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优化

2022-11-27黄伟杨继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社团运动体育

黄伟 杨继星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人、以心育人具有独特功能。”作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最后一站,高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目标要求,在学生的技能水平、道德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价值观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求把对学生和国家负责作为自己首要任务。为此,学校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要关心其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成长,通过学校体育社团的形式,将体育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糅合在一起,在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以及标准制定上不断转变观念,发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 《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指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动机起源于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则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据此,他将需求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生理(Physiology)需要、安全(Security)需要、社交(Sociality)需要、尊重(Self-respect)需要和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需要。5个层次的需求构成了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只要低一级的需要得不到起码的满足,它就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动机,而一旦得到满足,它就直接让位于高一级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其在个体发展中出现的越晚,与生存的联系越间接,越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并且他还指出当低级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它所带来的激励效果将会有所降低。”但是,这种以低级需求得到满足,高级需求才会发展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现实情况下,我们的需求发展很难实现单方面的提高。例如,当你在实现温饱的过程中,精神层面也会得到相应的滋润。可尽管如此,该理论还是得到各个领域的学界和业界认可,能够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高等教育是学生在脱离受、管、教等被动式学习后的第一步,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课堂,而是以日常生活为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体。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加上空闲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很高的需求感,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需求?又如何得到解决?下文将会从5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重点分析目前高校体育社团所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2、理论概述与学生需求分析

2.1、生理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属于最原始、也是最低一级的需求,它包括人们对食物、空气、睡眠和性关系等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需求,只有生理上得到有效保障,才有能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高校体育工作专项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23所高校当中(普通本科院校有280所,高职院校243所),仅仅只有147所普通本科院校能为大一、大二本科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而高职院校中能为大一、大二的专科生开展不少于108学时体育必修课的也只有127所,并且在这些学校中,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占有70.17%;能在节假日期间为社会大众和学校师生开放的占48.57%。这些数据清楚反映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课堂之上学生没有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导致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进而影响后续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而在课堂之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又会受到场地、设施、器材的影响,尽管学生一开始对一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的缺失又会造成学生“报国无门”的尴尬情景,最后结果只能是体育锻炼与学生渐行渐远。

在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了关于体力活动和公共健康的国家指南,其中建议所有18-65岁的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5次大于3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3次至少20min剧烈强度的有氧运动。具体来看,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还可以缓解来自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在校大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某项体育运动,如,太极、慢跑、羽毛球等,从而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发展身心健康的目的。然而,有时学生需求会与现实的锻炼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高校文化课单节课时较长,学生常常处于一种久坐的行为状态,这就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隐性的危害;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参与又会受到来自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的生理愿景得不到充分实现,并由于该需求的无法满足,学生很难对下一层级的需求产生动力,长期以往便会影响学生的生存发展。

2.2、安全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将安全设定为第二层次的需求,其中包括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生理上抵御外界的伤害与病毒入侵,心理上不会产生焦虑与恐惧等负面情绪。

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通过身体的对抗交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维放松;另一方面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但是,当身体对抗超过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时,就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在美国的杜克大学,学校社团在安全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其中一部分体现在社团的组织管理上,整个社团是由体育执行会、体育社团理事会、体育社团干部队伍等3级机构组成,每个机构、每位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以提高整个社团的管理效率;还有一部分则是体现在风险预防上。首先,在每个社团中都必须配备有专业的安全员,负责社团活动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安全与急救,并且这些人员还须具备成人CPR/AED/First Aid执照;其次,在药物储备上,每个社团每次训练与比赛都必须携带医疗箱,社团内部需要及时补给邦迪、胶带、夹板和冰袋,检查冷却喷雾存量;最后,每个学期社团还会举办关于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辅导班,社团需要事先备份有关于比赛与训练的紧急行动计划的影音文件,方便学生掌握基本的医疗急救知识。相对于在损伤发生后对学生进行医治,社团更为侧重于对伤病的预防,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而且还会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各项运动的损伤机理,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学校社团的及时关注能够给参与运动的社团成员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学生不仅可以从急救课上学习到保护自身的措施,还能够在损伤发生后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少了一些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安全舒适的锻炼场所,还是科学的安全知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过程中如果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与风险评估意识,是会导致运动存在较高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进一步限制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运动本身的恐惧感。因此,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其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还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与保护,并将其融入到社团的建设当中,形成一种科学的、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情景。

