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西部马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2-12-02汪小力汤珊珊张泽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发展

汪小力 汤珊珊 张泽

(武汉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0)

1、中国马文化发展史

马文化在中国古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历史中都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自从马匹被先民们驯服后,马文化就和中华文明不可分割了,军事、农耕、运输、游牧等等,里面都有马的影子。从有历史记载时代,马就和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军事上,自春秋战国开始,形容一个国家强大,那么用千乘或万乘之国来表示,“乘”就是马车的意思。在生活中,马也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马和各地文化相互融合,诞生出丰富多彩的中华马文化。

1.1、商周时期马文化

有传说,马自黄帝时就被驯服,但并未有证据证实,以文字记载为标准,商代就有马被人类所驯服的影子,《诗经·小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从诗经中可看出,古代商朝就以马作为交通工具了。众所周知,交通的改变会使人类生活结构发生改变,而马匹作为交通工具,这在当时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战国之前马一般是和车一起使用的,是以御术为主的马车,而且将两匹并列拉的马车称之为“骈”,《尚书大传·唐伟》:“乘饰车骈马,衣文锦。”从战国开始,单骑逐渐流行,由骑兵为开始流行,赵国的胡服骑射就为单骑,诗人屈原的《离骚》就有写道“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于辔于扶桑”。诗人骑着马在池泽、山涧中驰骋,这些都体现了马作为交通工具的价值。

1.2、秦汉时期马文化

秦汉时期的养马主要以战争为主要目的,秦原本是我国古代部落之一,非子做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因为为接近游牧民族,所以当时秦的文化里面就有非常多的游牧民族文化了,这从历史记载中可以可见,《史记·秦本纪》中记载道:“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与汧渭之间,马大藩息。”孝王赐秦地于秦,从此秦大力发展骑兵,为秦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做出重要贡献。并且秦还鼓励民间养马,有记载“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当时游牧民族还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中原输入具有他们特色的马文化,民族大融合也就体现于此了。1974年,在陕西发现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秦兵马俑中发现的陶马造型生动,展现了当时秦朝的马文化特征。

汉朝自西汉成立就不断受到北方匈奴侵扰,但因建立之初的长期战争,马匹伤亡惨重,所以西汉采用休养生息之策,在中央沿袭秦朝设立太仆及其属官管理马政相关事务,所以在西汉时期,马政发展就开始壮大了。早在1965年,考古工作者就在陕西咸阳市发掘了3000多件的西汉兵马俑了,也称为“西汉三千兵马俑”。汉代是我国古代马文化繁荣昌盛时期,也因为当时丝绸之路等促进民族大融合从而促进了当时马文化的发展。

1.3、唐宋时期马文化

西部时代马文化盛极与唐朝、汉唐尚武有关,而马又是开拓疆土必不可少的作战工具,而其中又以唐为最,唐朝马文化盛行,当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爱马、用马、咏马,并形成丰富多彩的马文化。唐太宗更是爱马,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可以从中看出,还有许多咏马、歌颂马的诗词流行与唐朝。到了宋朝,马文化衰落,宋仁宗时期名人宋祁说过:“今天下马军,大率十无一二人有马。”可见当时马政衰落,而当时国力衰败也与此有关。宋代文学中的马也与唐代大意象相比逐渐变小。这一切都说明马文化的兴盛与王朝的兴盛息息相关。

2、马文化旅游现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其文化丰富度也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而中国马文化也是在世界历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文化旅游在我国兴起比较于世界是比较晚的,而我国马文化旅游主要地点也是以新疆、内蒙古等地为主要发展地方。

2.1、新疆马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新疆是多民族交汇处,各种宗教信仰在此汇聚从而迸发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尤其是马文化在新疆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地位,马不仅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资料(交通工具等)也是生产资料(马奶、肉等)。新疆少数民族世代游牧生活,所以他们许多活动都和马有着密切关系。

新疆各个民族历代与草原相伴,自古以来草原民族热爱骏马是其他民族所认可的,他们与草原和骏马水乳交融,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婚嫁迎娶都会有骏马相随,新疆各民族的娱乐项目也大多数与马有关(见表1)。

近年来,新疆昭苏县对昭苏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从中找出了一条发展昭苏马文化旅游的道路,以马文化为特色,大力发展马文化产业,带动群众参与,使昭苏马文化旅游响彻中国。

目前新疆马文化旅游主要是在几个方面体现,首先在新疆民族文化中马文化以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体现,游客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新疆文化历史,增长知识,以达到文化旅游中的精神满足。还有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具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也在马文化旅游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有一年一度的伊犁天马节等活动,游客可以参加这些活动来体验独特的新疆马文化。新疆还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是马背旅行的优质条件。但就文化旅游而言,新疆马文化旅游就有点形式单一了。

2.2、内蒙古马文化旅游现状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文化中,马在他们的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元朝的时候,蒙古族就是靠着马开疆拓土,将蒙古帝国的地盘一直扩大到了欧洲,将蒙古族文化传到了其他国家,成就了蒙古马文化大时代,可以说蒙古马就是蒙古族的象征,马在蒙古文化中是重要的图腾。

在现代,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马的传统用途逐渐减少,所以内蒙古逐渐改变传统养马业使之变为现代马业,也就是集体育、艺术等文化为一体。蒙古马文化可以给予游客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教育上,蒙古马文化的历史故事、历史遗迹等,还有蒙古马精神价值都具有它们的教育意义,也可以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提高经济效应;在娱乐方面,蒙古族传承八百多年的那达慕大会、赛马、马术,这些娱乐活动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新鲜感,游客在其过程中获得体验感;还有最后的科研价值,马文化研究可以促进马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科研人员和马文化爱好者前来,从而提高内蒙古经济效应。

