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交通

2022-12-02付有祥

人民交通 2022年21期
关键词:智能网交通自动

本刊记者 / 付有祥

泱泱大中国,车市泱泱,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也泱泱。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热捧中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动能,综合交通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018年 4月16日,美国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一份全球移动变革报告,说自动驾驶PKMT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前景将十分广阔。到2030年,自动驾驶乘用车将达到约800万辆,自动驾驶占到乘客总里程的约13%;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达到约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而在到2040年的时候,上述的一系列数据将分别达到约1350万辆、66%、3600亿美元、9400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这一判断是麦肯锡公司于其年的4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场沟通会上发布的,是可以算得上成系统的对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研究观点。会上还宣布成立北京麦肯锡未来出行中心MCFM。

麦肯锡公司是一家1926年在美国创建的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其“使命”是采取“公司一体”合作伙伴关系制度,通过为高层管理综合研究和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对高层主管所面临的各种抉择提供全面的建议、预测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各种机会,制定及时且务实的对策,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目前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有80多个分公司,拥有7000多名咨询顾问。其在大中华的分公司有北京、香港、上海与台北四家。据他们自己说在过去十年中,他们在大中华区完成了800多个项目。

麦肯锡预测,至2030年,中国出行服务提供商部署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到乘客总里程的11%,私人拥有将占2%;至2040年,出行服务提供商对PKMT的占比将占高达55%,私人拥有会占11%。

而显而易见的是,麦肯锡公司发布的这份报告中关于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的这一表述只能是一个猜想式的说法。当然,他们认为,他们的那样的说法是一种科学的判断。报告还回顾了那个时间点以前的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强的影响力,说其时的那近10年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8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近3000万辆轻型汽车,比美国消费者多70%左右。

事实是关于这一数字,中国那一年自己的统计是约2780万辆。但麦肯锡的说法倒是显示出了一个大事实。在进入上世纪最后十年以来的好长时间里,中国是近乎进入了车企狂欢时代。1991年全国汽车销量是还不足100万辆,但在到了2017年,汽车消费总量竟是就达到2880万辆,26年间翻近30倍,自2009年开始首次超过美国后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位。即使是在那个2018年,其2780万辆也是占到了同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约9500万辆的30%,是那一年美国的1.6倍,欧盟15国的1.7倍,日本的5.5倍,全球汽车消费的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中国消费者购买的。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这份报告还历述了他们关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其他研究数据。报告说其时中国正在快速推广出行服务,用于出行服务的车辆其时占中国汽车销售总额的10%左右。私人用车仍占主导地位,90%的PKMT来自私人乘用车辆。他们由是预测,至2030年,中国出行服务提供商部署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到乘客总里程的11%,私人拥有将占2%;至2040年,出行服务提供商对PKMT的占比将高达55%,私人拥有会占11%。报告还描述了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浓厚兴趣,说他们的一项其时近期调研显示,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它“可有可无”,说这一结果与德国及美国消费者形成鲜明对比,仅16%的德国和美国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另有53%的德国和美国消费者认为它“可有可无”,还说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自动驾驶车辆支付高达4600美元的溢价,而美国和德国却仅分别为3900美元和2900美元。

现在,距那份麦肯锡公司的报告发布已是四年过去。从中国的现实看,其除了对中国那一年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轻型汽车的数量的估价过高外,其余方面,尤其是在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的探索和发展方面,倒似乎是低估了。大量事实表明,那之后的四年来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似乎已早就开始在冲破他们的判断或曰猜想了。

事实是在今年的冬奥会上,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在园区内提供载客服务,无人驾驶小巴在既定路线上接驳游人,无人配送车和无人零售车在为餐饮需求随时待命,共100台左右的9款无人车穿梭于冬奥首钢园区的情景,已是着实让世界各地来参赛的运动员大跌眼镜了。

智能驾驶系统业界现在基本上是按照驾驶员在驾驶行为中参与的程度,依照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即SAE分级系统标准,分为L0-L5六级。普遍的意见是L0-L3级为辅助驾驶,L4-L5级为自动驾驶,二者是智能驾驶或曰驾驶自动化的不同阶段,后者是智能驾驶发展的较高阶段,无人驾驶是完全自动化之后的最高层次。还有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将智能驾驶分为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两者的区别是自动驾驶是有人来决定驾驶行为,无人驾驶是完全由机器来负责驾驶行为。智能汽车指的就是这种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基于视觉的CITAVT系列智能车辆。也是在那一时期的1988年,清华大学在国防科工委和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开始研究开发THMR系列智能车。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2011年7月,一汽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完成286公里的面向高速公路的全程无人驾驶试验。2014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加入进来布局推动。接后的情形是,2015年8月29日,宇通大型客车在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完成国内首次客车自动驾驶试验。同年12月,百度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自是,中国汽车工业同之前的阶段比,显示出“质”的飞跃。

而在这一切之中,国家各有关方面是也一直在从政策层面对这一产业发展予以推动。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到《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再到《“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直到《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等等,相关的政策,尤其是2021年以来,密集出台。这期间2017、2018、2020、2021年到今年前不久的9月16日,工信部相关方面还连续颁布五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强大的政策力量。

就是如此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由此从向产业化、商品化行进朝着市场化阶段前进。

2019年8月2日,百度与中国一汽红旗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红旗E界亮相长沙测试,5G+AI模式的自动驾驶进入“中国时间”。