2.3、社交需求

在需求层次理论的描述中,社交需求处于第三阶层,它包括了人的归属与爱,其中“归属的需求”是指个体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通过获得集体的认可,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而“爱的需求”是指个人能够获得他人的爱以及给予别人爱,其中包括信任、帮助和关心。社交需求的获得使个体抵御天敌、获取食物、寻求伴侣的能力提高,相反它的缺失则会造成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丧失、社交圈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等其他负面影响。

大学体育社团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自愿性、组织性、共同性和非营利性的非正式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团体育活动,满足自身对健身、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是学生自我提高与兴趣发展的桥梁。由于大学人数众多,学生常常会被分为不同专业接受教学,致使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很难有接触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同班级的交往又难以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因此,学生只能投身于社团组织活动,其中体育社团因其娱乐性与健身性的特点无疑成为学生的第一关注对象,拥有相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被聚集在一起,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使人心情愉悦,还能够增加与同伴之间的语言和身体交流。并且在这种以活动为载体,构建以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交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语言交往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使用的技巧,而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社团常常以分工协作的形式安排学生任务,这样就促使了成员之间快速起建立一种相互关心、体谅的情感,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之间增加一种特殊的联系,联系的加深会对每一位成员产生共鸣,逐渐构建起对社团的归属感。

不仅如此,近年来许多社交娱乐软件的横空出世,为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拓展方向,从而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为此,社团必须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接受这些新兴产物的导入,为学生的社团生活增添娱乐性。

2.4、尊重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需求被描述为第四层次的需求,它包括人的自尊与获得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其中自尊是指一个人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独立地完成一项有挑战的任务,通常表现为自信心与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获得他人尊重是指个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拼搏,获得事业或人格上的成就,通过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方式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赞许,通常表现为职业晋升与劳务奖励。在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存在有一个独特的情景,那就是参赛的运动员很多是衣衫不整,甚至有的身无寸缕。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雅典人非常赞赏个人的形态美,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赤身裸体的方式展现自身健硕的肉体,不仅可以毫无顾虑的挥洒汗水,还可以获得观者的赞赏与认可,对于在比赛中获取优胜的运动员,还可以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自己的学术思想,这一点在雅典屡见不鲜,例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如果从需求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雅典运动会的盛况,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以竞赛获得需求满足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运动员和观赛人员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还可以为雅典民众提供展示自己学术成果与竞技运动能力的舞台,激发了民众参与运动与学术研究的动力。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获得尊重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人们总希望自身是强大的,有能力克服困难与做出成就。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单一、强制的灌输式教育,高校明显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因此,手脚松绑使得学生的尊重需求急剧膨胀,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想要获得自尊的需求,渴望内心变得强大、有充足的信心、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另一个是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学校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一学生在社团活动、运动会、知识竞赛上的参与性很高,他们迫切需要从一个大家所认可的平台证明自身,以此获得灵魂上的升华,而高校体育社团也必须面对这一现状,为学生的尊重需求的实现创设条件。

2.5、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理论将自我实现需求定义为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个人通过不断的努力,最后实现理想,成就独特的自己。但是要达成这一层级的需求是需要一个独特的过渡期,因为当前面4个需求实现之后会出现一个躁动不安的迷惘期,每个人都想要达到最好的样子,但又不清楚这个“最好的样子”是个怎样的体现,有些人认为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是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的标志,而有的人只是帮助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就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幸福,不同于享乐主义将幸福视为由“趋利避苦”所获得的的快乐最大化,他认为享乐主义幸福是庸俗的,而真正的幸福是自我实现。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想要满足自我实现,必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要学会表达真实的自我,由于学生在个人成长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使其平时展露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感受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学生需要改变自身,理解真实的自我;第二个方面是获得自我认同,这就需要学生制定短时目标与长期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取成就感,例如学生通过在学习途中摒弃现实当中所存在的各种诱惑,当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时候,成就感也会得到涌现。

3、措施与建议

3.1、协调各方,务实学生运动参与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h。”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学校积极作为,丰富学生的物质保障,同时社团也要努力搭建学生体育参与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1)社团要积极获得学校的认可,在规范其制度管理的同时争取获得学校的支持,聚集更为丰富的资金支持,为其扩张与建设提供现实保障;

