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律宾短棍术在警棍实战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04

武术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警棍警械武力

王 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警棍(这里特指单警装备中的伸缩警棍)作为单警装备中武力层级较高的警械,是公安民警自我防卫、克敌制胜的重要装备。尤其是在我国警务用枪受限的情况下,提高警棍使用技能,对于公安民警应急处突,维护执法安全尤为重要。菲律宾短棍术在训练理念、训练方式以及攻防技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通过借鉴学习,对于调动民警的训练积极性,提升民警的实战攻防能力,加强警棍等警械的操作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菲律宾短棍术的训练及应用分析

1.1 菲律宾短棍术概述

短棍,有“魔杖”之称,它是菲律宾武技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有很好的强身功效,而且实战效用突出,菲律宾短棍术曾是菲律宾人民保家卫国的重要器械与技法。它最早起源于西班牙侵占菲律宾时期,统治者禁止当地人携带刀具,练习传统武技,由此,菲律宾人把棍法作为训练主体,融合当地的游戏、舞蹈等元素,秘密开展训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将短棍术搬上荧幕后,菲律宾短棍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发展。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继将短棍术引入军警训练体系,以提升其警棍使用效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2 菲律宾短棍术的技术特点

菲律宾短棍术主要包括攻击技法、防御技法、缴械技法、缠斗技法等,看似繁多,但却是在一条主线下不断延伸,即在基本攻防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叠加,不仅便于掌握,在战斗中也能化繁为简,实战效能大大增强。

1.2.1 动作招式实而不华,简单直接

菲律宾武术入门第一项就是学习短棍,无需学习拳法等徒手格斗技巧,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功法、技法讲究灵活,注重活手的运用以及角度与时机的把握,攻防动作无间断衔接,根据对方反应,快速变换战法,务求以最快的速度制服敌人,不刻意追求力量、耐力等因素,通过身体各部分的配合来产生击打力量。

1.2.2 距离站位灵活机动,流动性强

菲律宾短棍术与其他菲律宾武术一样,主要有近、中、远三种距离。在这基础之上,还可细分为地战、中近、中远等共六种攻防距离。在不同距离,同一动作通过角度与力度的控制,实现攻、防、控的转换。它还强调优势站位,在打斗过程中,通过时机的选择与步法、身法的控制,占据有利于自己攻防的空间优势,对手的攻击盲区是最为推崇的优势空间。

1.2.3 训练形式贴合实战,注重对练

从实战出发是菲律宾武术普遍遵循的原则,所有动作以实战为依托来设计,注重实用,讲求实效。在训练手段上,常常采取一对一条件实战,模拟实战,实战对抗等形式,在对抗练习中逐步提升实战能力。在训练场景上,时常在户外练习,带入感较强,场景更加贴近实战。

1.3 菲律宾短棍术在实战中的优势分析

1.3.1 步法灵活,位置优势明显

短棍术的训练首先从步法展开,主要有上步、侧步、环绕步、三角步法、菱形步法、漏斗步法等,简单实用。在实战中,面对攻击强调通过步法转换绕到对方的攻击死角,无论是徒手对抗、兵器对抗,还是空手对匕首,对方直进我斜插,绕到对方侧身位置,随即击打或控制,占据位置优势。

1.3.2 攻防节奏快,掌握主动性

因为菲律宾武术使用的刀棍一般都很轻很短,所以不追求一击毙命,而是用重复快速的打击来制服敌人。单棍一秒3-4棍,双棍一秒7棍等,这对习惯于面对一招一式的敌人来说优势明显,而且攻击节奏快,结合各种假动作声东击西,可变性、可塑性强。

1.3.3 注重攻击对方持械手,构建武力优势

由于持械手在攻击时永远处于身体前端,所以比躯体、头部等其他部位都更容易被攻击到。在双方对峙时,一方注重攻击手,另一方注重攻击对方头部或躯体,在保持距离的前提下,攻击手的一方可以在对方攻击到自己前先击打对方的手,从而更容易实现缴械,构建武力优势。

2 警棍的训练及应用分析

2.1 警棍在实战中的应用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中规定了人民警察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具体情形。然而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民警对警棍使用的法律适用性,警棍攻防技能的有效性难以掌控。

2.1.1 执法环境瞬息万变,使用时机难以把握

民警在第一时间决定使用警棍的同时,武力层级可能已经发生了升级或者降级,此时民警使用武力能否快速转换,对于其武力使用的合法性至关重要。[1]针对现实执法中的复杂情况,警察往往难以判定能否使用警棍,使用警棍的时机,如何使用等。

2.1.2 对警棍功能认识不全,技能掌握较为单一

部分民警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警棍仅仅是用于进攻的警械,注重对其劈、扫的练习与使用,对其防卫、控制、缴械等功能接触较少,认识不足,导致在实战中不想用、不会用、不敢用。

