竞技

南天涯 杨风 陈飞

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江油 621709;

2.四川天一学院,四川 绵竹 618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发展机制,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1]《关于印发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称的通知》指示致力于乡村发展和经济振兴方面的政策,对各地乡村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给予政策支持。[2]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党和政府已经把乡村经济、教育、文化等作为重点关注问题。

1 关于边缘效应的简述

边缘效应(edge effect)这一著名的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野生动物学家Leopold根据“分散法则”(Law of interspersion)提出来的。他将生态交错带内物种的种类和个体数目比邻近系统要多的现象称之为边缘效应。[3]到20世纪40年代,Beecher在研究群落的边缘效应的长度和密度关系后发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种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的种类共生,并且密度大、活跃度强、生产力高等特点,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边缘效应。[4]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把边缘效应的定义扩展为: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分组及行为的较大变化,则被称为边缘效应。[5]边缘效应作为生态学概念和现象已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了解和认识。边缘效应产生的机理在于边缘的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肤效应”(有学者也称之为集富效应),[6]得到更多学科的重视并进行开发与利用、建设与保护。体育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也存在边缘效应,尤其是处于西部偏远地区的体育生态边缘效应更加明显,可塑性更强。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原理指:体育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如经济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之间,其交接融合的地带生态群落结构复杂,由此产生边缘效应从而形成一个交叉范围广、创新性强、多层次、高效率的共生网络,以此促进体育生态系统发展。该原理在文章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按照生态学上边缘效应的含义分析;另一种是指现实存在薄弱的边缘和荒疏的交汇区。同时,研究认为边缘效应在西部地区体育生态的机理反应还有渗透效应。

2 边缘效应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未来变迁的重要意义

作为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效应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较高的生产力,边缘效应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交叉性和渗透性,[7]它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性,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西部地区体育生态保存较好,但与中东部地区比较存在体育权利意识二元差异现象。边缘效应与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的高效率、多层次的交叉性融合,在体育旅游、全民健身,学校体育教育等领域实现突破,双方相互作用、各得其所,最终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乡村振兴规划的背景下,政府各个部门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支持逐步提高,为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提供保障,如体育场馆建设的经费投入和优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宣传工作等。合理满足了当地体育生态发展需求,改变了文化和观念上的坠距,避免了新产物或者新兴产业的无效供给,从而适应时代的变迁。边缘效应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的意义在于并不仅仅提供理论框架分析,而是更有效的推动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的发展。如全民健身中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体育旅游业的产消等这些资源关系的和谐共生,就是边缘效应视阈下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未来变迁的方向和途径之一。

3 发挥边缘效应,促进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

3.1 边缘效应的加成效应: 积极主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部署,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政策拟安排中东部各省市将对口帮扶支援西部地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西部地区的体育发展,同时加大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经费投入,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重视程度。在我国体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陈出新,充分挖掘西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潜力,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作为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的主要“统筹者”,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些体育项目就会被永远的“边缘化”。[8]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经济投入和文化保护是政府主导机制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健全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法律法规,对阻碍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发展的行为予以规范,必要时采取法律法规措施,加强体育生态发展的立法工作,明确西部少数民族体育保护的法律法规地位,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9]随着历史的变迁,西部少数民族体育呈现出一种活态的传承,政府要对优秀的保存完整的体育生态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搜集与整理部分处在边缘化的体育项目,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继承人,采取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传承策略,进行有效培训和帮扶,甚至可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让其积极组织开展体育项目,保证延续发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分级试点。总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与《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引导下,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统筹协调和持续供给。最后,要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宣传,得到民族内部的认同,提升社会认知度。通过网络信息等多种渠道让少数民族体育“走出来”,使大众了解民族体育的价值和作用。举办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但避免“商业”表演,致使民族体育活动商品化,庸俗化,原有的凝铸心理的内核价值空洞化而加速少数民族体育的流失与消亡。

