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2-12-02李杭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文化

李杭宇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乡村是一个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重的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着手于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赋予乡村发展更多活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乡村多样且优异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了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新契机。同时推动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实施,助推乡村振兴,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程。

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要考虑社会需求及国家政策,充分借鉴优秀经验,打造体旅融合、体卫融合、体教融合和保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位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态势,为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和精神追求,助力全民健身。同时,乡村体育产业的开展是转变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乡村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改变了以农业、手工业和工业为主的发展格局,促进乡村经济、自然生态环境及文化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中外特色乡村体育产业经验借鉴

1.1、中国特色乡村体育产业经验借鉴

滇中地区的轿子雪山以前是一个荒凉的贫困山区,人民群众以农牧业为经济来源。现在通过旅游开发,打造了旅游结合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为一体的体育产业旅游综合体,建设了具有高原特色的云南轿子雪山国际滑雪场,目前已成为集亲子体育、休闲娱乐及健身锻炼为一体的体育产业。轿子雪山还举办了翻越挑战赛,助力全民健身同时,将特色体育赛事推广出去,提高了游客旅游体验,向世人呈上轿子山“体育+旅游”的新名片。

目前轿子雪山附近乡村已焕然一新,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逐渐消退,绿色可持续的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物质及文化生活。轿子雪山乡村发展是体旅融合的深刻体现,不仅促进了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的推广,丰富了群众的体育参与,而且带动了体育消费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1.2、国外乡村特色体育产业经验借鉴

新西兰皇后镇是大洋洲著名的“户外活动天堂”,世界公认的“探险之都”。19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采金区,经济发展滞后,大批淘金者在这里聚集,因独特的自然资源很快并被人们所熟知。20世纪后,旅游业逐渐发展,新西兰皇后镇却另辟蹊径,利用当地险峻复杂的地势,开发探险、户外运动等体育活动,使体育运动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新名片,利用体育赛事及体育娱乐活动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年接待量达到200多万人。

如今新西兰皇后镇已建成集观光摄影、体育休闲娱乐、体育赛事、康体养老、等众多业态的体育旅游度假综合体,凭借其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当地摄影、餐饮、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辐射产业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契机

2.1、国家政策助力乡村体育产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我国要建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战略指出要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将体育旅游作为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一大领域,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冰雪、航空、水上、马拉松等户外运动项目,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赛事活动,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min健身区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体育+”和“+体育”做法,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和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这些政策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体旅融合、体卫融合、体教融合,既贯彻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为乡村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助力全民健身及乡村振兴。

2.2、历史节点下实现十四五规划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转折阶段,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全面小康后,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蓝图,结合乡村发展多元化、新样态要求,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方略是实现乡村经济、文化振兴,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完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文明富裕、人民健康、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治理有效新农村,助力十四五规划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2.3、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人民生活方式也发生着转变,人们不在一昧的追求物质的富足而忽视对自身健康的发展与精神的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居民也愈发注重生活质量,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日渐相仿,农村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的发展也愈发重视。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形式较为单一,体育产业及相关设施配套仍然存在不足。相较于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地区仍无法满足群众体育锻炼及娱乐需求,这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空间。通过乡村体育产业建设,完善乡村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促进群众的体育参与,增进身心健康,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于乡村体育大环境建设,人民幸福感、及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群众精神文化诉求下,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3、促进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

3.1、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要求建设一个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一体的新农村,体育产业作为环保、且兼容性强、可持续的产业,在乡村开展体育产业建设可推动乡村自然经济的转型升级,转变乡村的自然经济发展方式。体育产业可兼容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辅助、结合农业为一体的体育产业新格局(如:采摘、垂钓等),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康体旅游的绿色高质量体育产业综合体。同时乡村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作为康养健身、娱乐群众的健身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休闲康养、体育培训、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制造、民族体育文创产品制造产业进行保护推广,是推进乡村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产业建设,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体育培训产业建设,深化体教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乡村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及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3.2、带动就业,保障民生