2.1.3 警棍使用灵活性不够,攻防转换能力不足

使用警棍通常是面对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或者反抗较为激烈的犯罪嫌疑人,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使用。在现实执法中,由于警棍使用的时机不当,攻防技法不当,导致击打无效、警棍被夺等情况时有发生,警棍的连续击打与攻防转换能力的缺失,使其实战效能大大降低。

2.2 警棍的实战训练现状

2.2.1 以基础训练为主,训练内容实用性不足

当前,各地对警棍开展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戒备、握法、出棍、击打、格挡等。在击打训练中,着重练习劈、戳、撩等。在防守练习中主要练习格、挡、锁等。在训练中,往往采取个人打靶练习,且多在训练场馆开展相关训练,情景带入性不强。[2]基础固然重要,但是缺少在对抗中练基础,在情景中练基础,在情景对抗中延伸基础等,导致警棍训练在实战应用中的实用性不足。

2.2.2 以个人防控练习为主,训练方式实效性不强

受制于训练器材、训练理念等影响,在警棍使用训练中,多侧重于个人空击与打靶训练,多停留在警棍使用训练的基础阶段。[3]为了避免受伤等因素,忽视对抗性训练,攻防转换训练、判定武力使用训练等,导致训练方式与警务实战有一定的脱节。

2.2.3 以单一器械训练为主,训练体系实战性不高

当前各地在开展警务实战训练中普遍采用分科分项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徒手防控、警械使用、武器使用、战术训练等。在训练中忽视了武力使用的整体性原则,徒手与警械的相互转换、警械与武器的相互转换、徒手与武器的相互转换都是实战中所需要的。

3 菲律宾短棍术与警棍实战训练的共通点比较

3.1 器械应用的相似性

菲律宾短棍长度与直径并不统一,习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挑选。长度多为24-26英寸,直径多为2厘米左右,材质以藤木为主。目前,警用伸缩警棍主要分为16寸便携棍、21寸轻机棍、重机棍、26寸轻机棍、重机棍等,警务人员可根据警种以及勤务需要来配备。在长度与形态等方面,伸缩警棍与短棍相似度高,攻防打法可以借鉴短棍的相关技法来拓展。在对抗训练中,短棍常常采用头盔、防护手套、盾甲等防护装备,来模拟实战,增强训练的对抗性。在警棍训练中,也有海绵棍、护甲、红人等装备,可借鉴短棍对抗训练的防护方法,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效能。

3.2 攻防理念的相关性

菲律宾短棍术发展至今流派众多,但是在众多的流派中其攻防理念却是相似的,其核心理念主要有:“破坏”“安全”“流动”。“破坏”是指在实战中要破坏对方的攻击方式与角度,剥夺对方某种能力。这一点与警察“制止”犯罪行为的理念非常相似,防卫为先,躲过对方的攻击,尽可能破坏对方的进攻能力,为控制对方做好准备。“安全”指的是避让,无论是身体位置还是面对对方力量来袭的处置手段,都要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受冲击或者减少冲击的位置。这一点恰恰是警察执法安全要素中的“位置”“距离”“戒备”等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在实战对抗中,首先保持合理的戒备姿势,避免正面对敌。其次要注意自身与对方的站位与距离,避免站在与对方直接冲突的位置。

“流动”指的是后续准备或者后续计划,在实战中,“一击必杀”是难以完成的。所有的动作都要留有余地,无论完成与否,一定要有后续选项,整个攻防动作应该具有行云流水的态势。在警务实战中,大量的案例表明多数执法对象在紧张状况下对于外界刺激并不敏感,甚至是遭受警棍的多次击打,警棍弯折也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在使用警棍的过程中,更要保持“流动”,在遵从武力适度性原则的同时,做好持续作战的充足准备。

3.3 实战技法的多样性

菲律宾短棍是现代冷兵技艺的一个集中折射点,其技艺来源于刀剑类利器。除了各种击打、防卫、缴械等技法,其各类技巧也适用于短刀、爪刀、酷棍、战术笔等便携器械。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局限于各类短兵,而是生活中所有随手可得之物品,都可以作为防卫工具。例如:手电、签字笔、卷起的图书、手机、雨伞等。有“一套体系,所有武器”的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与方法对解决警察现场执法所面临风险的突发性、装备的短缺性等问题非常有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使用警械条件,但是现场没有警械,公安民警可以使用其他物品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进行控制。这条规定明确了警察现场执法可以为自卫和控制违法犯罪行为人而使用其它物品的权力,但如何能很好地达到使用效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生,需要执法警察在使用技术上做到活学活用。在现场执法过程中的笔、纸、手电、周边的各种工具等都可以作为现场处置的应急工具。而且,菲律宾短棍术在棍法使用上千变万化,它强调攻击、防守与控制的结合。单从短棍的武力使用层级上,其可以从击打状态迅速转换为防守状态,也可以从击打和防守状态迅速转换为控制状态。在警棍使用中,借鉴短棍的打法,如果情况变化,可以迅速由击打状态转换为防守状态,运用短棍技法中的勾、别、挡、锁等,可有效应对现场执法中的武力等级转换,增加警棍实战应用的多样性。