(2)社团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争取获得每日晚间、节假日以及正常上课之外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权,减少资源的浪费;

(3)要组织运动技能的教学,实行以“高”带“低”、以“优”带“劣”,定时定点教学的模式;

(4)积极组织小型练习赛与参与打卡活动,以奖惩的方式为学生的运动参与增添动力。

3.2、完善社团的风险管理

体育运动是一项具有相对特殊性的项目,参与者不仅需要亲自投身其中,还要不断练习积累,因此,其过程必然会引起机体损伤和伤害事故。从参与者的视角来看,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如果这种健康的状态不是以一种累积的趋势进行下去,哪么必将会阻碍参与者的运动热情。所以,对于学生参与运动的风险管理,社团要进行以下努力:

(1)要开足开全关于健康运动的安全普及课,邀请学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师到社团开展讲座,具体内容需要包括:运动规则、运动损伤,运动防护和实施救治,并组织社团成员以及更多学生参与听讲;

(2)做好相关器材与学生医疗的防护,首先每个社团内部需要配备有丰富医疗常识的医学或体育学学生,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意见指导;其次,要定期对学校的相关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查,将已经损坏的设备需要上报至学校,并负责监督更换工作;最后,社团可以和学校沟通,提供给运动医疗康复专业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给予奖励的方式为社团成员参与体育运动增添保障。

3.3、构建社团成员社交圈

从社团的本质属性来看,它像是构建起的一个大家庭,负责提供给家庭成员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保护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吸引着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帮助、成长,并借助时间和环境的熏染,使成员逐渐形成对家庭的归属感。高校体育社团想要构建社团成员的社交圈,培养学生对社团的归属感,可以从以下方向出发:

(1)要有规范的社团管理体系,在核心部门的基础上建立几个子部门,各个子部门各司其职,但是除组长和专业人员之外,其他成员的配备需要不断流动,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和适应能力;

(2)要经常组织团建活动,例如,郊游、轰趴或登山等活动,使社团成员可以短时间脱离学校,放开自我,增加学生之间的认识;

(3)要加强社团的荣誉感建设,形成“我是xx体育社团的成员”的内心成就感。

3.4、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积极组织校园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获得尊重的良好机会,因此,社团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开展校园体育竞赛:

(1)要善于整合各方的资源,在赛事的举办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赞助支持,以缓解组织比赛给社团带来的资金消耗;

(2)加大赛事的宣传力度,社团可以通过学校体育部、广播站、校园报以及其他校园宣传机构,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建设校园竞赛文化;

(3)要建设赛事啦啦队,由于体育赛事的参赛人员以男性居多,女同学的参与激情不高,因此,社团需要建立好赛事啦啦队,并负责专业人员开设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女同学的体育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男同学的表现力;

(4)规范赛事的运行,将赛事的整体组别划分为专业男组、专业女组、业余男组、业余女组,并将赛事日程通过校园宣传组织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在裁判工作上,邀请体育专业具有一定裁判资历的学生或老师,追求比赛的公平公正。

3.5、加强文化与价值观的引领

大学生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塑造直接影响着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贯彻落实文化价值观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将文化学习与精神塑造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体育社团必须一马当先,使学生在社团中切实体验到拼搏进取、团结合作、公平诚信的体育精神,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目的。而如何运用好文化价值观的力量,社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利用好体育榜样人物的渲染作用。体育社团需要专门配备负责人或负责小组广泛收集有关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和拼搏历程,并将它制作成视频或者ppt,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途径分开传播,在线上通过群聊软件定期发布视频;线下积极组织体育知识讲座,并将体育名人的事迹贯彻其中,提高学生的进取意识;

(2)组织社团成员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酝酿的品质,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

(3)大力宣扬中华体育精神,例如,“女排精神”、“乒乓文化”,并将它融入到社团的发展旅途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社团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隐性的挑战,又是实现自我超越的良好平台,建设好校园体育社团不仅可以致力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最优化地塑造学生人格、完善自我。但是,为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体育社团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以今朝成就为起点,脚踏实地,不断着手于创新实践。

猜你喜欢

社团运动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