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问题探析*

2022-11-29刘晓花古永司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载体心理健康院校

刘晓花,古永司

(1.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教务处, 陕西 西安 710119; 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学生工作部 ,陕西 西安 710119)

2018 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这一根本任务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息息相关。自2018年以来,《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等文件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格要求与期望。从实际中看,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突显。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文件指出该通知目的在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通知的出台也为目前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遇到严峻挑战,招生形式多样,生源复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健康心理品质。培养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复杂生源情况,最根本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管理中的问题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

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2个学分、32-36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或必选课,可视情况在其他学年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课程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其他学期不再设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比如高职大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对恋爱心理、就业心理的指导需要更迫切。但目前很多学校只重视新生而弱化中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完整心理素养。[1]这种课程体系不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满足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

(二)教学情境单调乏味,师生互动明显不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课程不仅要进行必要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心理预防与调节等实用技能。目前的课程多以理论传授为主,缺乏体验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多数沿用传统授课模式,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全程以教师讲授,学生的主观需求和主体性难以体现。教材内容相对固定滞后,不能及时针对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缺少实践体验环节,不能切合学生最新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引领,难以得到学生的真心认同。[2]教学情境单调乏味,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降低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课后的师生互动交流基本为零,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心理调试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孤立,形式多样无法合力

目前高职院校承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载体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咨询室和团体心理活动室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社团、心理方向的辅导员工作室或者其他讲座等。这些载体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基本是孤立运行,相互之间联系欠缺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但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样的工作投入,无法将所有载体的投入汇聚成合力,不能发挥心理健康管理的最大化力量。

(四)学生心理健康跟踪测评和监督评估缺乏连续性,与课程考核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大一时对学生都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新生入校进行心理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环节,但是不应是唯一环节,在大学生的整个阶段,学生因为人际关系、恋爱、自身发展受挫或者就业择业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新的心理问题出现,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普遍缺乏后续的跟踪与监督评估。目前很多高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仍然停留在卷面答题、完成小论文等的传统考核方法。考核与评估测评脱节,没有与学生自身的心理成长联系起来。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之定位与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但同时近年来职业教育遇到诸多挑战,最重要的莫过于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计划的提出。很多高职院校忙于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普及一些心理知识,完成一项基本要求。这样的认识使得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容易被忽视。在课程设置、体系健全和其他投入上都大打折扣,形成重视专业课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心理素养持续培养的局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以及在实际中受限于课时、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组织能力等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是以传统课堂形式完成,甚至有的学校直接为学生选择网上课程资源代替现场教学。学生无法通过真实教学情境的中的课堂游戏、角色扮演、自主探究活动等进行体验和构建相关心理知识和技能;同时鉴于心理问题的隐私性,学生很难在有限课堂上敞开心扉与教师开展互动。

(三)心理健康管理缺乏统筹与战略性发展规划

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省各层面相关文件都提出了要求,比如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陕教工〔2020〕136号),对陕西省高校的心理健康相关建设工作提出具体标准,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完善和建设中逐步健全各类载体,但是目前虽然按照标准建立健全各类载体,但是在载体的运用上缺乏统筹,没有建立各载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整体管理工作缺乏规划,这种情况下各载体的运作孤立,各载体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不清,没有将心理测评、监督评估、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团队辅导、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影响了工作效果。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系统专业队伍不足,专业性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没有形成本科院校中专业的心理健康队伍。对于所需要的专业管理人员、教学师资、心理咨询队伍等三类人员需求主要是靠学生工作队伍作为来源。比如辅导员担任心理健康任课教师,承担心理咨询任务、或者由校内有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兼任。大部分辅导员不是心理健康相关专业,或者在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心理学,只是进入高校工作后快餐式地参加过相关心理学专业培训。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不同,不仅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实践指导,且缺少心理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效果的关键原因之一。

四、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成效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全员重视心理健康管理的教育理念,端正定位

对高职院校而言,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树立正确心理健康管理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全高职大学生的个体人格,进而促进其思想人格健康、政治人格健康和道德人格健康,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任务中功能的具体体现。目前,双高建设与提质培优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点任务,实质上,无论是双高建设还是提质培优,最终聚焦点仍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心理健康也是学生能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应当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抓手大力推进 ,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涉及学生的各方面、各阶段,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

(二)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在课程体系建构上要力求基础理论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心理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不同年级段对应不同内容,职业心理培养与专业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要课堂上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体验。建立课堂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运行体系,教学效果能够前后延展。科学规划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课时比例。既有一定课时数的线上教学,线上资源可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又有一定课时线下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协助学生将知识外化于行为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有团队学习、朋辈互助的特色教学模式。[3]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管理运行体系与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管理机构不如本科院校健全,运行不够顺畅。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学校要在经费、场地等方面保证投入,做好本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管理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体系、持续建设心理健康跟踪测评与监督评估体系、运行心理咨询与顺畅交流沟通渠道等等。同时也要重视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建设,建全心理健康管理载体形式,并建立载体之间环环相扣的运行机制,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效果。形成心理测评找问题,课堂教学聚焦点、心理咨询对个体,心理活动做团辅的联动机制。设计形式多样,阶段分层的多元化科学考核体系。

(四)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需要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授课水平甚至自身心理素养都要过硬,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和实操技能,是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心理活动组织和心理咨询同样有极强的专业性。高职院校要通过设立专业岗位、人才招聘、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此类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心理健康管理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结 语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载体;发挥载体的最大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载体心理健康院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