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校园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12-02闫发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排球上海市运动员

闫发全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 201203)

说到排球,大家脑海里肯定浮现出中国女排精彩的比赛场面,十分的振奋人心,无论是中国女排过去辉煌的五连冠,还是历经跌宕起伏重回巅峰,中国女排精神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中国女排成绩辉煌的背后却带来了我国排球运动普及程度并不高的尴尬场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起,目前校园排球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积极探索以校园为依托,扩大排球项目运动人口数量,缓解我国排球竞技人才储备严重萎缩的现状,是我国现行阶段的努力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等平台,检索主题词“校园排球”、“排球运动”等,并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借鉴和吸收,继而为本文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研究现状

本文主要通过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平台,检索主题词“高校排球”共检索出2399条,检索“足球联盟”共得出390条,以“校园排球联盟”为主题检索结果(只有关于报道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成立的两篇,而没有发现相关发展现状的研究),并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借鉴和吸收,继而为本文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查阅其相关网站有: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官网、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官网。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分析,作者发现在国内的研究调查中,对上海市大学生校园排球活动开展现状的研究较少,从国内外现存的文献来看,国内校园排球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仍然以举国体制为主,校园里体教结合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寥寥无几,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校园运动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说积极探索校园排球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目前缓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以及解决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

2.1、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

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15年6月9日在复旦大学挂牌成立,由上海市各高校、中小学以单位为名义自愿申请加入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协作组织。

2.2、高校联盟

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由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等4个组成部分,均接受联盟的指导,在联盟的要求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高校组(以下简称:高校联盟),即由高校会员单位组成。联盟成立初共吸纳了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22所高校。高校处于上海市校园排球“金字塔”层次的最顶端。联盟的发展目标以及各校园排球负责人也都明确了其高校要发挥引领作用,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的成立,给上海市校园排球的发展铺上了一条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道路。高校作为联盟的最顶层,在场地设施资源和各项体系上发挥出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担任着联盟发展的带头引领重任。

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的成立,给上海市校园排球的发展铺上了一条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道路。联盟发展道路该怎么走,该往什么方向走,是目前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相关工作人员的思考方向。高校处于联盟“金字塔式”模型的最顶层,在场地设施资源和各项体系上发挥出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担任着联盟发展的引领重任,高校该如何认清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效益,是当前迫切有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契机,对高校联盟的工作职责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分析,以期为高校联盟和上海市校园排球运动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坚实的理论支持。

3、选题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举国体制”模式下出现了运动员退役安置困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问题,普及和发展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运动成为了解决其问题的不二之选。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离不开教育,同时教育也离不开体育。离开体育的教育是极其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更是不符合人健康全面发展规律的。中国竞技体育要想持续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校园青少年力量的参与,校园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普及运动人口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运动员仍是今后“体教结合”模式重要发展方向。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沪府办 [2012]1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015年6月“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联盟的成立开启了全新的校园排球发展新模式。三大球中,中国女排成绩较为理想,女排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众多国人,但排球运动普及程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如篮球和足球。排球作为校园三大球传统项目之一,应该在校园中广泛普及并发挥重要的育人作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领导的校园排球发展新模式,让体育重新回归校园的重视,校园青少年学生可以在小学到大学整个阶段 “一条龙式”的“四级”竞技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中得到发展,让更多的优秀学生运动员们“有学上,有书读,有球打”,同时也顺应了“体教结合”的时代发展趋势。联盟由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等部分组成,联盟在成立之初就特别强调了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处于联盟“金字塔式”的最顶端。在整个大中小学校园系统中,高校具有较好的场地设施资源、经验丰富的排球教师和教练、系统化的教学训练模式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校园排球竞赛组织,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交流工作开展以及校园排球科研方面都理应在校园排球发展道路上起到“领跑者”的角色。因此,高校要不断地督促自己要以身作则,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带动上海市各中小学的校园排球的发展,打通上海市大中小学“一条龙式”培养模式发展通道,保障各阶段人才输送体系的畅通,充分发挥自身在联盟中的作用和地位。