内蒙古地域辽阔,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有草原、沙漠、湖泊、森林、古迹等景观,其奇特的地理环境给内蒙古马文化旅游带来了不同的旅游体验,使内蒙古旅游发展位列其他发展产业的前列。截至2020年11月底,内蒙古旅游收入就有2000多亿元。

被誉为“中国马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有着丰富的马文化历史和马文化资源,在被评为“中国马都”后,锡林郭勒开始了大力发展马文化产业的路程,先后总投资15亿发展马产业一条链,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大力发展马产业,如,马匹培育、马术竞技和马文化旅游等。内蒙古锡林郭勒不止发展马产业,其衍生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如,骑马射箭等有着浓厚的马文化项目。

近年来内蒙古马产业发展已经从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了,可是相对于其他先进国家来说我们还是大大落后于他们。虽然现在内蒙古马文化旅游市场已经出现了马术表演、马术摄影等旅游产品,可对于马文化旅游发展来说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要深入挖掘马文化更深层次的内容,打造马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并且学习先进的营销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追上先进国家的步伐。

3、西部马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旅游最为丰富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我国其他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有雪山、草原、河谷、沙漠和戈壁,这些丰富的地理环境可以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

(2)“马”传统体育资源众多。

西部地区历史上就是游牧民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游牧人民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们与马有关的活动有许多,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马上角力等,还有草原套马,并且西部地区的与马有关的体育活动氛围浓厚,每次的体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常。

(3)“一带一路”战略为马文化旅游提供新的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重大战略,又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积极发展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而“一带一路”战略又给马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一代一路”战略,中国马会提出了“丝绸之路大赛马”概念,有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体系,这给我国马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4)马产业发展为马文化旅游提供新动力。

马文化旅游是以马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活动,而马文化发展又是需要当地马产业支持,我国西部地区为马养殖产业传统地区,马养殖产业可以说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而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马产业,这就为马文化旅游提供了新动力。

3.2、劣势分析

(1)缺乏服务意识。

西部地区马文化旅游没有专业人才,并且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在服务上面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就影响到游客的用户评价,从而影响当地旅游经济。

(2)旅游配套设施较薄弱。

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带来良好的游客体验。西部地区基础建设本就较于中部地区落后,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西部,但是基础设施还是弱于中部,尤其是旅游的配套设施。西部地区的配套设施如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单一,交通路线不能涉及许多地区,一些旅游景点甚至都没有可以直达的交通方式,还有有些旅游地区的厕所、宾馆等配套设施都不能完全适应旅客需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3)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

作为马文化丰富的西部地区,应该突出地域品牌建设,现今出现了一批如“马城”、“马都”、“马省”等名称相象的地方,完全没有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可以宣传如那达慕大会、伊犁天马节等有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以开发自己的马文化旅游产品,要有区分度,以加深游客印象。

3.3、机会分析

(1)相关政策支持。

在政策方面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年来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公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西部旅游开发提供了支持。

(2)文旅产业发展机会。

目前,文旅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打造特色品牌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文化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意见》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3.4、威胁——专业人才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旅游,所以旅游业正蓬勃发展中,可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目前高质量专业人才缺乏,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专业学院培养出来的旅游业学生既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缺失给旅游业发展将会带来严重打击,所以在发展文化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4、西部马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4.1、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中国倡导并组织的“一带一路”国际战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这也为西部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中国西部地区和丝绸之沿边等几个国家都是传统养马大国,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应该抓住机会,发展和周边国家马文化旅游合作,让中国马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世界品牌,成为我国又一张名片,从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4.2、大力促进马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

加强马术青少年培训,推广马术学习,马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让学生从小学起,使马术普及化。加强民族地区马文化研究,中华马文化内容丰富,可以在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体现。加强马文化研究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吸引旅客对马文化的探索。加强城市郊野马文化公园建设,马文化旅游的主体人群是城市人群,他们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的城市生活中向往慢节奏和大自然生活,所以建设城市郊野马文化公园可以吸引城市人群。

4.3、推进马文化云平台建设

建立马文化云平台,构建马文化历史、马文化活动、马文化信息等数据库,为马文化旅游提供便利,还具备有宣传各地马文化特色,实现马文化旅游+,推进马文化旅游发展。

4.4、因地制宜发展马文化旅游规划

西部地区马文化丰富,可是西部各地区马文化区分度不高,应该突出地域品牌建设,如,那达慕大会、伊犁天马节等,突出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要有区分度,以加深游客印象。还应该对当地地理资源加强利用,如,在草原、环湖发展骑马旅行等活动,丰富马文化旅游内容,还有建设马文化博物馆,推广当地马文化历史。

4.5、大力培养马文化旅游产业人才

培养马文化旅游产业一条链上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产业以人才文本,通过马业人才培养,打造以马文化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在马匹培育、饲养、马匹疾病防治、马匹训练等各个方面制定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马文化也发展能够有追上其他先进国家的希望。

5、结论

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内涵的富足,而马文化旅游就可以带来这样的需求,马文化旅游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还提升了民族的自信心。现代马文化旅游还刚开始发展,还有许多不足,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文化旅游产业,营造全国范围的马文化旅游氛围,培育马文化旅游消费市场,通过马文化普及加强专业马术人才的培养。相信在国家的支持下马文化旅游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将来,中国马文化旅游一定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