2021年2月27日,40余 辆 东 风 自 动 驾驶出租车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上路”;5月2日,百度Apollo无人驾驶Robotaxi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常态化商业运营;7月19日,深圳市福田区与元戎启行合作,正式为公众提供RoboTaxi体验服务,运营域覆盖包括深圳主城区在内的近百个站点。

今年5月13日,全系车型配备AEB自动紧急刹车、智能全景影像、换道辅助、集成式自适应IACC等辅助驾驶功能的长安深蓝SL03,上市33分钟订单就破万辆。

5月19至22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再一次刷亮世界,被誉为是从多维度对当今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全面检验的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有145支队伍参赛。

7月21至23日,200多家领先的汽车科技企业带着车联网、汽车芯片、车载系统、EV等前瞻汽车技术参加EV China 2022广州国际EV/HEV驱动系统技术展览会,令中外参观者大叹中国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进步。

8月25日,成都车展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SUV阿维塔11及阿维塔011累计订单超逾2万。

9月16至19日,国汽智图、四维图新满电出行、哪吒汽车等汽车企业、科技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和车主用户等63支队伍齐集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智能驾驶测试赛场,MG MULAN、2023款KiWi EV等多款智能网联汽车亮相大会。

10月初,Stellantis公司在印度开设第二个创新中心。

重要的事实是,在顶层设计引导下,一些地方是还同时开始了这一产业世界级集群建设等的一系列更“野心勃勃”的实践。2020年6月,江苏省有关方面发布《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10家以上100亿元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军型企业,形成2—3个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2021年11月,安徽提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并将其写进了《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今年6月6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8月19日,重庆印发《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般的观点是,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渝湘鄂、珠三角四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更为重要的是,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是将其放在国家大交通的框架中,从车路协同的“大视角”出发,通过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促进其发展和进步。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都对智慧交通运输提出推进意见,《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智慧高速公路路侧设施设置规范》《团标<智慧高速公路分级>》等更是从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等方方面面就这一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专门规划、政策以及标准;而与此同时,北京、山东、江苏、宁夏,甚至是嘉定等一些省以下的市乃至一些县也都通过出台相关规定等推动这一国家方略的落实。

目前,中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交通运输部也已确定了18个项目作为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

中国由是各路资本纷纷杀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界造车成为新的时尚,干线物流、封闭园区、港口场景、无人环保、末端配送等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纷纷落地,现在已是算不准有多少企业活跃于这一领域,各类研究机构公布出的智能网联汽车“年度百强榜”、前十百千“排名榜”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名目的智能网联汽车论坛、展览、挑战赛、新车发布他方唱罢你登台地遍地开花,人车交互技术、行业生态图谱、环境感知、ADAS,甚至雷达波长等一应的智能网联汽车词汇一次又一次点燃爱车人的热情。

按照有关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2018至2021年四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分 别 达 到837万 辆、938万 辆、1306万辆、15122万辆,渗透率分别达到31.1%、36.4%、51.6%、63.8%;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287亿元、1454亿元、1658亿元、1917亿元;自动驾驶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315、586、1333、2462项,2022年仅上半年就达到1763项。这一数据另一个国内咨询公司2019年的统计是2746项,与2012年89项比短短八年翻了30倍。依此考,麦肯锡全球移动变革报告中对中国PKMT预测的到2030年自动驾驶乘用车800万辆数字在哪里?2300亿美元的数字又怎么计算?而这仅才是2021年的数字!

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汽车市场辅助驾驶功能搭载率2021年L1级别为38%,L2为11%;2022年预计L1级别为39%,L2为15%,L3为1%;预计到2025年出现L4及以上的高级别自动功能。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按下快进键的研发与制造进程中“势如破竹”地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在逐步由研发测试渐转入实际运营已是一个大事实为全球所注目。

这种发展和进步在今后还将会更快。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描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建设交通强国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目前,中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交通运输部也已确定了18个项目作为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10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智能驾驶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有关机构的判断是: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以及普及率的逐步提升,产业规模2023年将接近9000亿元。上海提出的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发展目标是产值5000亿。《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到2030年,制修订1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10月17日,中国首版城市高级辅助驾驶地图许可发放。如此地抵至2030年,麦肯锡公司想必是得对2018年的研究数据进行修正了。

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方面的决心令世界感到鼓舞。

然而似乎我们也得承认,麦肯锡公司的报告在一些方面可能也还是客观公允的,在对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未来发展作出判断的同时,其也还客观地分析了中国这方面的发展所面临的考验,说中国的自动驾驶环境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复杂,虽然将软件算法运用到中国的交通环境需要额外的2-3年,但在中国部署自动驾驶所需的底层技术却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相同。报告对中国这一领域的未来寄于了乐观的期望,认为在中国围绕着自动驾驶,正在涌现出大量的资本、期待和宣传,说在其时大量的中国企业就已经着手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架构的包括激光雷达、处理器、软件和地图/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核心构成要素了。报告计算道:在2012至2017年间,约有7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入到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这一数额与在同期投资于美国初创企业的金额相当。中国的平均交易规模是7200万美元,是美国平均交易规模的两倍。

如此,让我们就听凭未来告诉答案吧!

猜你喜欢

智能网交通自动
繁忙的交通
自动捕盗机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STM32的自动喂养机控制系统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
Stefan Greiner: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