4、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排球兴趣,普及校园排球人口是校园排球发展的根本保障。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5年6月9日,在上海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的双重领导和支持下,联盟首次以非盈利社会组织的性质在复旦大学挂靠成立。自成立起,在大中小学会员学校单位的积极响应下,上海市校园排球的发展呈现出一片让人拍手叫好的繁荣景象。联盟的成立是上海市校园排球发展的新模式,既是校园排球发展的机遇又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联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制约到高校联盟以及校园排球的健康发展,怎样去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是高校联盟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部分针对校园排球开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主要从高校和联盟两大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主要列出以下几种影响因素:(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2)场地器材条件;(3)学训练的矛盾;(4)高水平运动员招生;(5)宣传推广较少等。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在44位教师当中有40位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是制约校园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比例为89%;其次是场地器材条件,占到75%;再次是学训练的矛盾,有41位教师,占到58%;有40%的教师认为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难也是其因素之一;还有38%的教师选择联盟宣传推广较少(其他主要包括教学、训练的经费不足,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支持程度等)。

4.1、学校领导态度

在调查中,学校领导态度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排在了第一位,高校校园排球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得到校领导的重视,尤其是22所联盟布点高校承担着和联盟一起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提高校园排球在该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和得到校领导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联盟成立之初就明确自己今后发展的道路方向,旨在扩大普及,因此,校园排球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联盟竞赛的开展,更应该体现在繁荣的校园排球文化氛围中。高校联盟学校也不应该把校园排球运动视为运动队的训练这么片面和狭隘,很多学校的领导也片面的认为发展排球运动只是参加比赛拿拿名次而已。把校园排球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日常竞赛宣传等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才是目前布点学校认真去做的事情。

4.2、场地器材条件

场地器材条件仍是联盟发展校园排球的重要指标。从调查中看13所联盟布点高校排球场地器材情况较为合理,基本上每所高校能够保证有2片左右排球室内场地,但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和篮球场地共用,场地面积较紧促。室外场地4.7片左右,但设施情况不尽人意,大多损坏和破旧为主,缺乏保养和更新。随着排球联盟的发展,对于普及校园排球人口工作的加强,以及沙滩排球竞赛的顺利开展,对于新建扩充各种排球场地及器材显得格外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竞赛举办地基本选在具有较好场地的学校,大大限制了场地设施情况较差学校的排球运动的发展。

4.3、学训练的矛盾

既然是在教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参与平时训练,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学业压力更大,学训矛盾一直是我国现行“体教结合”下培养运动员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强度大难免会产生疲劳,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难免会降低文化课学习效率。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于教练员明确其训练时间,对其进行弹性补课机制,在运动员恢复精力的时间内进行单独辅导。另外,运动员学业成绩绩点的要求要适当降低,确保这些运动员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4.4、高水平运动员招生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上海市具有招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高校加上刚审批下来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6所,招收总数也只有几十人而已。体育运动在校园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普遍认为参与体育运动训练没有什么出路而且还影响了学业。归根结底是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和体育部门很好地联合在一起,教育部门应该加大优秀运动员的招生力度,让更多拥有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能够更容易的上大学,而且是好大学。这样才能改变家长对于参与校园体育的抵制态度。从另一方面,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途径的实现,对于联盟“一条龙”培养机制的建设和“人才输送体系”的有效衔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4.5、联盟宣传推广较少