体育产业是辐射性极强的新兴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可带动相关体育器材、体育装备、运动康复业、旅游业、培训业、广告业、媒体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人力资源。1997年法国的体育产业为法国居民提供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1998年通过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刺激了法国全国就业市场,使其失业率减少了35%。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要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而乡村体育产业凭借其独特性和极强的辐射功能,是创造经济收益,拓展就业空间的优质性产业,在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体育健身要求日渐强烈的条件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产业布局于乡村是顺应国家发展、人民渴望的重要举措,对激发就业活力,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具有积极作用。

3.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类型大多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家庭为单位,多数地区因地形地势影响,机械化程度低,无法形成规模化,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业经济收入薄弱。在乡村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贯彻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乡村产业的战略规划,培育农村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新模式。让农村的一二三产业在发展之中同步升级、同步收益、同步增值。创设以农业为主体,体育产业服务业为载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线,改善乡村以农业为主体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4、丰富群众生活方式,助力全民健身

体育产业的发展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全面小康的建成,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增多,农村居民愈发注重身体、心理的发展,社会交往属性增强,群众的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体育产业在乡村推进,可带动乡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基本覆盖,满足群众的康体娱乐需求与社会交往属性,提高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与体育参与,助力全民健身。

4、我国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4.1、发展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

我国幅员辽阔,乡村自然资源类型多样,从南到北,涵盖了沙滩、雨林、高原、盆地、山地、丘陵、草原、雪地等地理资源;从西到东涵盖了沙漠、林地、雪山、平原、河道、海滨等地理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可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开展:沙滩排球、雨林穿越、山地自行车、翼装飞行、沙漠越野、漂流、蹦极、滑雪等多种类型的体育旅游休闲活动。乡村农业资源也可作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出发点,开展采摘、钓鱼、农业体验等休闲活动。同时我国各地区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有陀螺、秋千、抢花炮、竹竿舞、摔跤等类型多样且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可开展特色体验类休闲体育旅游项目,有极高的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和人文价值。加上乡村振兴、全民健身计划、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支持,在乡村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是一条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路子,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态产业链,又保护传承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推力。

4.2、发展乡村体育康养产业

相比较于城市,乡村具有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安静宽阔的生活空间,空气质量指数明显优于城市。优美且健康的生态环境,更加适合于孕妇、老人、亚健康及病症康复人群进行康体锻炼,该类人群也更加偏向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体育康养产业,从发展空间、布局、市场上,都符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体育康养产业的发展要求。乡村体育康养产业可推广太极养生、孕妇瑜伽、绿色步道、健身气功等具有极高康体养生功能的体育项目。习总书记指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把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突出位置。目前,国家要努力实现从以“治己病”为中心向“治未病”为中心转变。结合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就为乡村体育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也是转变乡村经济发展形式,打造农村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就业的绿色高质量路子。

4.3、发展乡村体育赛事规划、竞赛表演与配套服务产业

当前我国农村体育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多样化、全面化、专业化程度低。2018年12月国务院在《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体育+”和“+体育”做法促进体育表演产业与服务业、旅游、大健康、文化等相融合。农村自然条件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利于引进各类如山地、帆船、皮艇、越野、攀登类赛事。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体育赛事规划、竞赛表演与配套服务产业,有助于乡村体育设施、场馆逐渐达到满足乡村群众的体育锻炼要求,带动乡村经济的增长,助力乡村体育发展、赋能全民健身、乡村振兴战略。由于乡村地域广阔,地价较低,建设成本也低于城市,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乡村自然条件优越,群众也可利用观赛之余,进行体育旅游活动,放松身心。

5、建议

乡村振兴是基于全民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所提出战略性要求,而乡村体育的发展也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质量,乡村体育振兴是体育国的必然要求,体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指标。在乡村体育发展的路上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结合乡村具体情况不断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子,发展乡村体育产业的同时也要协同乡村广大群众的现实需要与文化价值认同不断优化乡村体育产业结构。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体育发展路子,助力乡村经济、文化振兴,实现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谁远谁近?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