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现状与服务创新发展研究

2022-11-29郝红梅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

郝红梅

(陕西开放大学 后勤保障与基本建设处,陕西 西安 710119)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各部门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部分转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做出适应时代的改革。[1]特别是自新冠肺炎(COVID-19)传播以来,各单位在贯彻党中央防控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大力推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和行业模式的信息化变革。越来越多的发展形式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创新发展方向,将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等相结合能够有效推进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化程度,从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2]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概述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知识管理是指对于知识、理论、技术、资源本身的获取、收集、整理、利用等活动;其二,知识管理还指能够从传递知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的业务合理程度,因此,知识管理也包含对知识组织管理流程的优化。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从图书馆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建立、知识管理制度风险预测与评估、知识管理活动控制、知识管理过程监督与落实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例如,对高校而言,一方面,通过审批、复核、保管及监督等岗位的人员职位配备、权限的设置,来建立合理的图书管理内部牵制机制,从而实现图书知识管理过程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优化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建立配套的图书知识管理查询网站,提供图书知识查询服务,针对实际需求,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设置自主查询、图书状态实时动态等板块。

(二)图书馆服务创新。关于我国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随着时代背景的转变和民众需求的日益丰富,图书馆服务工作也将面临改革,逐渐步入数字化管理模式。图书馆服务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将会使得图书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并在减轻图书管理工作量的同时,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将为图书管理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主要通过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范围的拓展。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过于重“硬件”而轻“软件”。当前高校对于图书馆的建设重视程度都较高,各高校的图书馆硬件设施更新速度较快,投入比重较大。但是相比硬件设备而言,大多数高校的软件实力较为薄弱。具体而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图书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软件、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发展规划等都是图书馆软实力的体现。结合知识管理而言,其知识管理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图书管理质量、归类方式、共享模式、查询平台、技术系统等的制度规定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对于高校而言,其对软件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图书馆里图书主要以实物传输为主,对于电子书的普及程度较低,另外,图书系统较为缺乏,导致图书资源利用率较低,知识管理的便捷性较差。

(二)图书知识共享途径欠缺。传统的图书馆为以书本的借出和归还业务为主。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速度加快,时时刻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和消息涌入,因此信息的分享和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针对阅读类APP和平台也不断被开发,人们的可选择性也不断增多。相对于这些快捷性平台而言,图书馆具有更大的规模,在知识管理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由于缺乏知识共享途径,导致其知识大多处于“单线”传输方式,未形成阅读及知识传输观点的交汇或者碰撞,导致知识传播的散发性较差。

(三)图书馆馆员缺乏知识管理意识。高校图书馆要做好知识管理,除了要理清管理内容,打通层层障碍,还要重视馆员的素质提升,一切管理要素和技术的实现最终都要依靠馆员。因此,对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知识管理工作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从高校的知识层次对比而言,图书馆部分岗位存在着对学历要求较为宽松,专业对口性要求不高。因此整体而言,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薄弱。另外,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创新需要配套的知识管理型技术人才,结合时代背景,应该融入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管理创新。但是对于高校而言,其互联网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信息管理部门,对图书管理部门来说,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专业的人才较为缺乏,整体而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四)图书馆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平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改革缺乏承载平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多是针对办公系统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对于专门的图书馆工作其承载平台较为简单,功能模式比较单一,使用体验较差,利用率不高。另外,图书馆没有设置对应的系统设计、运营、后期维护岗位及职责,那么其知识管理服务信息化创新也只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管理方式,电子环境有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出现断网、黑客攻击等特殊情况,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将会被迫中断,或者将会面临较大的信息泄露、被盗取、被篡改等风险,而这些风险隐患造成的后果对高效管理工作而言往往难以承担。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之路仍需不断探索与优化。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服务特征

结合时代背景的转变和民众需求日益丰富的变化,高校知识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改革,逐渐步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将会给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服务特征。

其一,服务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主要以图书的查询、借出、归还为主,而信息化背景下,其服务类型将会更加丰富,要融入图书分享、知识归类、兴趣推荐、线上交流等服务类型。其二,服务对象范围扩大化。传统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融合信息化思维之后,将会大大提升图书的利用率,从传统的高校教师、学生为其服务主体,转变成校外人员也将有机会享受知识管理服务。校外人员可以通过线上模式,来感受其图书管理服务。其三,服务形式全面化。除了针对书本提供的服务之外,图书馆将会结合新型的服务类型推广部分衍生服务。其四,服务内涵丰富化。传统的高校知识管理模式主要围绕校园内师生服务展开,融入新时代背景要素之后,信息化的使用将使得高校知识服务内涵丰富。不再以单调的管控图书数量、分类为止,而是能够更加以人为主,更全面的为知识的传递提供服务。

四、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图书馆软件的建设与优化。组织的管理不应该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实力,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内涵也应当在软实力方面逐渐提升。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其知识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进行馆藏知识管理环境的优化,注重对高校师生信息泄露风险的把控,加强知识管理平台监督和不断规范其业务服务流程等。

(二)以多元化群体为基础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中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使得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来发展质量,不同专业,以及不同需求的资源需求群体在图书馆资源利用过程中各有侧重,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服务工作无法提供精准化服务。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支撑下,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高校师生合理利用高校资源,在大数据的反馈下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来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同时,这种即时化的平台建设还可以向师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推送,使他们不错过每一条信息资源,由此可见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能够结合多元化群体的不同发展需求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质量。

(三)加大图书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图书馆而言,其知识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保存与传递方式的改变,主要侧重指的是介质的改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业与模式数字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自新冠肺炎传播以来,各单位贯彻党中央防控要求,进一步推行了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变革。总之,按照统一部署与时代潮流的导向,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变革也已经在路上,但是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过程仍然困难重重。但由于图书管理部门数字化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应该尽可能的调整岗位设置,吸纳数字化、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另外,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数字化培训,通过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强化其计算机操作能力,让工作人员既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又能够利用知识管理业务流程来实现对自身工作性质的评估,保障自身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满足当前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知识管理的需求。

(四)做好知识管理平台优化和升级工作。常见的高校图书馆平台往往融合在学校官网界面内,另外辅之以手机端微信公众号查询管理。但是其平台常见的知识管理功能主要是:“馆藏查询”、“在线借阅”、“归还截止日延期”、“转借”等常见的实用功能,应用范围较为局限。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应该建立起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分享、交流、传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需求的实现,因此高校知识管理平台开发和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该深化与IT行业或者系统开发公司合作,针对图书馆实际工作需求和其知识管理现状制定合理的系统建设计划,积极研发或者购买对应的平台或者档案管理系统,并设置平台设计、运营、维护等岗位及其对应职责。在平台搭载下,丰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创新内涵。

五、结论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服务也一直在不断探索,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传统的知识服务内涵也有了更大的优化空间。对高校而言,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从提升高校图书馆“软实力”建设、个性化服务开发、信息化馆员培训、知识管理平台优化升级等方面为其知识管理服务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