联盟对宣传推广的意义十分清楚,成立两年以来,联盟在宣传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宣传方面,首先“联盟”构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其次,“联盟”比赛邀请了作为上海男女篮和上海男女排的主场表演团队NaNa Team,联盟还打算进一步与上海女排进行合作。为加强宣传推广和营造社会氛围,校园联盟积极与沪上知名媒体合作,邀请青年报社、东方体育日报社等媒体单位共同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后续将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走进复旦”将成为上海市中学生以排球为载体、共享校园文化平台的一个品牌项目。联盟要积极与这些组织或媒体加强合作,努力做好校园排球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其次,高校联盟的发展不仅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体育发展规律,同时还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组织的先进经验,适时引入市场化机制,将对联盟的品牌价值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联盟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团体组织,资金来源只是靠上级的拨款,积极完成社会法人代表注册,对高校联盟的发展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另外努力提升自身价值的潜力,打造一个具有较好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力的社会组织,在适宜的时候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广泛与市场接轨,增加赞助来源,这样既解决了高校联盟各学校开展校园排球的资金问题,也打造了联盟的“品牌”,无疑是校园排球的普及以及联盟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高校联盟课程建设进度较为缓慢,高校联盟13所学校排球课开展整体情况较好,教学时数合理,考核内容全面,教学效果较好,但课程建设仍在积极策划中,因此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选择较为单一;

(2)高校联盟组织竞赛情况较好,竞赛思路较为合理,竞赛安排较为具体。高校联盟13学校场地器材情况较为理想,运动队建设情况较好,77%的高校具有常设的运动队,运动队训练时间和参加比赛场次情况基本合理,高水平运动队在训练次数上和参加比赛场次上明显多于普通组且具有更好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3)高校联盟交流培训初见成效,培训活动有条不紊地举行。高校联盟13所学校排球专项教师专业情况良好,经验较丰富,且从事排球事业年数较长,大部分排球教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等级,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完全胜任培训体系的主体。培训对象已涉及教师、教练员、学生裁判员等不同群体;

(4)高校联盟校园文化建设不理想,高校联盟13所学校校园排球物质文化有待提高,学生具有较好的排球精神文化,但由于排球教师对课外活动的不重视,学生参与满意度不高,排球课外活动开展较为不力,严重影响了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

(5)影响高校联盟发展校园排球的主要因素按排位依次是:学校领导态度、场地器材条件、学训练的矛盾、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和联盟宣传推广较少等因素。

5.2、建议

(1)加快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工作的积极开展,建立课程建设科研小组,积极为各级制定符合联盟发展规律的教学和训练大纲,探索科学合理的校园排球教育模式,探索从小学到大学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化的上海市排球课程体系;

(2)继续提升大中小学“四级”联赛体制的运营管理工作的力度和效度。不断创新校园排球竞赛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以增加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度。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确立,加大对优秀教练员的引进,增加高水平组排球竞赛观赏水平;

(3)复旦大学积极做好牵头表率角色,充分发挥高校的引领效应。在权利义务类、经验分享类、人才输送类等方面的引领工作,另外高校联盟除了对定点中小学提供教学经验指导外,高校自身要大力开展本校校园排球活动,繁荣本校排球文化氛围,以提高高校引领的自身质量;

(4)转变观念,落实校园排球普及思想。发展校园排球要摒弃运动队拿成绩的狭隘层面上,要切实做好校园排球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日常竞赛宣传等工作,努力构建和提升校园排球文化氛围;

(5)落实各项保障制度,是促进联盟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应加大审核和监督高校联盟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建立校园排球的评估机制,进行严格的考核,确定准入和退出机制标准。积极打造联盟品牌价值,完成法人代表注册,努力提升自身价值的潜力,打造一个具有较好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力的社会组织,适时引入社会市场发展机制。

6、结束语

高校在联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当校园排球的排头兵,在校园排球发展的道路上应始终领跑在最前面。高校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体现在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上、科研能力、技术支撑和联盟各项工的有效衔接上。从调查情况来看,高校校园排球整体开展情况表现出良好态势,但对优秀教练员的引进以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略显不足。国内校园排球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仍然以举国体制为主,校园里体教结合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寥寥无几,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校园运动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说积极探索校园排球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目前缓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以及解决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排球上海市运动员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