3.2 边缘效应的集富效应:正确理解竞技化、现代化的融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举国体制的影响,在社会和政治的需求下,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得到了充分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强国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解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矛盾。在体育社会学领域,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互为参考、共存并购。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全民健身意识不足,成了禁锢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发展的涸土。就目前来看,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潜力并没有展现出来,西部地域优势亟待挖掘,为了充分发挥西部的在体育竞技方面的地域人才优势,提高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水平,同时带动西部地区体育产业、体育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必须打破少数民族的观念,对西部的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现代化的体育竞技制度和选材渠道等方面做出改变。同时,借助若干竞技项目的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尝试与竞技体育舞台接轨,在竞技化、现代化和全民健身的基础上,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使西部少数民族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在协同中实现长远协调、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集富效应,为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高原峡谷,深山丛林,高低起伏,海拔地势落差较大,气候复杂多变,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以就地取材,繁衍生息,攀爬,打猎,搏斗乃是常态,身体形态的发育与黑色人种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体育竞技项目正是对身体运动技能的考验,在这种高原气候和森林山区中长期生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有没有适合参加体育竞技的“天赋型”运动人才,答案是肯定的。在川藏芒康县一带的藏族青少年具有身高、腿长、胸厚、肺活量大、脉搏较慢、收缩压低、血红细胞多的特点,并且性格彪悍,吃苦耐劳,这里的青少年具有高大强健的体魄,很适合从事中东部地区难以再大幅度提高成绩的田径项目。[7]在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并没有出现对少数民族传统性和地域性的排斥。相反,充分发挥西部体育的边缘效应,必将为体育一体化带来新的生机。

3.3 边缘效应协合效应:唯物辩证结合旅游而开展全民健身

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占我国总人数将近四分之一,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远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更是亟需提升。面对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西部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倾斜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快速发展,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大幅改善,运动人口持续攀升,全民健身的总体规模扩大,群众体育要求提高,推动了西部地区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且西部地区体育种类较多,体育项目也异彩纷呈,与农耕、畜牧相结合,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观赏性较强,吸引诸多游客体验西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生态文化的独特魄力,促进消费需求,有效改变西部经济桎梏,带动全民健身开展。

全民健身的口号早已传遍全国,相应的实施政策也逐步完善,结合旅游而开展全民健身也为体育产业链条提供了夯实的群众基础,丰富了消费市场。而西部少数民族体育原生态的项目不同于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它更多具有凝聚团结、愉悦精神、强健体魄,特色地域等特点。需要依托旅游业的开发、招商引资,运用市场经济的先进模式,起到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民族体育生态发展效应,但是旅游开发不能改变传统体育文化原生态的具有宗教信仰的“内核”文化,例如,四川北川县羌族过年,祭祀前的杀羊、朝拜和祈祷,最大限度保留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真实性和活态因子。结合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开展体育旅游对全国全民健身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体育新兴产业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产业要素,对西部少数民族体育而言是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体育生态发展之路,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而且与时俱进,在现代化背景中推动民族体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4 边缘效应的渗透效应:西部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个有计划、有章程的教育培养场所,它作为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效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平台,抓住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精髓和内涵,进一步提升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地位。因此,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体育实践课程中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聘请西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来指导教学,以社会的力量促进西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目前,西部地区有些高校已经把民族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编入了体育教材,不仅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性和健身性,同时可以补充学校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内容。第二,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体育理论课程资源,传递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项目的核心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体育行为方式和历史发展变迁等,增强学生对西部优秀体育文化的认同和载存。

4 结语

西部地区在中国处于边缘地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除了国家的政策扶持,有关省市区对口支援外,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系统必须不失时机地发挥地区优势,创造有利条件,突出重点,打好基础,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加大体育的投入比例,鼓励社会赞助,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带动旅游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把西部少数民族体育从简单的 “消费型”“福利型”的理念解放出来,正确认识体育活动在民族发展中地位和价值,使西部地区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边缘效应体育项目竞技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竞技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电容式电子测压器的边缘效应分析
小麦—苜蓿邻作带步甲科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
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边缘优势效应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基于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应用的多层stack电容设计及SPICE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