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智慧物流特色育人机制研究

2022-11-26刘红梅龚荷英

商展经济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物流

刘红梅 龚荷英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1 引言

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和各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物流行业政策,智慧物流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将智慧物流上升到了“引导新一轮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动力”的高度,标志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在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数字经济、新零售等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消费型物流需求增长成为亮点、社会物流效率进入快速提升期、一批领先物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强化互联互通、智慧物流成为转型升级新动能。《2017—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高达2669亿,同比上年增长21%,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万亿元,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技术型、复合型、设备维护型等市场新型人才需求缺口递增。如何构建适应智慧物流技术不断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当前院校物流管理智慧物流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基于智慧物流技术特色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从“三全育人”、产教融合和“双创”三个角度,设计有机融于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沉浸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三种不同的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机制途径,打造出满足智慧物流发展和供应链产业转型需求的梯度人才。

2 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机制改革的必然性

从政策环境来看,《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深入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发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智慧物流体系。交通运输部在《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适应智能制造的需要,推进智慧物流服务,统筹规划制造业集聚区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完善智能货运与智慧物流系统。邮政局在《快递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市场服务和行业监管中的应用。顺丰、京东等龙头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配送、运输和仓储物流智慧化迁移,物流管理岗位随之迁移,供应链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供应链运营等新兴岗位引发物流人才技能需求变化;从学校物流专业现有育人机制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智慧物流专业课程框架和三级培养体系目标链完善过程中,智慧课堂、智慧内容方面与企业合作冠名智慧物流大赛、共建智慧物流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基地等方面的融合点较少。培养模式上院校与物流企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校企实践培训机构之间联动协作较弱,学校“培养什么样能力的人”与企业“需要什么样能力的人”无法做到无缝对接;二是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课程教学资源与智慧物流要求的信息化、标准化匹配度相差较大,特别是在专业集中实践和实训这一块资源和环境紧缺,教学资源单一分散,教学试错机会少,成本偏高质量偏低。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学场景与物流产业和企业的智慧化、标准化前沿发展步伐相差甚远,难以真正适应智慧物流顶层设计岗位对学生具备应用智能仓储系统、智慧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等新技术的数据分析力、创新力、运营能力等综合素能的高质量的培养需求。

3 物流管理专业智慧物流特色育人机制构建途径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建立健全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要求,民办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智慧物流顶层设计打造联动育人、精准育人、阵地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多维度推进与协同化育人机制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实施构筑:(1)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智慧物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2)以需求为驱动,构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智慧教学”与“课程体系”协同育人机制;(3)以智慧+应用为前提,构建“双创”视角下的“智慧平台”与“沉浸实训”协同育人机制。

3.1 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智慧物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根本,坚持协同联动为目标指向下,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中,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等资源和平台全方位落实“三全育人”模式。其具体落实思路和方式主要是:

一方面是新工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在全面推进“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上明确将智慧物流方向作为专业建设的特色,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思政育人的教学任务的协同性。教师在高校“大思政”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智慧物流课程教学要从高度、深度、广度三重方面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以教学改革点出发,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上构建智慧课堂,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流现象、讲述身边的物流故事,了解中国智慧物流惊人的发展速度,物流工作人员从人们眼中单纯的“送快递”人员较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者和守护者。

另一方面是基于BOPPPS模式的《智慧供应链管理》《智慧仓库规划与设计》《智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思政,在这些课程思政中三级教学目标明确化下,强调学生的主导性与参与性,使思政元素在教学双向过程中深度融合。通过BOPPPS教学模式尝试从四个方面即自然、高效、合理、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专业知识中:①教学内容重组,思政素材与元素单元化;②教学步骤完善,思政素材与元素推进化;③教学手段改革,思政素材与元素贯通化;④考核过程改进,思政素材与元素融入化。授课前从引入情境、三级目标、了解学生、讨论互动、内化情感、小结升华六个环节设计思政课程内容:①B导言(Bridge):通过案例、视频、故事等思政素材进行示范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导入专业知识点;②O学习目标(Objectiveor Outcome):细化具体内容的三级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当次课学习目标和方向,根据当次知识点合理设置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的思政元素;③P前测(Preassessment):布置相关任务给学生查找链接知识点,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及思政元素的储备和应用能力强弱;④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设置讨论主题或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场景模拟、虚拟操作等方式参与到思政讨论当中自觉地理解和接受思政元素;⑤P后测(Post-assessment):设置形成考核性质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⑥S总结(Summary):学生自主对教学内容、讨论内容、体会认知等进行全面有效地总结、内化、延伸,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思想上的升华,争做有担当的物流人。

3.2 构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智慧课堂”与“课程体系”协同育人机制

在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中,从智慧物流角度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学习、实操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入物流管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构建“1(教师)+1(学院)+N(企业)”多主体协同一体育人机制的目标定位。在开展智慧教学中根据本专业基础课、专业实操技能课和毕业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差异性,从智慧物流发展的实际现状和需求做好顶层设计的思路和途径:

一是学校与顺丰、申通、百世汇通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智慧物流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竞赛、沉浸实训等课程设置;智慧物流课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结合智慧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点选择教材、编订出版、构建教学内容。

二是专业教师紧跟智慧物流时代的发展变化,将物流管理细化为智慧物流方向、供应链方向等就业方向。面对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助推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走出去向外寻求多方资源,通过与企业、同行协作将新知识和经验融入智慧教学中。

三是学校与企业有效合作已构建了供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一平三端”(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互联网教学平台。营造了数字化、智慧化的“学”与“习”的智慧学习空间和环境,目前是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借助直播课、超星课堂、同步课堂等线上形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视化。教师依托智慧平台将教、学、研、产、销、创等融为一体,做好翻转课堂线上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将智慧物流专业知识、企业实际案例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均纳入在线智慧课程体系中,同时与科研教改项目相结合,共同开发智慧物流与应用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师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直接下载平台App后,学生无时空限制共享教师搭建的智慧空间课堂中的教学课件、录播课、讨论主题等资源,实现全员理论实的一体化、智慧化的课堂教学。

3.3 构建“双创”视角下的“智慧平台”与“沉浸实训”协同育人机制

根据国家物流发展战略部署对物流业发展趋势的需要、区域智慧物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和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自身品牌建设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有其必要性,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物流产业中流程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需要物流管理具备运用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先进物流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湖南区域物流经济发展中企业急需构建符合“双创”要求的物流规划设计、物流虚拟仿真、创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中高层次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实训课程资源在实景、仿真、虚拟等融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三是在基础认知上构建在运作、运营、规划设计上具有行业前瞻性的智能仓储、智慧运输和VBSE综合实训室,融虚拟仿真和生产性实训及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品牌活动,实现多场景、多角色、多岗位的沉浸式现场训练。基于智慧物流课程设置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定位,开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智慧仓储设计”“智慧物流物联网化关键技术”等课程目标。“双创”能力素质目标明确,依据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智慧物流产业新态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原VBSE综合实训室基础上,建设集物流VR/AR虚拟仿真、物流虚拟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仿真、供应链运营虚拟仿真和数字化学习等五大功能实训区域。

合作校企物流服务中心涵盖客户服务和快递终端服务两大功能实训区域。学院老师可开展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中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存储、包装、搬运、分拣、配送优化中的研究与应用,学生在现代物流企业运作和服务场景相同的实训场景中体验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模式的应用,构建适合多元主体“共生”与“沉浸”的教育生态,完成物流岗位认知、单岗位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单项目生产技术岗位实训、综合生产岗位实训、岗位能力层次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物流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