4 菲律宾短棍术训练模式在警棍实战训练中的应用

菲律宾短棍术所展现出的实战能力,来自其多层次、多维度的训练方式,通过借鉴菲律宾短棍术的训练,吸收短棍术的应用理念,借鉴相关技法,增加警棍使用训练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4.1 优势与自信的塑造

有效控制执法目标,安全完成执法任务,来源于执法优势的构建。这种优势的构建建立在执法自信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的实战对抗训练,提升民警装备使用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警棍,在“一套体系,所有武器”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引导下,实现“一通百通”,做到会用、敢用、能用、善用装备来维护执法安全,构建执法优势,摆脱不会用、不敢用的困境,增强执法信心。

4.2 反应与灵活性的培养

在警务实战对抗中,现场形势瞬息变化,民警的现场应对能力受制于情绪、反应时、灵活性等多种因素。通过大量的反应性练习以及双人对抗练习,逐步形成职业本能,缩短反应时间,灵活应对现场变化,把握武力层级的转变,善用随身与周边物品,有效化解冲突与对抗。

4.3 训练与实战的衔接

依据警察武力使用的“三段式”训练模式—“基础训练、判定使用训练、情景模拟训练”,结合菲律宾短棍术的训练特点,将判定训练贯穿训练始终,[4]将基础训练融合于判定训练与情景模拟训练中,在情景对抗中夯实基础,提升灵活性与反应能力。

4.3.1 非对抗训练阶段

单人训练:非对抗阶段主要包括空击与靶位训练,空击主要练习击打与防御角度、击打力度、击打与防御转换、步法与移动等内容。通过练习增加动作的熟练性,加强对警棍的了解与掌握。在训练中通常将击打位置按照数字的形式来表达,便于记忆,形成动力定型。在靶位训练中可以以拳击沙袋靶、树干等来辅助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把沙袋、树干等作为击打与防御对象,对于空击训练中的角度、力度、步法、移动、距离等加强体会,增强空间感,尤其是要感受在击打过程中沙袋或者树干带来的器械逆向反弹现象,加强对警棍的控制与把握。

双人训练:双人训练可进一步增强击打与防御的现实感,进一步强化练习者的空间感与距离感。在训练中可采取配手自然站立,双手下垂,练习者针对空击训练中的各个内容,以不发力或者轻微发力并且接触配手的形式,开展各项训练。在此基础上,配手可持短棍分别以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地面,斜向于地面的形式,给练习者提供固定靶位,增强击打的准确性,提升对击打速度与力度的把控。

4.3.2 对抗训练阶段

定位训练:在训练中,双方持械,配手一方固定攻击方位,速度由慢到快攻击练习者,练习者作出相应的防守与反攻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步把定位攻击转变为不定位的随意角度攻击,同时结合步法的运用,围绕陪练进行模拟攻防练习。

流动训练:在流动训练中,双方互为攻防对象,其形式类似于截拳道中的黏手,即训练双方通过攻击和与其对应的防御反击技法进行交替的攻与守练习。通过与对手器械和肢体的不断接触,不体会和感知对手攻击角度和力量的变化,以期培养观察和遇知对手下一个攻击意图的能力,进而在整个对抗中占据主动地位。

链式训练:攻击方用不同的攻击技法以中等速度或者慢速度的形式连续攻击防御方,防御方灵活运用步法与身法,使自己处于对方攻击盲区,有限度的采取连续多重反击与控制。随着训练深入,双方在训练中逐步互换攻防角色,不断破坏对方的攻防节奏,干扰对方的防御,做到“如影随行”般的防御与反击。

全接触训练:在掌握了相应的防御、击打、缴械、控制技能后,双方身着训练盔甲,各持短棍,或者棍对酒瓶、棍对匕首等,对速度与力量逐步放开限制,开展条件对抗,无限接近实战状态。[5]

4.3.3 情景训练阶段

单一器械训练:单一器械训练是指对于警棍使用技术的单一器械情景模拟。情况显示情况符合使用警棍的基本情形,练习者根据情况快速判断,使用警棍化解危机,维护执法安全。这一训练应结合多场景设置,将训练馆的“闭式”技能搬到大街、商场、居民楼等模拟场景,增强其环境带入感,逐步转化为“开式”技能。武力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指对于警察武力使用的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菲律宾短棍术的优势在于一套动作可同时应用于徒手、警械,甚至是武器等多种器械。可结合醉酒闹事警情、纠纷类警情以及其它常见暴力与冲突类警情,通过情况显示员的合理引导,考查练习者对于整个训练系统尤其是警棍的掌握程度。[6]

猜你喜欢

警棍警械武力
论新时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政策的辩证意蕴
法律视角下警察使用警械武器的问题及对策
警棍(中)
警棍(上)Police Batons ( PartⅠ)
多功能化,西班牙警棍升级
荷兰新警棍拒人1.5米外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人民警察合法用枪关键点研析——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理解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四个条件的内容及其关系——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